声音性别表演—越剧女小生性别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21:21

  本文关键词:声音性别表演—越剧女小生性别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越剧女小生是中国戏曲舞台上代表性的跨性别扮演艺术现象,随着20世纪30年代女子越剧在上海的迅速成长而发展且至今仍在延续。关注一个富有性别特色的戏曲剧种在城市生活中的现状和意义,是当今女性主义音乐研究与音乐人类学城市音乐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因此本文引入性别研究视角,关注和越剧女小生相关的音乐人事及其互动关系,重点聚焦于在与越剧女小生相关的声音、演员、受众三者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场域中,女小生的社会性别隐喻如何得到了多元的建构。本文的叙述从越剧女小生演员的性别表演体验展开,建立在鲜活的田野资料基础上,以巴勒特“性别表演”理论揭露女小生演员舞台上下性别角色跨越的体验悖论,进而探寻这种悖论背后折射出的主流社会性别秩序。其次进入音乐本体部分,通过对《十八相送》和《送兄别妹》中生旦唱腔音乐的对比分析,以包容多元的性别观诠释男女秩序、异性恋和同性恋如何在音乐的表达中得到了流动和重构,音乐如何为性别建构提供了想象的前提。在此前提下本文将越剧女性受众围绕女小生所形成的人事关系作为一个音乐社会,将此音乐社会分为生活场域、声音场域和符号场域三个层面,继续去探讨女小生作为一个被塑造的“性别符号”,如何在受众心目中进行了多元的性别建构。通过这样的音乐民族志写作,本文得出结论:第一,越剧女小生演员从艺初衷并没有主动挑战男女性别二分和异性恋话语的目的,她们在舞台上的男性表演和生活中有意识的女性表演这一体验悖论,折射出了她们对主流社会中较为严格的男女二元对立的性别秩序和异性恋话语的顺从和维护。第二,在越剧唱腔音乐中呈现出了多样的男女性别强弱组合,不同的流派使得二元对立的男女秩序得到了松动和瓦解。同时越剧女小生唱腔具有的刚柔并济特点,使得越剧呈现出多元的、流动的性别话语,也为受众心目中女小生的性别建构提供了重要前提。第三,在越剧受众与女小生相关的人事活动构成的一个音乐社会中,女性受众分别在生活场域、声音场域和符号场域三个层面通过行为和声音体现了对女小生性别的某种认同和建构。建国以来越剧受众的日常生活经历了从现场观戏到传统媒体的单向输入,又至新媒介影响下参与性文化形成的过程;声音场域作为受众的一种集体仪式活动,将受众的日常情感与女小生紧密联系起来,其中流派唱腔成为受众和女小生达成一致情感的重要连接;经过声音场域的仪式表达,受众进入符号场域赋予了女小生多样的性别认同和意义,这些认同又再次融入受众的生活成为她们日常的一种行为实践。第四,通过声音场域的仪式表达,异性恋受众和同性恋受众都通过对主流性别规范的顺从、反抗和超越等多种方式对女小生的性别进行了多元建构,尽管异性恋和同性恋群体都拥有诸多的内部差异,可两个世界又是极为的相似和接近,甚至没有不可调和的界限和明显的差异。本文的阐释,希望为越剧的生存状态提供一份鲜活的历史资料,为女性主义音乐研究提供一份中国经验,同时秉承音乐人类学学科理念,以尊重和包容的心来倾听和理解看似差异的人群背后实则拥有的相通情感和完整人性。
【关键词】:女小生 女子越剧 跨性别 性别表演 梁祝 舞台姐妹 音乐社会 声音场域 同性恋权力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7.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35
  • 第一节 选题概况9-19
  • 一、论题论域9-10
  • 二、概念界定10-15
  • 三、选题意义15-18
  • 四、叙述框架18-19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现状述评19-28
  • 一、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戏曲研究19-25
  • 二、性别视角下的越剧研究现状25-28
  • 第三节 田野调查方法与反思28-35
  • 一、田调对象28-29
  • 二、田调身份29-32
  • 三、田野场域32-35
  • 第一章 性别表演:女小生演员体验悖论35-59
  • 第一节 从艺初衷36-42
  • 一、开创者:生计所迫36-38
  • 二、中生代:户口为主38-39
  • 三、新生代:多元原因39-42
  • 第二节 舞台上的男性表演42-52
  • 一、服饰化妆42-47
  • 二、生活观察47-49
  • 三、性别体验49-52
  • 第三节 生活中的女性表演52-57
  • 本章小结57-59
  • 第二章 性别重建:音乐中的权力话语59-89
  • 第一节 《十八相送》的性别隐喻62-75
  • 一、范傅组合65-67
  • 二、陆吕组合67-69
  • 三、尹袁组合69-71
  • 四、徐王组合71-73
  • 五、总结73-75
  • 第二节 《送兄别妹》的性别重构75-88
  • 一、男强女弱的徐王版本76-82
  • 二、女强男弱的尹袁版本82-88
  • 本章小结88-89
  • 第三章 生活场域:女性受众的日常情感89-106
  • 第一节 越剧受众概况90-94
  • 第二节 解放初期的热情追逐94-97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传媒发展97-101
  • 第四节 当代新媒介与参与性文化101-103
  • 第五节 无处不在的受众等级103-105
  • 本章小结105-106
  • 第四章 声音场域:女性受众的仪式表达106-139
  • 第一节 声音场域之背景:受众追星行为实录107-113
  • 第二节 声音场域之构成:声音规律记录分析113-138
  • 一、《北地王·哭祖庙》114-122
  • 二、《盘妻索妻·赏月》122-133
  • 三、《孔雀东南飞·人去楼空》133-138
  • 本章小结138-139
  • 第五章 符号场域:受众理想的性别建构139-162
  • 第一节 越剧受众的心理机制141-143
  • 第二节 异性恋受众的性别想象143-152
  • 一、顺从?完美“男性”想象143-149
  • 二、反抗:优秀“女性”想象149-151
  • 三、超越:完整人性想象151-152
  • 第三节 同性恋受众的性别认同152-160
  • 一、顺从:性别与性向认同154-156
  • 二、挑战:同性性取向认同156-157
  • 三、超越:丰满人性认同157-160
  • 本章小结160-162
  • 结语162-166
  • 参考文献166-171
  • 附录一:田野考察活动概况171-174
  • 附录二:被采访者名单174-177
  • 后记177-178

  本文关键词:声音性别表演—越剧女小生性别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3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83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7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