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史中的有机整体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19:19

  本文关键词:西方文论史中的有机整体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有机整体论 西方文学理论 观念史 隐喻


【摘要】:有机整体论在西方文学理论中是非常古老的一支。它随其它最早的诗学理论(如摹仿论)一道诞生,并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经历多次重要的演化发展,标识着文学观念在不同时代的转变。它发轫于亚里士多德诗学,后被诸多流派借用化用,发展出许多的分支和变体。发展至今,这个原初比较质朴的理论已经和不计其数的文学观念相缠杂,涉及到众多重要的理论问题,比如创作的灵感问题、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文本的闭合性问题、文学语言的张力问题等等。本文以史为线索,将文学的有机整体论划分为古希腊诗学、新柏拉图主义、十八世纪历史主义、浪漫主义、生命哲学、心理学、新批评等七个发展阶段,,对每一个阶段围绕有机整体论展开的主要理论问题、隐喻性术语、文学研究的侧重做出切近的分析,审视同一文学观念在不同理论语境下的微妙变迁,借以开辟一个新的探索文学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
【关键词】:有机整体论 西方文学理论 观念史 隐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9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绪论7-15
  • 第一节 有机整体论界定7-10
  • 第二节 文学的有机整体论小史10-11
  • 第三节 研究现状11-13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 古希腊诗学:有机整体论的萌芽时代15-37
  • 第一节 柏拉图与“前文学有机整体论”15-19
  •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的有机整体论诗学19-37
  • 第二章 新柏拉图主义:有机整体论的神学时代37-51
  • 第三章 历史主义:有机整体论的全面生长时代51-77
  • 第一节 赫尔德与历史主义的有机整体论55-63
  • 第二节 歌德与有机整体论的人生至境63-77
  • 第四章 浪漫主义:有机整体论的主体性时代77-111
  • 第一节 康德与有机整体论主体性的确立77-81
  • 第二节 德国浪漫派与有机主体的推演81-90
  • 第三节 谢林与有机整体论的自我觉醒90-96
  • 第四节 黑格尔与有机整体论的客体化96-102
  • 第五节 英国浪漫主义与文本的有机整体论102-111
  • 第五章 生命哲学:有机整体论的巅峰时代111-138
  • 第一节 柏格森的有机世界观111-125
  • 第二节 克罗齐与有机直觉观125-138
  • 第六章 心理学:有机整体论的内省时代138-161
  • 第一节 理查兹:心理学-文学有机整体论的建构者138-152
  • 第二节 格式塔理论对有机整体论美学的发展152-161
  • 第七章 新批评:有机整体论的客体论时代161-195
  • 第一节 艾略特与作为有机整体的诗歌传统161-174
  • 第二节 兰色姆与肌理说174-183
  • 第三节 布鲁克斯与文本中心主义的有机整体论183-195
  • 结语195-197
  • 参考文献197-205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05-206
  • 后记206-207
  • 论文摘要207-209
  • Abstract209-2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邦好;从推崇到批判——朱光潜与克罗齐人本主义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2 胡nr;;论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有机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8期

3 季明举;格里高里耶夫“有机批评”论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杜吉刚;;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季明举;“我们共同的流派”——“有机批评”与斯拉夫派艺术观比较[J];俄罗斯文艺;2005年02期

6 刘丽;;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奥塞罗》中的应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范秋潮;王国维标举“不隔”的有机整体批评系统[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2期

8 郭漳楚;黑格尔的生命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李嘉娜;;论莱维托夫“有机形式”诗歌创作思想[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刘炜;论艾略特的文学作品有机整体观及其在《荒原》中的运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657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657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c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