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语境的认知和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3:09

  本文关键词:语境的认知和语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上个世纪Malinowski和Firth对语境的研究为后人在这方面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自那以后,语境逐渐成为语言学文献中使用最频繁的术语之一,语境在语言学研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语用学的出现和兴起,,语境借助于这个被认为是“研究语境意义”的学科,最终在语言学众多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是时下人气颇盛的认知语言学,也对语境极为关注。语境研究的成果不可谓不丰富,然而某种程度上却显得零散、片面,缺乏系统性。本论文主要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来对语境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储存在人们大脑中的共有的世界知识和经历,可以作为一种帮助人们解读语言的语境。他们把语境看作是一种心理现象,因而将其定义为认知范畴(或心理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认知表征。UngererSchmid(2001:47)认为,认知语境不仅仅是孤立的心理经验,还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密切相关。 语用学无疑是最重视语境的学科,离开了语境语用意义将无从谈起。语用语境包括一切有助于解读话语含义的要素。从语用学角度研究语境将涉及指别、言语行为、含义、预设、推理等语用学的传统组成部分。而这些部分是依赖于语境的。对语境系统的研究少不了从这个角度接近语境。 本论文由六章构成: 第一章是简介。简要介绍了论文写作的背景和目的。由一则新闻引出语境的概念,接下来阐述了从认知和语用角度系统研究语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是语境的文献综述。本章从语境的定义、分类、特征、和部分相关术语等方面回顾了不同流派的语言学家对语境的研究,为以后章节的展开打下基础。 第三章是语境的认知研究。本章从关联理论,以及同语境密切相关的一些认知 语言学概念入手,阐述了语境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同语境放在一起 讨论的概念是认知模型、文化模型、原型、范畴、框架、图样、图式等。 第四章是语境的语用研究。本章从语用学角度研究语境,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 在语境中的使用及其意义。语用语境跟指别、言语行为、含义、预设、推理等依赖 于语境的语用学传统组成部分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第五章是对语境的语用—认知研究。本章用认知语用学方法分析研究同语境 相关的语用学概念和理论,反过来又用语用学方法来分析研究认知语言学概念和理 论。并且随后试图提出一种语用—认知方法来完整、灵活地研究语境。 第六章是结论。本章回顾总结了整篇论文对语境的认知和语用研究,并指出了 语用—认知方法应用于语境和意义研究的前景。 总之,用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相对全面地研究语境很有必要。由于二者对语 境有着同样的兴趣,语境的认知研究和语用研究合而为一,也就是说,用一种语用 —认知法来研究语境不仅可能,而且可行。当然,这种方法只是一个尝试或一 个开头,要将语境的语用—认知法付诸实践,还需大量的进一步研究工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H03
【目录】:
  • Abstract7-10
  • 内容摘要10-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6
  • 1.1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in Linguistic Study12-14
  • 1.2 The Study of Context from a Cognitive and Pragmatic Perspective14-16
  • Chapter Two A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xt16-24
  • 2.1 Introduction16
  • 2.2 Definition of Context16-18
  • 2.3 Classification of Context18-20
  • 2.4 Features of Context20-22
  • 2.5 Some Related Terms of Context22-23
  • 2.6 Summary23-24
  • Chapter Three A Cognitive Study of Context24-55
  • 3.1 Introduction24-25
  • 3.2 Traditional Context and Cognitive Context25-28
  • 3.2.1 Context in Language:A Traditional View26-27
  • 3.2.2 Context in Mind:A Cognitive View27-28
  • 3.3 Relevance Theory and Context28-39
  • 3.3.1 Cognitive Context:Given or Chosen29-35
  • 3.3.1.1 A Given Context29-33
  • 3.3.1.2 A Choice of Context33-35
  • 3.3.2 Contextual Effects and Relevance35-39
  • 3.4 Cognitive Context:Internal World in Communication39-53
  • 3.4.1 Cognitive Model and Cultural Model40-43
  • 3.4.1.1 Cognitive Model40-42
  • 3.4.1.2 Cultural Model42-43
  • 3.4.2 Prototype and Category43-48
  • 3.4.2.1 Prototype,Category and Prototypicality44-46
  • 3.4.2.2 The Context-Dependence of Prototypes46-47
  • 3.4.2.3 Prototypical Meaning in Context47-48
  • 3.4.3 Domain and Frame48-50
  • 3.4.3.1 Domain49
  • 3.4.3.2 Frame49-50
  • 3.4.4 Script and Schema50-53
  • 3.4.4.1 Script51-52
  • 3.4.4.2 Schema52-53
  • 3.5 Summary53-55
  • Chapter Four A Pragmatic Study of Context55-89
  • 4.1 Introduction55-56
  • 4.2 Pragmatics and Context56-62
  • 4.2.1 Context and Definitions of Pragmatics57-58
  • 4.2.2 Scopes of Pragmatic Context58-62
  • 4.3 Implicture:Meaning Derived from Context62-65
  • 4.4 Ambiguity, Vagueness and Context65-71
  • 4.4.1 Ambiguity and Vagueness66-68
  • 4.4.2 Disambiguation68-69
  • 4.4.3 Vagueness-Removing69-71
  • 4.5 Reference and Anaphora in Context71-73
  • 4.6 Presupposition and Context73-78
  • 4.6.1 Pragmatic Theories of Presupposition74-76
  • 4.6.2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as a Context76-78
  • 4.7 Context and Speech Act:Doing Things with Language in Context78-85
  • 4.7.1 The Context-Change Theory of Speech Acts79-80
  • 4.7.2 Felicity Conditions:Context for Speech Act80-81
  • 4.7.3 Pragmatic Act:Speech Act Situated in Context81-83
  • 4.7.4 Context in Speech Act Interpretation83-85
  • 4.8 Context and Inference85-88
  • 4.9 Summary88-89
  • Chapter Five A Pragma-Cognitive Approach to Context89-109
  • 5 1 Introduction89-90
  • 5.2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Pragmatic Concepts Related to Context90-99
  • 5.2.1 An Experiential Approach to Dexis90-92
  • 5.2.2 An Experiential Approach to Presupposition92-94
  • 5.2.3 An Experiential Approach to Speech Acts94-95
  • 5.2.4 An Experiential Approach to Implicature95-99
  • 5.3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Context-Related Concept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99-106
  • 5.3.1 Implicature:A Pragmatic Approach to Metaphors99-103
  • 5.3.2 Presupposition:A Pragmatic Approach to Cognitive Models103-105
  • 5.3.3 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A Pragmatic Approach to Schema105-106
  • 5.4 An Ideal Approach:Pragma-Cognitive Approach to Context106-108
  • 5.5 Summary108-109
  • Chapter Six Conclusion109-113
  • 6.1 Conclusion109-110
  • 6.2 Application:Left-Right Hand Theory110-113
  • Bibliography113-1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寒沸语境》馈赠作家诗人[J];星星诗刊;2011年06期

