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大片的发生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06:09

  本文关键词:中国式大片的发生与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片 中国式大片 创造性破坏 发生与发展研究


【摘要】:2002年,《英雄》以降,中国式大片开始出现,中国电影整体进入“大片时代”,中国式大片成为了当代中国电影的一个显要景观。中国式大片的出现,一方面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全面开启产业化改革进程后向好莱坞大片工业规程、商业美学原则、技术经验做法全面学习和借鉴的产物,这其中,以好莱坞大片为主体的海外大片对中国电影市场和中国电影施予了“创造性破坏”;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电影调用本土丰沛的文化与资源的成果,也就是说本土文化土壤与艺术资源是国产大片在文化上的一个源泉。中国式大片的出现正是中国电影试图找到新的生存路径、生存方式以及发展空间的一次突围和自我救赎。文章共分四个部分。在第一章“序论”部分,论文对论题进行了概要的阐述,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大片与前中国式大片”中,首先对大片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好莱坞大片的简要发展脉络进行了论述,其次论文对中国前大片时代的本土资源进行了梳理,主要涉及对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以及具有巨大市场/社会影响力的部分武侠动作片和苦情戏的讨论。第三章主要对2002-2007年的中国式大片产生的环境和发展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其中包含三个部分:第一,好莱坞电影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对于中国电影的“创造性破坏”;第二,异域诱惑中“中国式大片”的发生;第三,武侠动作大片批判。第四章则主要梳理和研究了2008-2013年间,经历本土性重新定位后发展期的中国式大片。这一部分包括以下四个单元:第一,资本与政治结合中的新主流大片;第二,逐渐式微但向传统复归的武侠动作大片;第三,本土资源的深度开掘下的中国式魔幻大片;第四,充分体现观众旨趣与游戏精神的中国式喜剧大片。文章认为:中国式大片是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成果,它推动和牵引着中国电影产业整体走出谷底并高速增长,中国电影市场整体票房和国产片票房都连续十余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这其间国产大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式大片仍需要在如何更好的继承和传导主流文化,提升其文化品格、丰富其艺术表现力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拓展。
【关键词】:大片 中国式大片 创造性破坏 发生与发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序论12-29
  •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目的与主要内容12-16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6-29
  • 一.国内研究16-25
  • 二.海外研究25-29
  • 第二章“大片”与前中国式大片29-57
  • 第一节 大片:边界/源起29-37
  • 一.大片的定义与主体特征29-31
  • 二.好莱坞大片的发生与流变31-37
  • 第二节 自发/偶现的前中国式大片37-57
  • 一.前大片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37-44
  • 二.前大片之武侠动作片44-49
  • 三.前大片之苦情戏49-57
  • 第三章 中国式大片的发生:“他者”的诱惑与本地性的复杂呈现:(2002-2007)57-114
  • 第一节 好莱坞大片对中国电影的创造性破坏57-79
  • 一.好莱坞电影在中国:1994年以前的状况57-59
  • 二.1994 年:进口“分账”大片登陆59-64
  • 三.好莱坞大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创造性破坏”64-68
  • 四.好莱坞大片对当代中国电影的重构:观念、类型和奇观68-79
  • 第二节 异域诱惑与本土文化自觉下中国式大片的发生79-100
  • 一.电影业全面制度再造:当代中国式大片生长的政策土壤79-83
  • 二.《英雄》:当代中国式大片的滥觞83-88
  • 三.初创期中国式大片的绝对主体——武侠动作大片:异域诱惑与本土文化自觉下的产经实绩88-100
  • 第三节 古装/武侠动作大片批判:文化自觉中的本地性(传统)的复杂呈现100-114
  • 一.“场面电影”与影戏传统的断裂100-106
  • 二.侠义与正义的“离场”和对人性之恶的渲染106-114
  • 第四章 本土性的重新定位:发展期的中国式大片(2007——2013)114-180
  • 引言114-116
  • 第一节 新主流大片:资本与政治的结合116-142
  • 一.新主流大片:概念与内涵116-122
  • 二.新主流大片:资本与政治的结合122-140
  • 三.新主流大片:主流文化的新发展140-142
  • 第二节 武侠的式微与传统复归142-151
  • 一.武侠动作片的式微142-144
  • 二.武侠动作的传统复归:以《叶问》和《十月围城》为例144-151
  • 第三节 中国式魔幻大片:本土资源的深度开掘151-165
  • 一.本土魔幻文学与剑仙文化背景中的中国式魔幻大片151-163
  • 二.本土魔幻大片中的视觉奇观163-165
  • 第四节 中国式喜剧大片:本土观众旨趣与游戏精神165-180
  • 一.喜剧电影在本土市场的沿袭与回暖165-168
  • 二.中国式喜剧大片在反叛与游戏间的游走168-180
  • 结论180-183
  • 参考文献183-19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190-19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科研项目19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坤;;东方爱情片的诗意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2 赵志奇;;历史语境与文化属性——再谈早期30年代电影音乐的中国化问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佳会;;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及其流变探析[J];包装工程;2011年04期

4 赵洪义;;新世纪武侠电影与传统武侠电影之比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郎立;;“徐静蕾现象”探析[J];长城;2009年10期

6 袁庆丰;;《十字街头》:20世纪30年代“蚁族”生活写照与喜剧化处理[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胡牧;;“十七年”电影英雄叙事的性别话语[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李磊磊;;中国优秀战争电影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基于改革开放以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9 郝云华;王京友;;战火中的“饮食男女”——关于战争片创作中的性别关系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10 王杨;;九十年代后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风格特征[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2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敬;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文奇;乡村影像的传播与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健健;新华影业公司研究(1934-1942)[D];复旦大学;2011年

7 吴凑春;论新中国传记片的创作(1949-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8 海阔;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性[D];浙江大学;2006年

9 孙晓虹;历史与女性的抒写[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尹晓丽;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7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547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4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