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与康乾诗坛

发布时间:2017-09-02 20:25

  本文关键词:厉鹗与康乾诗坛


  更多相关文章: 厉鹗 康乾诗坛 生平考辨 诗歌创作 诗学思想 诗歌活动 文学史意义


【摘要】:本篇论文的首要目的,是全面探讨厉鹗与康熙末年至乾隆初期诗坛之间的关系。在厉鹗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他参与的诗歌活动以及与他密切交往的诗人,并对厉鹗所处的诗歌群体有一个立体而深入的分析。将厉鹗的诗歌活动、诗歌理论、诗歌创作等放置到康乾诗坛的大背景中,进而考察厉鹗的诗坛地位与诗史意义。第一章是厉鹗生平考辨,包括其生平经历、家世背景、性情特征等方面。生平经历主要选取厉鹗入京与入仕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家世考述交代了厉鹗的至亲与妻妾的相关情况。性情特征的考辨则主要是针对目前学界公认的“不谐于俗”的论调,尝试对厉鹗的性情形象进行新的诠释。最后针对现存的两部相关年谱(朱文藻《厉樊榭先生年谱》、陆谦祉《厉樊榭年谱》)中的舛误之处,予以考辨与校正。第二章是厉鹗创作及其思想研究。第一、第二节概述厉鹗诗歌创作在题材上与思想上的特点。在题材方面,则重点论述了两类诗歌:生存境遇诗和咏物抒怀诗。总体诗学思想方面,大体包括诗主学问、主清丽、主性情三个要点。第三节以厉鹗诗学思想中宗唐宗宋说为专题,对学界已有的“唐宋互参论”提出质疑、剖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第四节以《宋诗纪事》为个案,通过对《宋诗纪事》成书体例的分析来考察厉鹗诗学思想中的朴学思想。第三章是厉鹗与康乾诗坛社事研究。将厉鹗置身于康乾诗坛的大背景中,以厉鹗个人的诗名成长为主要线索,描述其主要的诗坛活动。第一阶段是诗名鹊起时期(康熙末年至雍正初期),厉鹗主要通过参与《南宋杂事诗》的编撰在杭州诗坛赢得一席之地。第二阶段是蓄力成长时期(雍正初期至乾隆初年),厉鹗将活动范围扩展到扬州并且得以立足,诗名渐振。首先探究厉鹗寓居扬州的客观与主观原因,包括扬州的区位优势与厉鹗的个人遭遇两个方面。其次从活动类型与唱和诗作来分析厉鹗如何融入扬州诗坛社事。再次以厉鹗与扬州“二马”为中心来分析雍正时期扬州诗坛出现的士商互动的现象,主要通过商人品味的雅化与寒士生活的改善两方面来呈现。最后是通过厉鹗诗风的成熟以及具体的诗学观念的传播来探讨他在扬州诗坛的影响力。第三阶段是诗名鼎盛、总持诗坛风雅期(乾隆初年起至其下世)。这个阶段厉鹗在杭州、扬州、天津诗坛都有文学活动,并且都能持一方风雅,俨然诗坛之盟主。主要以南屏诗社、韩江雅集、沽上题襟这三次大型雅集为切入点。厉鹗除了召集各种诗歌活动外,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改变了自清初以来杭州诗坛的诗学宗尚,由清初“西泠十子”的宗唐转向承接黄宗羲等人的宗宋。厉鹗之于韩江雅集的意义主要是体现在他与程梦星等致仕诗人的交往中。厉鹗作为布衣诗人的代表,却能与从庙堂告归的致仕诗人水乳交融,形成朝、野诗群合流之势,这是乾隆改元后才独有的文学现象,其背后的原因、具体表现都值得深入考察。至于沽上题襟,则主要体现在厉鹗与查为仁同撰《绝妙好词笺》,这确立了厉鹗在天津诗坛的作用与地位。第四章是厉鹗的文学史地位研究。首先,厉鹗是康乾杭州诗坛的承先启后者。厉鹗在康熙末年至乾隆初期杭州诗坛的代兴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他曾师从周京、徐逢吉、蒋淑,取其精华却又另辟蹊径,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厉氏”创作风格(浙派诗风)。这种风格又直接影响到了他的诗学传人汪沆、符之恒、吴颖芳等人,使得乾隆中后期诗坛一直在厉鹗诗风遗韵笼罩之中。其次,厉鹗是康乾江浙寒士诗人的掌纛者。他作为寒士布衣诗人的代表,具备了寒士诗人共有的性格特征与人生经历。但他同时又是寒士诗人中的典型,因为唯独他具备称首寒士诗群的条件:强烈的自我意识、独特的创作个性、鲜明的诗学观念、非凡的创作才能,成为寒士诗群中集普遍共性与独立个性于一体的人物。同时透过厉鹗这一个案,还能进一步探究寒士诗群在康乾时期文学史上的意义。
【关键词】:厉鹗 康乾诗坛 生平考辨 诗歌创作 诗学思想 诗歌活动 文学史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志;厉鹗山水诗初探[J];吴中学刊;1996年04期

2 李最欣;;厉鹗研究的回顾和前瞻[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柯贞金;谭新红;;厉鹗词学研究综述[J];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05期

4 刘汉忠;《宋诗纪事》拾遗[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01期

5 王小恒;;厉鹗入京考——兼论其心态嬗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王小恒;;厉鹗研究综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刘正平;;南屏诗社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彭君华;中国古典文学文献的特殊体式——“纪事”[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02期

9 钱时霖;厉鹗与茶[J];福建茶叶;1994年01期

10 段春旭;论厉鹗的散曲[J];福州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易萍;厉鹗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潘卫卫;诗纪事体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王小恒;厉鹗的文学思想与诗词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荆梅;《南宋杂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80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780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0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