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堂集》情态动词及其语法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03:20

  本文关键词:《祖堂集》情态动词及其语法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祖堂集 情态动词 语法化 机制


【摘要】:现代汉语语法学界从《马氏文通》就开始进行对汉语助动词的研究,但这一类的词的研究目前显得还很薄弱,明确把情态作为一个语法范畴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借鉴国外相关理论,以《祖堂集》中的情态动词为研究对象,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汉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及其发展演变进行描写和分析,以便进一步加强对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第一章是绪论。第一节介绍了《祖堂集》和它的语言学上的价值。第二节是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吸收以Lyons和Palmer等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对情态范畴的研究成果,认为汉语中情态范畴的核心成员是具有共同的形式特征的情态动词。汉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可分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三类。从意义程度上可再分为“可能性”、“盖然性”、“必然性”三个等级。第三节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第二章从共时的角度对《祖堂集》中出现的19个单音节情态动词和12个双音节情态动词进行了穷尽性分析。以第一章所述的理论背景为基础,对每个情态动词的语义和用法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第三章从历时的角度考察汉语情态动词的发展情况。汉语单音节情态动词大多是多义词。从历时的角度看,这种多义现象是各情态动词的语义引申演变的结果。本章第一节讨论情态动词语义发展的机制,论述了汉语情态动词发展的主要机制是隐喻和转喻。第二节、第三节讨论了主要单音节情态动词演变的过程及其语义演变的机制。第四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总结《祖堂集》情态动词的演变及其机制。
【关键词】:祖堂集 情态动词 语法化 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绪论9-44
  • 第一节 《祖堂集》的语料价值9-12
  • 1.1 《祖堂集》简介9
  • 1.2 《祖堂集》语料价值9-11
  • 1.3 《祖堂集》的版本11-12
  • 第二节 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现状12-43
  • 2.1 情态和情态意义13-21
  • 2.2 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21-28
  • 2.3 汉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分类28-38
  • 2.4 古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38-43
  • 第三节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43-44
  • 第二章 《祖堂集》情态动词研究44-172
  • 第一节 能力类情态动词44-117
  • 1.1 能44-51
  • 1.2 解51-63
  • 1.3 会63-67
  • 1.4 可、可以67-79
  • 1.5 得79-90
  • 1.6 堪90-99
  • 1.7 任99-102
  • 1.8 足102-109
  • 1.9 好109-117
  • 第二节 意愿类情态动词117-138
  • 2.1 欲、欲得117-124
  • 2.2 愿、愿欲124-128
  • 2.3 肯128-133
  • 2.4 敢133-138
  • 第三节 应当类情态动词138-169
  • 3.1 应、应当、应须138-143
  • 3.2 当143-149
  • 3.3 宜、宜当149-153
  • 3.4 要、要须153-158
  • 3.5 须、必须、事须、须得、直须158-164
  • 3.6 合164-169
  • 第四节 小结169-172
  • 第三章 汉语情态动词的语法化172-218
  • 第一节 汉语情态动词语法化的机制172-184
  • 1.1 语法化的概念172-173
  • 1.2 词汇的多义性173-174
  • 1.3 语法化的机制174-184
  • 第二节 能力类情态动词的语法化184-204
  • 2.1 情态动词“能”的语法化184-188
  • 2.2 情态动词“可”的语法化188-193
  • 2.3 情态动词“得”的语法化193-196
  • 2.4 情态动词“会”的语法化196-204
  • 第三节 应当类情态动词的语法化204-216
  • 3.1 情态动词“要”的语法化204-208
  • 3.2 情态动词“当”的语法化208-211
  • 3.3 情态动词“应”的语法化211-214
  • 3.4 情态动词“须”的语法化214-216
  • 第四节 小结216-218
  • 第四章 结语218-220
  • 参考文献220-233
  • 后记233-2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2 Bernd Heine,马壮寰;《语法的认知基础》简介[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3 陈光磊;关于衡词的考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S1期

4 卢卓群;助动词“要”汉代起源说[J];古汉语研究;1997年03期

5 王为民;“好V”和“好VN”[J];汉语学习;1989年02期

6 曹海东;先秦时代“可得而V”式考释[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王鸿滨;《春秋左传》中助动词“可以”探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8 朱冠明;汉语单音情态动词语义发展的机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王寅,严辰松;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法化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马慧;;先秦时代“得”的语法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维芳;论非典型助动词“堪”及其语法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6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776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e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