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与转型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

发布时间:2022-12-06 04:2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内容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经历了从民族单语教育到民汉双语教育再到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主的演化过程。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发现:在变迁路径上,呈现出从路径依赖到消极路径突破的历史逻辑以及从语言权力取向到语言价值取向的结构逻辑。在动力机制上,民族观的重塑与民族教育观的更新、语言观的再认与语言价值观的拓展两大动力因素共同推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政策的变迁与转型。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变迁历程
    (一)起步阶段:着力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教育(1951—1966年)
    (二)发展阶段:在民族语教育的基础上加授汉语(1977—2000年)
    (三)完善阶段:全面实施民汉双语教育(2001—2014年)
    (四)变革阶段:以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为主(2015年至今)
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变迁特征与转型逻辑
    (一)从路径依赖到路径突破
    (二)从权利取向到资源取向
三、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分析
    (一)内部动因:民族观的重建与民族教育观的更新
    (二)外部力量:语言观的再认与语言价值观的拓展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科学正确的民族教育观[J]. 苏德,刘玉杰.  中国教育科学. 2018(02)
[2]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的若干思考[J]. 王鉴.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2(04)
[3]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60年演变(1949-2009年)——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视角[J]. 黄容霞.  现代大学教育. 2010(06)



本文编号:3711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711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c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