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上海西洋画展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8:29

  本文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上海西洋画展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20世纪30年代 上海 西洋画展览 美术传播


【摘要】: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西洋画展览进入繁盛之期。近代社会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加之时局动荡,短时间内也变化极大。30年代的上海西洋画展览就历经了三个时期:一是艺术争鸣的鼎盛时期;二是西画家创作转向的沉寂时期;三是困顿中寻求新发展的复苏时期。西洋画展览所具有都市化、学院化、国际化和风格化的特点,是解读30年代上海西洋画展览在文化背景、学术策源、传播视野和展览出品的关键。近代上海都市化下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合流为西洋画展览的发生、孕育创造了文化的先决条件;上海租界社会的缝隙效应,则为西洋画展览的发展提供了地理优势。由此以上海为中心的西洋画展览形成了辐射江南地区和岭南地区的传播效应;学院派画家作为展览出品和学术策源的主体,仍属于精英阶层倡导的文化传播,而展览与出版、教育三位一体的传播模式,则为成绩展、社团展和个人展拓宽了时间和空间;西洋画展览在国际化的传播视野下,借鉴欧洲和日本的展览形制,使之进入现代语境,又具有中国自下而上发展的特点。西洋画展览中发出的多样化的艺术宣言,是上海西洋画展览出品风格多样化的表现。20世纪30年代的西洋画展览为当下留下的相关历史遗迹、经典作品以及平等、自由的传播生态,而它处于被忽略和被边缘化的现实,其背后是上海城市美术记忆“失忆”的问题,只有促成其向数字化形态的转化,才会使西洋画展览的美术遗产得以更好的保护和转化。
【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 上海 西洋画展览 美术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28
【目录】:
  • 内容提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33
  • 一、研究缘起11-14
  • 二、前期相关研究14-24
  • 三、研究使用概念及范围的界定24-28
  • 四、选用的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28-30
  • 五、主要论述内容30-32
  • 六、创新之处32-33
  • 第一章 回顾与聚焦:上海30年代的西洋画展览33-54
  • 第一节 争鸣中的鼎盛(1930-1937)33-43
  • 第二节 转向后的沉寂(1937-1939)43-49
  • 第三节 困顿中的复苏(1939-1940)49-54
  • 第二章 都市化的文化辐射54-82
  • 第一节 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合流55-66
  • 第二节 租界社会的缝隙效应66-77
  • 第三节 三大区域互动作用:江南、岭南、京津77-82
  • 第三章 学院化的学术策源82-110
  • 第一节“欧洲派”和“日本派”并峙83-90
  • 第二节 艺术传播的双翼功能90-98
  • 第三节 三大展览形态:成绩展、社团展、个人展98-110
  • 第四章 国际化的合作互动110-141
  • 第一节“沙龙”和“帝展”的形制参照110-118
  • 第二节 欧游画展的双向视点118-129
  • 第三节 三大都市实验:上海、巴黎、东京129-141
  • 第五章 风格化的艺术取向141-187
  • 第一节 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互融141-157
  • 第二节 艺术宣言的上海版本157-169
  • 第三节 三大典型样式:艺苑、决澜、艺风169-187
  • 第六章 结论:关于近代美术传播的再思考187-214
  • 第一节 昔时的荣光:西洋画展览的独特价值187-197
  • 第二节 被边缘化:西洋画展览双重时空下的境遇197-204
  • 第三节 转化与唤醒:从美术遗存到上海城市历史记忆204-214
  • 附录214-275
  • 一、参考文献214-225
  • 二、西洋画展览相关活动年表225-256
  • 三、文献选录256-275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275-276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项目276-277
  • 后记277-2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广晓;;民国时期第一、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不同结果之缘由考[J];艺术百家;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660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660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9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