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下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3:12

  本文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影响下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京杭大运河 南水北调工程 文化景观遗产 保护策略


【摘要】:作为中华文明历程的标志性工程——京杭大运河,自古至今在文化、社会、经济各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价值。大运河跨越南北六个省市,连接五大河流,发端于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凿的邗沟,迄今已有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大运河一直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政治经济命脉,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与“南水北调”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沟通南北的古老水运通道,对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国际交往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以其在时空跨度、文化价值、科技蕴含方面的无与伦比性成为世界性文化遗产,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充分彰显了我国大运河的重要价值与独特性。可以说,申遗的成功为大运河的保护开辟了新的篇章,但在喜悦之后应清醒的认识到申遗并非目的,而只是保护的一种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使这一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恢复其生命力才是重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而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分东、中、西三线实施,其中东线工程以京杭大运河及其相平行的河流作为主要输水路线。东线工程的建设可被视为当今对大运河的又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同时对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与真实性产生重大影响,为大运河整体性保护带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从理论与现实背景出发,分析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历史与价值变迁,明确历史上的大运河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当今社会中大运河具有的重要文化与技术价值、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价值、作为南北重要的休闲游憩廊道的价值、作为运输物资与北煤南运的航运价值、作为南水北调理想输水路线等多重重要价值。以此为基础,分析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现状及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多种问题,包括河道断流与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沿线文化遗产破坏严重与保护不当、保护法规及管理机制滞后等。其次,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状况,将两者在时间、空间、功能、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明确南水北调工程对大运河保护产生的影响,寻求工程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点,准确应对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策略。最后,以京杭大运河在当今社会中价值具有多样性、大运河现状及保护具有复杂性为基础,通过与国际相关遗产保护的比较分析,借鉴其他国家相关保护经验。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契机,依据我国大运河的自身特点,协调自然、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构建京杭大运河的整体保护体系。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 南水北调工程 文化景观遗产 保护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8.4;G1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30
  • 1.1 研究背景12-15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5-17
  • 1.2.1 研究目的15-16
  • 1.2.2 研究意义16-17
  • 1.3 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理念17-20
  • 1.3.1 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相关概念17-19
  • 1.3.2 国内保护体系相关概念19-20
  • 1.4 研究综述20-26
  • 1.4.1 国内研究动态20-24
  • 1.4.2 国外研究动态24-26
  • 1.5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26-29
  • 1.5.1 研究方法26-27
  • 1.5.2 论文内容及框架27-29
  • 1.6 论文创新点29-30
  •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的发展与价值变迁30-50
  • 2.1 京杭大运河及沿运区域概况30-32
  • 2.1.1 京杭大运河的概念30
  • 2.1.2 沿运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30-32
  • 2.1.3 沿运区域的社会经济特征32
  • 2.2 京杭大运河演变历程32-43
  • 2.2.1 春秋至秦汉时期——京杭大运河局部河段的出现34-35
  • 2.2.2 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整体河段的形成35-38
  • 2.2.3 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繁荣与修缮38-42
  • 2.2.4 近现代时期——京杭大运河的衰落与发展42-43
  • 2.3 京杭大运河的综合价值分析43-49
  • 2.3.1 古代大运河的地位与作用43-45
  • 2.3.2 现代大运河的价值与意义45-49
  • 2.4 本章小结49-50
  • 第三章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现状与整体性保护50-70
  • 3.1 京杭大运河的文化景观遗产概况50-64
  • 3.1.1 大运河的遗产性质50-52
  • 3.1.2 大运河的遗产构成52-53
  • 3.1.3 大运河的遗产现状53-64
  • 3.2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面临的问题64-67
  • 3.2.1 大运河价值认知与保护意识淡漠64
  • 3.2.2 大运河河道断流与生态环境污染严重64-65
  • 3.2.3 大运河文化遗产建设性破坏严重与保护不当65-66
  • 3.2.4 大运河保护法规及管理机制滞后66-67
  • 3.3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面临的契机67-68
  • 3.3.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67
  • 3.3.2 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67-68
  • 3.4 本章小结68-70
  • 第四章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与意义70-92
  • 4.1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70-73
  • 4.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背景73-77
  • 4.2.1 东线工程的规划73
  • 4.2.2 东线工程的基础工程73-75
