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的机制

发布时间:2017-04-18 16:24

  本文关键词: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的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往的研究发现,双语者言语产生的词汇通达过程中,非目标语言的词汇也得到了激活。但是非目标语言的词汇激活到了什么层面,非目标语言的词汇是只是在词条选择层面得到了激活还是进一步激活到了语音层面,目前还没有定论。先前的研究主要是使用图-词干扰范式和语言转换范式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这两种范式本身存在着缺陷,所以导致研究结果存在着争议性。本研究使用音素监测任务探讨了在不同的SOA水平条件下,非目标语言词汇激活的状况。实验1给双语者呈现一个音素,1000ms后给双语者呈现一张图片,要求被试判断前面呈现的音素的发音是否和图片英语命名词首字母的发音相同。实验中关键的一点是前面呈现的音素的发音可能是图片汉语命名词首字母的发音,而不是图片英语命名词首字母的发音。结果发现,双语者在对英语图片命名词的音素监测过程中,汉语图片命名词的音素下的反应时相比音素不是英语命名词和汉语命名词音素下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SOA为-1000ms的条件下,双语者词汇通达过程中,非目标语言的词汇的即汉语词汇的语音的并没有得到了激活。同样在实验2的SOA为+200ms和实验3的SOA为+400ms的两种条件下,采用的音素监测任务发现双语者词汇通达过程中,非目标语言的词汇在语音层面也没有得到了激活。这与hermans(2010)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说明了双语者言语系统更多的是动态变化的系统,它操作着不同的言语激活状态。
【关键词】:双语者 言语产生 词汇通达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文献综述7-27
  • 1.1 主要概念8-12
  • 1.1.1 语言和言语8-9
  • 1.1.2 词汇通达9-10
  • 1.1.3 多语和多语者10
  • 1.1.4 言语产生10-11
  • 1.1.5 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的区分11-12
  • 1.2 双语者言语产生的词汇通达12-16
  • 1.2.1 从概念表征到词汇节点表征13-14
  • 1.2.2 从词汇表征到语音表征14-16
  • 1.3 词汇通达的语言选择的机制16-27
  • 1.3.1 选择的词汇表征16-17
  • 1.3.2 选择的亚词汇表征17-18
  • 1.3.3 只使用一种语言命名下的实验证据:语义系统到词汇系统和亚词汇系统的激活18-20
  • 1.3.4 选择过程的跨语言效应20-23
  • 1.3.5 双语者词汇选择的过程是抑制的吗23-27
  • 第2章 问题提出27-31
  • 2.1 图-词干扰范式及其相关的研究结果27-28
  • 2.2 语言转换研究28-31
  • 第3章 实验部分31-47
  • 3.1 实验1 在SOA为-1000MS的情况下汉英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的机制33-36
  • 方法33-35
  • 结果35-36
  • 讨论36
  • 3.2 实验2 在SOA为+200MS的情况下汉英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的机制36-39
  • 方法36-38
  • 结果38-39
  • 讨论39
  • 3.3 实验3 在SOA为+400MS的情况下汉英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的机制39-42
  • 方法39-41
  • 结果41-42
  • 讨论42
  • 3.4 总讨论42-47
  •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7
  • 附表57-59
  • 致谢59-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莫雷;王瑞明;潘敬儿;;双语言语产生中的词汇提取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2 崔占玲;张积家;;双语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特点及机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赵菁菁;徐彩华;;语言生成过程中语言选择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S1期

4 高晓天;尹德谟;;中国大学生汉英双语词汇知识通达机制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12期

5 王瑞明;张洁婷;李利;莫雷;;二语词汇在双语者三语词汇语义通达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6 刘文宇;隋丹妮;;汉英双语者语言选择的ERP研究[J];外语研究;2009年04期

7 徐四华;;双语者语义提取的心理语言学研究[J];科技广场;2008年02期

8 焦江丽;;双语语义表征研究探析[J];成功(教育);2008年05期

9 王小潞;江燕;;《双语认知面面观》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10 单兴缘;张晓晴;;当前中国儿童二语习得的现状——对中国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一个误解[J];林区教学;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丽娟;丁国盛;舒华;彭聃龄;;口语-手语双语者手语经验影响口语产生的脑成像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荣宝;;语音知觉同化与双语儿童语音意识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焦江丽;王勇慧;刘毅;;汉语、单语者的抑制控制差异——来自返回抑制的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勇;吕发金;谢鹏;牟君;;汉英双语者双语脑激活模式fMRI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热比古丽;;维吾尔族双语者的非熟练第三语言的概念表征特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范梦;王瑞明;;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词汇加工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宁;;晚期中英双语者词汇语义组织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卢斯梅;林泳海;;少数民族双语者心理词典的Stroop效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祁志强;丁国盛;彭聃龄;;汉英双语者语言产生与理解过程中的代码切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刘海健;白学军;;启动材料类型对言语产生过程影响的眼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崇明;别关上文明与智慧的大门[N];人民日报;2011年

2 ;寻找“水源”[N];通信产业报;2000年

3 周清;学外语可推迟老年痴呆症发作[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弗兰西斯·格林尹蔚 译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经济学应用于语言:方法与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覃绍英;对双语文的认识和思考[N];贵州民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俊;汉英隐喻脑机制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丁国盛;中英双语者词汇表征与加工的脑机制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慧莉;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文宇;汉英双语者数字、汉语数词加工及语言选择的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姜梅;新疆维吾尔族语言功能区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7 雷蕾;以汉语为母语双语者的双语句法表征和处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任桂琴;句子语境中汉语词汇识别的即时加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勇智;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语音特征的分析及其同遗传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侯友;蒙、汉双语词汇识别的ERP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根;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的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宋佳;熟练蒙—汉双语者在言语产生中语音启动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星星;双语者第二语言产生中的语音效应[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姜淞秀;任务转换条件下平衡和非平衡双语者优势效应差异的ERP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凤梅;非熟练蒙—英双语者语义表征与切换的ERP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班胜星;彝汉双语者汉语加工模式和双语语义表征的ERP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张金香;双语表征及双语切换的脑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黎明;双语者心理词汇语义表征的SPITM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于芳;中英双语跨语言词汇通达启动实验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刘彦;中国汉英双语者二语水平差异对其母语和二语的心理词汇表征结构影响的ERP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的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5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