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Being”在日本哲学语境中的翻译及其对汉语哲学的启发

发布时间:2024-02-03 23:54
  众所周知,"being"具有系词、同一性与"存在"等多种含义,而从这些含义引申出来的哲学争论,在西方哲学史中一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中西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如何尽量准确地翻译这个词,也导致了汉语哲学界的相关争鸣。然而,虽然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哲学词汇的构成多有日译之痕迹,汉语哲学界却鲜有对于日语哲学界对于"being"的日译实践的自觉讨论,这就使得我们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一直缺失了日语向度的学术参考。详细而言,虽然在井上哲次郎的时代,"being"并没有被翻译为"存在",但将"being"翻译为"存在"的做法,却在日后慢慢成为日本翻译界的标准操作。而根据和辻哲郎的观点,将"being"翻译为"存在"乃是不合适的,因为"存在"无法承担对主词进行临时性本质指派的功用,而这个功用对于西文中的"being"乃是非常重要的。在《伦理学》中,和辻哲郎本人主张对"存在"的东方语源意义进行深挖,以便开拓出一种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旨趣有异的空间伦理学,而与此同时,他也没有特别纠结于如何日译"being"这个问题。而在《日本语与哲学问题》中,和辻哲郎则转而思考如何在悬置汉字文化之中心位置的前提下,...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图2《哲学字汇》1912年版页18对于“being”的解释词条的影印件

图2《哲学字汇》1912年版页18对于“being”的解释词条的影印件

”、“实体”、“太极”(丙本页151。这里所说的“太极”显然来自于《周易》的术语)———这也就是说,恰恰是更晚出版的《哲学字汇》版本,犯下了同时用“实体”去翻译“substance”与“reality”的错误。不难想见,这个错误马上就会造成某种很麻烦的连锁反应:既然“substa....



本文编号:3894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894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d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