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概念隐喻的视角研究“左—右”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03-18 01:00

  本文关键词:从概念隐喻的视角研究“左—右”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观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以Lac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开辟了一条从认知的视角研究隐喻的新途径。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而不是一种修辞格。隐喻由两个域构成:一个是结构相对清晰的源域,另一个是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认知隐喻就是将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上,让人们通过源域来理解和认识目标域。按照这种理论,“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我们日常概念体系中的思维和行为,本质上是隐喻的”(Lakoff Johnson,1980:3)。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到目前为止,人们主要对“上-下”(UP-DOWN)、“前-后”(FRONT-BACK)和OVER等空间概念隐喻进行了研究,而几乎没人对“左-右”概念隐喻进行研究。有鉴于此,本论文通过收集大量的有关“左-右”的语料,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对“左-右”空间概念隐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左-右”的概念隐喻意义为:数量多为右,数量少为左;地位重要为右,地位次要为左;时间多为右,时间少为左;理想状态为右,不理想状态为左;(2)“左-右”的概念隐喻意义既是对称的,也是不对称的;(3)“左-右”的特殊结构决定其隐喻映射不能完全由概念隐喻理论来阐述,而概念整合理论则是其最好的补充。本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本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研究者在空间概念隐喻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三章阐述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 第四章分析了“左-右”的意象图式及其概念隐喻意义。 第五章论述了“左-右”概念隐喻意义的对称与不对称性,以及在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下“左-右”的认知机制。 第六章总结了本论文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中的研究结果及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关键词】:左-右 概念隐喻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05
【目录】:
  • 英文部分6-65
  • 摘要2-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Contents8-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Aim of the Study10-12
  • 1.2 Method of the Study12
  • 1.3 Overview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0
  • 2.1 The Study of Spatial Metaphor Aboard14-17
  • 2.2 The Study of Spatial Metaphor at Home17-19
  • 2.3 Summary19-20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s20-33
  • 3.1 Prototype Category Theory20-23
  • 3.2 Image Schema Theory23-26
  • 3.3 Two Major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ies26-32
  • 3.3.1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26-30
  • 3.3.2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30-32
  • 3.4 Summary32-33
  • Chapter Four Image Schema for ZUO-YOU and Its Metaphorical Conceptual Meanings33-55
  • 4.1 The Image Schema for ZUO-YOU35-42
  • 4.1.1 Image Schema for ZUO35-37
  • 4.1.2 Image Schema for YOU37-38
  • 4.1.3 Image Schema for ZUO-YOU38-42
  • 4.2 The Metaphorical Conceptual Meanings of ZUO-YOU42-53
  • 4.2.1 ZUO-YOU and Quality,Time and Age43-46
  • 4.2.2 ZUO-YOU and Social Hierarchy46-49
  • 4.2.3 ZUO-YOU and Status49-53
  • 4.3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53-55
  • Chapter Five The Features of Metaphorical Conceptual Meanings of ZUO-YOU55-63
  • 5.1 The Symmetries of Metaphorical Conceptual Meanings of ZUO-YOU55-58
  • 5.2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ZUO-YOU Under the Two Major Cognitive Metaphor Theories58-62
  • 5.2.1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ZUO-YOU Under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58-59
  • 5.2.2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ZUO-YOU Under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59-62
  • 5.3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62-63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3-65
  • 汉语版本65-110
  • 第一章 引言66-69
  • 1.1 研究目的66-67
  • 1.2 研究方法67
  • 1.3 论文结构67-69
  • 第二章 文献回顾69-74
  • 2.1 国外空间隐喻研究69-71
  • 2.2 国内空间隐喻研究71-73
  • 2.3 小结73-74
  • 第三章 理论基础74-85
  • 3.1 原型范畴74-76
  • 3.2 意象图式76-79
  • 3.3 两种认知隐喻理论79-84
  • 3.3.1 概念隐喻理论79-82
  • 3.3.2 概念整合理论82-84
  • 3.4 小结84-85
  • 第四章 "左—右"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概念意义85-102
  • 4.1 "左—右"的意象图式86-92
  • 4.1.1 "左"的意象图式87-88
  • 4.1.2 "右"的意象图式88-89
  • 4.1.3 "左—右"的意象图式89-92
  • 4.2 "左—右"的隐喻概念意义92-100
  • 4.2.1 "左—右"与数量、时间和年龄93-95
  • 4.2.2 "左—右"与社会地位和尊卑95-97
  • 4.2.3 "左—右"与状态97-100
  • 4.3 研究发现100-102
  • 第五章 "左—右"隐喻概念意义的特征102-108
  • 5.1 "左—右"隐喻概念意义的对称与不对称性102-104
  • 5.2 两种隐喻理论下"左-右"构成隐喻概念时的认知机制104-107
  • 5.2.1 概念隐喻理论下的"左—右"104
  • 5.2.2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左—右"104-107
  • 5.3 研究发现107-108
  • 第六章 结论108-110
  • Bibliography110-113
  • 读硕期间的学术成果113-116
  • Acknowledgements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虹;;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的习得[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2 李少玲;黄清心;;从认知角度研究概念隐喻理论[J];考试周刊;2011年50期

3 刘娇;;论概念隐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4 邹湘西;;概念隐喻与语法隐喻[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5 于虹;;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的习得[J];教师;2011年17期

6 钟晶;;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7 祖林;马宁;赵乔;;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习语语义解读[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8 马蕾蕾;侯松山;;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9期

9 李明贤;;概念隐喻与大学英语教学[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10 张岩岩;;浅谈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J];学周刊;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少华;;从时间隐喻看隐喻的双重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姚喜明;毛瑞蓓;;概念整合与动物习语的翻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毅;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吴恩锋;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朴恩希;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五色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陈映戎;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艳芳;批评性语篇分析修辞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陈宏俊;汉英隐喻脑机制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蕾;英汉大众经济语篇中奥运经济的隐喻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毓瑾;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7年

2 汤晓云;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寇丽莉;“心”隐喻的认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小异;汉语中“学习”概念的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铨;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简·爱》[D];苏州大学;2009年

6 唐汉娟;陶渊明诗歌中的概念隐喻[D];湖南大学;2008年

7 曾晓燕;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习语教学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张二娟;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莎翁作品中的时间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刘丽丽;从认知角度看广告中的通感[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凤平;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从概念隐喻的视角研究“左—右”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3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d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