  • 4.2.3 东线工程的受水区75-77
  • 4.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内容77-87
  • 4.3.1 东线工程实施—“实施三部曲”77-80
  • 4.3.2 东线输水工程—“引、蓄结合”80-82
  • 4.3.3 东线治污工程—“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82-87
  • 4.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管理体制87-89
  • 4.5 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影响与意义89-92
  • 4.5.1 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89
  • 4.5.2 促进经济增长、协调区域发展89-90
  • 4.5.3 恢复京杭大运河风采、推进水文化发展90-92
  • 第五章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关系分析92-110
  • 5.1 京杭大运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时间关系92-93
  • 5.1.1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造时间92-93
  • 5.1.2 时间关系总结93
  • 5.2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空间关系93-98
  • 5.2.1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路线布局93-95
  • 5.2.2 空间关系总结95-98
  • 5.3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功能关系98-100
  • 5.3.1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功能98-99
  • 5.3.2 功能关系总结99-100
  • 5.4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管理关系100-102
  • 5.4.1 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管理体系100-101
  • 5.4.2 管理关系总结101-102
  • 5.5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完整性与原真性保护带来的挑战102-104
  • 5.5.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沿线生态系统的干扰102-103
  • 5.5.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遗产元素的威胁103-104
  • 5.6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大运河整体性保护与利用带来的机遇104-109
  • 5.6.1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现大运河航道的贯通104-106
  • 5.6.2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改善大运河整体生态环境106-107
  • 5.6.3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管理制度创新促进大运河新管理体制的形成107-108
  • 5.6.4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规划提升大运河的开发价值108-109
  • 5.7 本章小结109-110
  • 第六章 国际线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与借鉴110-127
  • 6.1 欧洲线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发展与案例分析111-115
  • 6.1.1 欧洲相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发展概况111-112
  • 6.1.2 法国米迪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112-115
  • 6.2 美国线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发展与案例分析115-121
  • 6.2.1 美国的区域化遗产保护方法——遗产廊道115-116
  • 6.2.2 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16-121
  • 6.3 日本线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发展与案例分析121-124
  • 6.3.1 日本相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论发展概况121-123
  • 6.3.2 日本运河遗产保护与公众参与制度123-124
  • 6.4 对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借鉴与启示124-126
  • 6.4.1 遗产保护与利用——实现遗产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综合价值124
  • 6.4.2 遗产保护管理——构建统一规划、分工明确、多方合作与参与机制124-125
  • 6.4.3 遗产保护法律法规——构筑完善的遗产保护法律体系125-126
  • 6.5 本章小结126-127
  • 第七章 基于南水北调背景下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127-145
  • 7.1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原则127-130
  • 7.1.1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与完整性128-129
  • 7.1.2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动态性与延续性129
  • 7.1.3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多样性与协调性129-130
  • 7.2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理念与规划层次130-132
  • 7.2.4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理念130-131
  • 7.2.5 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层次131-132
  • 7.3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整体性保护策略132-135
  • 7.3.1 制定大运河保护与管理规划132-133
  • 7.3.2 加强大运河的基础理论研究133
  • 7.3.3 建立统一协调与多方合作的遗产管理机制133-134
  • 7.3.4 构筑完善的专项遗产法律体系134-135
  • 7.3.5 统筹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利用135
  • 7.4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元素的保护建议135-139
  • 7.4.1 大运河的河道及堤岸保护135-136
  • 7.4.2 大运河沿线古代水利工程保护136-137
  • 7.4.3 大运河景观带与周边自然环境保护137-138
  • 7.4.4 大运河的城市保护138-139
  • 7.5 京杭大运河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模式139-144
  • 7.5.1 适应性再利用模式140-142
  • 7.5.2 慢行游憩体验模式142-143
  • 7.5.3 解说教育模式143-144
  • 7.6 本章小结144-145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145-149
  • 8.1 主要结论145-147
  • 8.2 研究展望147-149
  • 参考文献149-156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156-157
  • 附表与附录157-166
  • 致谢166


本文编号:530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530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