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关联在汉语和西班牙语互译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06:04

  本文关键词:语用关联在汉语和西班牙语互译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用翻译 关联度 语境 理解 翻译策略 对等


【摘要】:本文运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汉语和西班牙语之间的翻译活动进行了全面考察,包括理解、表达和接受的各个环节,而且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由于语境变化而发生的信息关联度降低或者缺失的多种情形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论文的主要观点是:实现信息在两种语言中关联度对等应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依据的指导原则和追求的翻译标准;事实上,力求在语义、语用和风格等各个层面达到原语与译语的关联度对等,是潜在地驱使译者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的力量;译者对信息关联度的变化应有足够的敏感性,能够对关联度做出准确评估,并酌情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由于译出语和译入语在语言、文化、认知、审美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原文信息在译入语语境中关联度发生变化。本文揭示了造成关联度下降或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语言文字形式特征的差异、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以及文化和认知的差异,等等。作为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或中介,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和促进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交际的成功,为此,需要考虑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的差异,不断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使译文读者无须花费过多努力便可领会作者的交际意图。为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取直译、意译、音译、注解、替换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向译文读者提供信息的最佳关联性。论文认为,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并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相得益彰的。在语篇的翻译中,为了使译文读者既能了解原文的语言文化特色和语篇风格,又能顺畅地阅读作品,译者通常结合使用多种翻译方法和策略,具体依据关联度的变化情况而定。 汉语和西班牙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亲缘关系遥远,二者在语法、词汇表达习惯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千差万别,而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两种语言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用习惯,体现着不同的认知特点。这些差异都增加了翻译工作的难度。在论证过程中我们列举的大量译例证明,运用关联理论对话语进行关联度分析,有助于理性对待西汉或汉西翻译实践中的难点和障碍,并且为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希望本文能为汉语和西班牙语之间翻译理论体系的建设贡献一臂之力,对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语用翻译 关联度 语境 理解 翻译策略 对等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4
【目录】:
  • 致谢4-5
  • 论文摘要5-6
  • Estracto6-10
  • 引言10-21
  • 1. 语用学运用于翻译研究10-13
  • 2. 语用翻译的主要对象和基本原理13-16
  • 3. 各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及论文研究方法16-21
  • 第一章 语用学研究及关联理论21-36
  • 1.1 语用学的主要理论21-27
  • 1.2 关联理论27-36
  • 1.2.1 关联的定义27-30
  • 1.2.2 明示——推理模式30-33
  • 1.2.3 关联原则33-35
  • 1.2.4 最大和最佳关联性35-36
  • 第二章 关联理论与翻译36-46
  • 2.1 语用学对翻译研究的借鉴作用36-37
  • 2.2 语用学视角翻译研究状况37-40
  • 2.3 关联理论对翻译过程的解释40-42
  • 2.3.1 语用学对翻译过程的研究40-41
  • 2.3.2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过程41-42
  • 2.4 语用学视野中泽者的任务42-46
  • 第三章 语境与翻译46-64
  • 3.1 语境的定义和分类46-48
  • 3.2 关联理论对语境的定义48-50
  • 3.3 语境对理解意义的作用50-56
  • 3.3.1 语境与意义的关系50-51
  • 3.3.2 语境对理解意义的作用51-56
  • 3.4 语境对翻译的重要性56-64
  • 3.4.1 语言语境57-59
  • 3.4.2 情景语境59-60
  • 3.4.3 文化语境60-64
  • 第四章 信息关联度对翻译的重要性64-80
  • 4.1 对关联度的相关研究64-69
  • 4.2 关联度对翻译的重要性69-80
  • 4.2.1 关联度对理解原文的重要性69-74
  • 4.2.2 关联度对翻译表达的重要性74-80
  • 第五章 翻译过程中信息关联度的变化80-103
  • 5.1 西汉翻译中语用层面关联度降低或缺失81-86
  • 5.2 汉西翻译中语用层面关联度降低或缺失86-90
  • 5.3 西汉翻译中文化层面关联度降低或缺失90-96
  • 5.4 汉西翻译中文化层面关联度降低或缺失96-103
  • 第六章 无可奈何的不可译情形103-114
  • 6.1 语言文字特征造成的关联度过低而不可译104-110
  • 6.2 认知和文化差异造成关联度缺失而不可译110-114
  • 第七章 以关联理论分析翻译策略114-142
  • 7.1 翻译过程中的基本策略114-118
  • 7.2 从关联的角度看直译和意译118-125
  • 7.3 异曲同工的语用等值翻译125-130
  • 7.4 等值翻译赏析130-142
  • 结论142-146
  • 参考书目146-1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元侠;翻译等值的存在与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欧阳利锋,徐惠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张雪芳;;从动态对等到功能对等——奈达对等翻译观简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4 林琳;;从阐释学视角看施莱尔马赫的翻译思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5 袁建军;梁道华;;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语用阐释[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戴光荣;;语境、关联与翻译[J];英语研究;2003年02期

7 王萍;;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李占喜;;译者主体性意识的语用透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9 曾文雄;中国语用翻译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武瑷华;;语境因素辨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612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612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3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