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转喻的认知语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8 14:08

  本文关键词:转喻的认知语用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转喻不再仅仅被看作是特殊的修辞现象,而认为是人们一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用突显的、重要的部分代替整体或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的认知过程。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两个方面对转喻进行分析,充分证明了转喻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还探讨了转喻在日常言语中的认知语用理据及其语用功能。在认知方面,借助心理学的激活扩散模型以及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转喻的认知模式,指出“认知框架”和“突显性”是转喻发生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在语用分析方面,从转喻的语用类型入手,结合语用学理论,如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理论和关联理论,探讨转喻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转喻 认知 语用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030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12
  • 引言12-13
  • 第1章 转喻研究概述13-18
  • 1.1 转喻研究的历史、现状13-16
  • 1.2 今后的研究方向16-17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17-18
  • 第2章 转喻的本质18-36
  • 2.1 转喻的概念18-24
  • 2.1.1 转喻的界定18-21
  • 2.1.2 转喻的定义21-24
  • 2.2 转喻与隐喻的关系24-27
  • 2.2.1 如何区别转喻与隐喻24-26
  • 2.2.2 转喻和隐喻的相互作用26-27
  • 2.3 转喻的分类27-34
  • 2.3.1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29-31
  • 2.3.2 整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31-34
  • 2.4 转喻的运作机制34-36
  • 第3章 转喻的认知分析36-48
  • 3.1 概念转喻36-39
  • 3.2 转喻是一个认知过程的结果39-44
  • 3.2.1 激活扩散模型39-41
  • 3.2.2 认知框架41-43
  • 3.2.3 突显性43-44
  • 3.3 转喻与理想化认知模型44-48
  • 第4章 转喻的语用分析48-63
  • 4.1 转喻的语用分类48-51
  • 4.2 言语行为转喻51-57
  • 4.3 转喻与关联理论57-63
  • 4.3.1 最佳关联性与语境因素是转喻理解的关键58-60
  • 4.3.2 强隐含与弱隐含对转喻理解的作用60-63
  • 第5章 转喻理论的实践分析63-68
  • 5.1 同义反复的转喻理解63-65
  • 5.2 委婉语的转喻理解65-68
  • 第6章 转喻理论的应用68-73
  • 6.1 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68-70
  • 6.2 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70-73
  • 结论73-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83
  • 独创性声明8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利亚;;转喻在古汉字造字表词方法中的运用例说——整体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夏利亚;;转喻在古汉字造字表词方法中的运用例说——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转喻[J];中国文字研究;2010年0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肖茜;汉语“手”族词的认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2 金红;现代汉语特指反问句的焦点[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转喻的认知语用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72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f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