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荆浩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8 00:59
  从南北朝至隋唐,人物画在中国的绘画形式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得到了崛起,并且逐渐成为了主流的形态。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政权频繁交替,战争不止,使得文人雅士厌恶政治,远离官场而至归隐之风日盛。唐末至五代时期生活于中原地区的重要山水画家荆浩(字浩然),为避战乱,隐居太行山洪谷,号洪谷子。荆浩在古代美学史、艺术史、文化史上,皆有重要地位而且影响深远,他画法皴染兼备,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一次突破,他独创全景式山水画,境界雄阔,推动山水画走向全盛期,关仝、范宽、郭熙等人都师法荆浩,荆浩深远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画论《笔法记》一文,包含有诸多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作品。作为北派山水大师在绘画上有突出表现外,他的绘画也蕴含着那个时代山水画学中的审美意识以及荆浩的哲学美学思想。本文主要围绕着荆浩绘画成就分四章来论述荆浩绘画美学思想。第一章主要探讨的是荆浩与其时代背景。从荆浩的人生情状入手,分析探究画家荆浩的绘画作品与理论著作《笔法记》;从荆浩所生活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对其绘画审美观的影响分析中见他绘画思想的逐渐显现及转变。第二章主要讨论的是荆浩《笔法记》的美学理论。荆...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荆浩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太行山居图》(《匡庐图》)

雪景,山坡,皴法,墨笔


??艘?种坚硬之感。远处的山坡、沙汀从轮廓的造型上看又有着江南水乡的山坡、沙汀的味道。从整幅画作的构图、笔墨、人物以及皴法的技巧来看,此画应为荆浩的风格特点。(四)关于荆浩的《钟离访道图》清代李佐贤《书画鉴影》卷十九中记载了荆浩的《钟离访道图》:洪谷子《钟离访道图轴》:绢本,高六尺三寸五分,宽二尺二寸五分。山林墨笔,人物着色,兼工带写。皴用小斧劈,树石钩勒,笔如篆籀。下段左角云松出没。右坡上荫乔松,下阻①闫爽、李之昕编:《中国山水名画鉴赏》,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年,第8页。图1.2《雪景山水图》图1.3《秋山瑞霭图》

荆浩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秋山瑞霭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荆浩山水画的艺术语言特色[J]. 刘鹏云.  美与时代(中). 2018(11)
[2]荆浩“物象之原”的发现与理论重建[J]. 刘继潮.  美术. 2017(02)
[3]荆浩山水画比德观[J]. 焦文倩.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旷世名画:看《匡庐图》的独特表现艺术[J]. 王宏博.  艺术科技. 2016(04)
[5]荆浩籍贯“河南沁水”考[J]. 李东岳.  美术. 2016(02)
[6]从《匡庐图》看北派山水画风格[J]. 李波.  艺术科技. 2016(01)
[7]荆浩《匡庐图》考辩[J]. 王潇.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5(03)
[8]水墨山水之祖——荆浩[J]. 王志伟.  戏剧之家. 2015(15)
[9]荆浩的“笔、墨”与“象”[J]. 徐德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10]“忘笔墨而有真景”——荆浩绘画“笔墨”理论研究[J]. 潘富群.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荆浩《笔法记》研究[D]. 牛孝杰.上海大学 2015
[2]山水画的崛起与宋明理学[D]. 计锋.中国美术学院 2014

硕士论文
[1]地域文化与太行山水画研究[D]. 杜晓洁.河南师范大学 2012
[2]《笔法记》校笺与研究[D]. 李璐均.中国美术学院 2011
[3]从《笔法记》到《匡庐图》探究荆浩对“真”追求的统一性[D]. 蒋鑫.南京艺术学院 2010
[4]五代时期北方山水画派研究[D]. 王琳.河北大学 2007
[5]五代山水画家—荆浩研究[D]. 吴春艳.东北师范大学 2007
[6]荆浩的“六要”论和现代山水画创作[D]. 白雪红.西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3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613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9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