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食品论文 >

大豆种皮多糖对模拟肠液流变特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04 08:11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剂提取大豆种皮多糖,探究大豆种皮多糖对模拟肠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草酸为萃取剂,萃取得到大豆种皮多糖(MOSP);以柠檬酸为萃取剂,萃取得到大豆种皮多糖(MCSP),并检测其基本成分。将MOSP和MCSP添加到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检测模拟肠液的OD值、pH值、流变特性等指标,并通过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MOSP得率为10.2%,MCSP得率为5.9%,MOSP的纯度、水分和脂肪含量较MCSP高;0~24 h内MOSP促进肠道菌群增殖与产酸的效果优于MCSP,MOSP发酵液24 h时表观黏度最高;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MOSP和MCSP均可增加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含量,MOSP比MCSP对多糖利用菌的促增殖效果更明显。2种大豆种皮多糖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体外模拟肠液的流变学特性,改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结构特征,其中MOSP的作用效果更好。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学报. 2020,20(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大豆种皮多糖对模拟肠液流变特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肠道菌群的生长曲线和p H值变化曲线

肠道菌群,剪切速率,结构分析,黏度


肠道菌群OTU分布韦恩图

肠道菌群,水平结构,成分


通过Uni Frac的3D-PCo A对不同多糖发酵液中肠道菌群落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系统进化距离代表各组物种群落结构差异,并在三维空间上表征差异,图中距离越近的点表示样品间菌群结构越相似[40]。由图4c,4d可知,发酵24 h时,未加权主坐标分析显示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3%,30%,18%;发酵48 h时,未加权主坐标分析显示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5%,34%,21%。结果表明,不同多糖发酵液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彼此间很好的分隔开来。路上云等[41]的结果也与本文相似。发酵液中细菌的构成与粪便样品相比较为简单,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表明在培养过程中优势菌群大量存活下来。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须多糖酸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李亚平,周鸿立.  粮食与油脂. 2020(08)
[2]天然多糖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 苗晶囡,邱军强,李海霞,余邦良,周丹,吴良,徐丹,张华,韩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12)
[3]乳酸菌富硒能力及其体外生物活性评估[J]. 杨靖鹏,宋云博,李俊娥,樊明涛,魏新元.  中国食品学报. 2019(01)
[4]耐多黏菌素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分析[J]. 纪乃琪,陈向东,汪辉,任聪,鲍张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8(11)
[5]低盐泡菜乳酸菌群落演变及其优势菌群的探讨[J]. 张其圣,陈功,申文熹,李恒,伍亚龙,唐垚,迟原龙,汪冬冬.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9)
[6]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对大豆种皮水溶性多糖-蛋白乳状液乳化活性及表面电位的影响[J]. 范宏亮,赵玲玲,李君,王胜男,朱丹实,刘畅,韩金莲,刘贺.  食品科学. 2018(20)
[7]水溶性大豆多糖与大豆果胶的提取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J]. 韩晴,王兴,蔡云霞,李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07)
[8]提取方法对大豆种皮多糖乳化能力的影响[J]. 王胜男,赵玲玲,张红运,赵丽,刘畅,韩金莲,朱丹实,何余堂,刘贺.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1)
[9]黄连素对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J]. 姚虹,吕治,徐虎峰,苏建荣.  中国医刊. 2018(01)
[10]保育猪舍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细菌群落组成的初步研究[J]. 鞠雷,郭洪梅,朱术会,李丛丛.  畜牧兽医学报. 2017(11)

硕士论文
[1]大豆种皮多糖的乳化特性及机制研究[D]. 赵丽.渤海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68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jieribaike/3568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5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