2 吴铭;;语境[J];跨世纪(时文博览);2011年07期

3 李克;李淑康;;论连锁转喻的语境取义[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宋静;;语境在修辞现象词汇化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5 韩国勇;;试论语境对意义理解的作用[J];华章;2011年18期

6 苗培颖;;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境释词法[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赵晴;吴志芳;;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功能及影响使用的因素[J];重庆与世界;2011年13期

8 王丽;杨虹;;英汉互译中颜色词文化语境的传译[J];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唐雅红;;浅谈英语语境翻译[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5期

10 周洋;;浅谈语境和翻译的关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穗萍;吴岩;陈煊之;;语境及常识性知识对代词指认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史瑞萍;白学军;;语境和动词在主题角色指派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戴木才;;现代人的价值观语境与人格转型[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陈安玲;;语篇构建的三元互动模式[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5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映;;新闻客观性:语境、进路与未来[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军;;语用预设及其翻译策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延;;学习型社会语境下的博物馆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王生福;;翻译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歧义分析与词义选择[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江必新;杨科雄;;论公共利益[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多元与融合: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陈勤群;东方新语境[N];美术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 高初建;“性侵”和“私奔”语境下的经济文化[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4 向明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困境求变”:语用研究的经济分析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止阉 自由评论人;体味不复存在的语境[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桑玉成;人力资源语境下的人才战略[N];中国远洋报;2004年

7 昆十中 李军;修辞和语境[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8 谢刚 李梅英;从语境看“红楼”的“真假”[N];光明日报;2001年

9 郭亚伟;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语境”[N];商丘日报;2005年

10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陆扬;巴别塔:一个概念的深度[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2 傅利;英语作为外语的课堂问答话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韩仲谦;心理词汇的语用研究及其对二语词汇教学的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安军;科学隐喻的元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6 卢国华;五四新文学语境的一种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彭建平;商品说明语的语法语义语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钟文;英语委婉语语用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施云峰;语境的认知和语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蒋向勇;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思;电影阿甘正传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6 杨磊;语境和英汉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马建俊;论语境与语义推导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强;外交委婉语的语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叶文婷;汉语语用歧义的产生状况[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语境的认知和语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78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0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