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奏议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11:04

  本文关键词:唐代奏议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奏议文 文学价值 个性特点 文风


【摘要】: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奏议文作为最为常见的一种实用文体,保存下来的资料相当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入手,结合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对此时期的奏议文创作给予分析论述。唐代奏议文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从内容上来看,此类优秀作品大都能够指陈时政,提出有益社会发展的建议,体现出了士子们的社会良知。从形式上来看,整个此时期的奏议文创作以骈体文为主,但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一些奏议文作者开始了对骈文的改造,他们的奏议文开始不再完全拘泥于句式的对偶,辞藻的华丽,典故的运用等方面,使得奏议文更切于实用,更有利于表情达意,文字的流畅性、可读性明显加强。因此,从文学角度而言,这部分文字在唐代奏议文发展史上处于主导地位,最值得关注。而本文亦主要以它们为研究对象。晚唐骈文复兴,绝大多数作者落入传统骈体文创作的窠臼,骈文形式严重妨害了文章的内容表达,基本无甚优秀作家可论,而能够突破骈文的束缚,则显得更为可贵。基于此整个大的背景环境,本文选了魏征、陈子昂、陆贽、李德裕等每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家。选取的作家中,由于时代不同,他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有所差别,在行文方面亦多有自身的特色,本文力求对其给予细致的辨别,从而由点窥面,展示出唐代奏议文创作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关键词】:唐代奏议文 文学价值 个性特点 文风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5
  • 绪论15-31
  • 第一章 唐前奏议文概况31-73
  • 第一节 刘勰《文心雕龙》的奏议文体论31-47
  • 一、原始以表末31-36
  • 二、释名以章义36-38
  • 三、选文以定篇38-44
  • 四、敷理以举统44-47
  • 第二节 《文选》所选奏议文47-72
  • 一、《文选》所录表文探析48-67
  • 二、《文选》所录启文探析67-69
  • 三、《文选》所录弹事探析69-72
  • 本章小结72-73
  • 第二章 唐代奏议文的主要文体类别73-85
  • 第一节 表、奏、议73-81
  • 一、表73-80
  • 二、奏80
  • 三、议80-81
  • 第二节 状、疏、封事、策81-84
  • 一、状81-82
  • 二、疏82-83
  • 三、封事83
  • 四、策83-84
  • 本章小结84-85
  • 第三章 初唐奏议文85-128
  • 第一节 贞观时期的奏议文创作85-102
  • 一、唐太宗的统治特征85-87
  • 二、贞观奏议文的主题倾向87-96
  • 三、贞观奏议文的文体特点96-102
  • 第二节 魏征的奏议文102-106
  • 一、“以隋为鉴”的思想102-104
  • 二、帝王师的角色意识104-106
  • 第三节 武则天时期的奏议文106-115
  • 一、武则天及其统治特征106-110
  • 二、武则天时期奏议文的特质110-115
  • 第四节 陈子昂奏议文115-124
  • 一、陈子昂的论事书疏115-121
  • 二、陈子昂的骈体表文121-124
  • 第五节 郭元振奏议文124-127
  • 本章小结127-128
  • 第四章 盛唐奏议文128-159
  • 第一节 唐玄宗统治特征128-131
  • 第二节 盛唐奏议文的主题内容131-138
  • 一、对玄宗骄奢享乐风气的劝谏132-134
  • 二、褒扬贤良人才,反对滥施刑罚134-137
  • 三、明确的施政举措,促进社会发展137-138
  • 第三节 姚崇、张说、张九龄的奏议文138-146
  • 一、姚崇奏议文138-142
  • 二、张说奏议文142-144
  • 三、张九龄奏议文144-146
  • 第四节 杜甫奏议文146-158
  • 一、内容分类147-154
  • 二、艺术特征154-158
  • 本章小结158-159
  • 第五章 中唐奏议文159-194
  • 第一节 中唐奏议文的书写背景159-161
  • 第二节 古文运动先驱者之奏议文161-177
  • 一、独孤及奏议文161-167
  • 二、元结奏议文167-174
  • 三、颜真卿奏议文174-177
  • 第三节 陆贽奏议文的集大成特色177-188
  • 一、陆贽奏议文的集大成意识177-183
  • 二、陆贽奏议文的篇章美183-185
  • 三、陆贽奏议文的语言特色185-188
  • 第四节 韩愈奏议文188-193
  • 一、奏议文内容概述189-190
  • 二、由对比看韩愈奏议文文体形式改变190-192
  • 三、由对比看韩愈被贬斥的原因192-193
  • 本章小结193-194
  • 第六章 晚唐奏议文194-205
  • 第一节 杜牧奏议文194-197
  • 第二节 李德裕奏议文197-204
  • 一、李德裕奏议文的主题197-201
  • 二、李德裕奏议文的艺术特色201-204
  • 本章小结204-205
  • 结语205-207
  • 参考文献207-21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212-213
  • 致谢213-21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丕武;;论王僧孺的丽逸诗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李佳;;中道自然的渐行渐远——以皎然“至丽而自然”说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胡贤林;;汉学视野中的桐城义法——以钱大昕批评方苞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一——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5 金仁义,张静;东晋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曲景毅;;文学史的错位与复位——对“建安之杰”、“太康之英”、“元嘉之雄”说法的再认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金仁义;南朝国婚的门第观和人物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叶当前;;六朝送别活动中的集体赋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9 褚殷超;;“空城计”考略[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马芳;;宫体诗:“致力于创造美的文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祥渝;;六朝暨丹阳地域山水文化浅析[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3 宋亚莉;;20世纪以来歌诗研究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4 任罡;殷爱玲;;典藏《文心》《文选》追味六朝遗音——镇江市图书馆并创“文心”与“文选学”两大资料中心[A];文心雕龙研究第九辑[C];2009年

5 黄大宏;;重写视角下的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论[A];东方丛刊(2004年第2辑 总第四十八辑)[C];2004年

6 张徐芳;;“义法”之法——兼论姚鼐论文的方法[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二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4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肖红艳;《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毛德胜;苏洵古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2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明全;鲍参军诗歌创获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天e,

本文编号:548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548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2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