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APN抑制剂LJNK与基于APN的协同前药BC-A1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2:14

  本文关键词:APN抑制剂LJNK与基于APN的协同前药BC-A1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APN抑制剂 抗肿瘤 侵袭 血管生成 凋亡


【摘要】:研究背景恶性肿瘤的致病因素多,发病机理复杂,这就造成了其治疗的复杂性。目前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传统化学治疗药物都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限制了肿瘤的治疗效果。氨肽酶N是M1家族的金属蛋白酶,可以从蛋白质和多肽的氨基端降解中性氨基酸,从而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神经肽和细胞因子的降解、抗原呈递、信号转导以及血管生成等。APN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增殖、侵袭、转移及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抑制APN的过表达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本课题组通过前期的计算机虚拟筛选和初步活性测定,获得了吲哚-2,3-酮类化合物LJNK,该化合物不仅对猪肾微粒体APN表现出了良好的抑制作用和一定的选择性,而且在体外对人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抗增殖作用。在本课题的第一部分中,我们从多个方面对LJNK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对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在肿瘤的化学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体内迅速代谢失活限制了吉西他滨的临床应用。对吉西他滨N4位进行修饰和改造,可以减缓代谢失活,增加抗肿瘤活性,降低毒副作用。在实验室前期工作中,以酰胺键将bestatin连接到吉西他滨N4位的氨基上,形成协同前药BC-A1。初步活性研究证明了BC-A1在体外对APN酶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在本课题的第二部分中,我们从多个方面评价了化合物BC-A1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第一部分吲哚-2,3-酮类APN抑制剂LJNK的抗癌活性研究本课题从以下方面对化合物LJNK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1) LJNK与APN的相互作用:LJNK在和APN的分子对接实验中,与酶的活性位点有效结合。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LJNK在体外对APN酶的抑制活性,实验证明,LJNK竞争性结合APN,抑制作用优于bestatirn。(2)体外抗血管生成活性:HUVEC二维管实验和大鼠主动脉环实验表明,LJNK和bestatin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作用强于bestatin。(3)体外抗侵袭活性:transwell实验表明,LJNK对肿瘤细胞ES-2侵袭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强度稍弱于阳性对照bestatin。(4)体外抗增殖活性:MTT实验和集落生成实验都表明,LJNK对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强于bestatin。另外,非肿瘤细胞的MTT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抗肿瘤浓度下,LJNK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非常弱。(5)体内抗肿瘤增殖活性:通过昆明鼠皮下荷小鼠肝癌H22模型,测定了LJNK在体内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连续给药两周后,LJNK 80 mg/kg/d的肿瘤抑制率达到59.9%,并且实验动物对LJNK有良好的耐受性。(6)初步机制探讨:以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拍照的方法检测了LJNK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LJNK可以浓度依赖性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且活性高于bestatin。进一步用免疫印迹和caspase酶活力测定的方法,证明了LJNK和bestatin诱导肿瘤细胞中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水平上升,caspase 3活力增加。总之,LJNK能够与APN有效结合,抑制APN酶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侵袭。LJNK能够在体内外抑制肿瘤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LJNK诱导凋亡与caspase 3相关的凋亡通路有关。第二部分基于bestatin和吉西他滨的协同前药BC-A1的抗癌活性研究本课题从以下方面对化合物BC-A1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1)APN酶抑制活性:用分光光度法测定BC-A1对APN酶的抑制活性。BC-A1和bestatin对猪肾微粒体APN酶抑制的1C50分别是12.11±2.17μM和4.59±0.43 μM。(2)体外抗血管生成作用:用HUVEC形成二维管实验和大鼠主动脉环实验测定了BC-A1对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活性明显高于阳性对照bestatin 。(3)体外抗侵袭活性:用transwell法测定了BC-A1对肿瘤细胞ES-2侵袭能力的影响。BC-A1作用于ES-2细胞,显著抑制ES-2细胞的侵袭。(4)体外抗增殖活性:首先用MTT实验和集落生成实验检测了BC-A1、吉西他滨、吉西他滨-bestatin(摩尔比1:1)、吉西他滨-bestatin (1:10)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实验发现,增加bestatin的浓度并不能显著增强抗增殖活性。多株肿瘤细胞的MTT实验证明,BC-Al对肿瘤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吉西他滨相当。(5)体内抗增殖活性:通过昆明鼠皮下荷小鼠肝癌H22模型,测定了BC-A1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口服给药低剂量BC-A1对肿瘤的体内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与静脉注射更高剂量吉西他滨取得了相当的疗效。(6)诱导凋亡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2μM的BC-A1作用于PLC/PRF/5细胞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总之,BC-A1保留了对APN酶的抑制作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的侵袭,能够在体内外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BC-A1口服有效,改善了吉西他滨的给药途径,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APN抑制剂 抗肿瘤 侵袭 血管生成 凋亡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6
【目录】:
  • 摘要10-13
  • ABSTRACT13-16
  • 符号说明16-19
  • 第一章 前言19-30
  • 第一节 氨肽酶N19-22
  • 1.1 氨肽酶N的结构19-21
  • 1.2 氨肽酶N的生物学功能21
  • 1.3 氨肽酶N与肿瘤的关系21-22
  • 第二节 氨肽酶N抑制剂22-25
  • 2.1 APN抑制剂的结构设计22-23
  • 2.2 APN抑制剂的研究进展23-25
  • 第三节 APN靶向药物25-30
  • 3.1 以NGR为配体的APN靶向药物25-27
  • 3.2 以bestatin为配体的APN靶向药物BC-A127-30
  • 3.2.1 吉西他滨概述27-28
  • 3.2.2 吉西他滨结构改造28-30
  • 第二章 APN抑制剂LJNK的抗肿瘤活性评价及机制研究30-59
  • 第一节 化合物LJNK的合成30-34
  • 1.1 化合物的合成路线31
  • 1.2 化合物的合成步骤31-33
  • 1.3 实验讨论33-34
  • 第二节 APN抑制剂LJNK的抗肿瘤活性研究34-59
  • 2.1 实验材料34-39
  • 2.1.1 细胞株34
  • 2.1.2 实验动物34
  • 2.1.3 试剂34-35
  • 2.1.4 试剂配制35-38
  • 2.1.5 仪器设备38-39
  • 2.2 试验方法39-46
  • 2.2.1 LJNK与APN的分子对接39
  • 2.2.2 人肿瘤细胞表面APN的表达39
  • 2.2.3 APN酶活性测定39-40
  • 2.2.4 HUVEC二维管形成实验40-41
  • 2.2.5 大鼠主动脉环实验41
  • 2.2.6 Transwell实验41
  • 2.2.7 MTT实验41-42
  • 2.2.8 集落生成实验42-43
  • 2.2.9 昆明鼠皮下荷H22肿瘤模型43
  • 2.2.10 细胞凋亡测试43-44
  • 2.2.11 Western blotting实验44-45
  • 2.2.12 Caspase活性测定45-46
  • 2.2.13 数据处理46
  • 2.3 实验结果46-56
  • 2.3.1 分子对接结果46-47
  • 2.3.2 LJNK对APN酶的抑制作用47-49
  • 2.3.3 LJNK抑制血管生成作用49-51
  • 2.3.4 LJNK抗侵袭作用51
  • 2.3.5 LJNK体内外抗增殖活性51-53
  • 2.3.6 LJNK毒性测试53-54
  • 2.3.7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测试54-56
  • 2.4 讨论与结论56-59
  • 第三章 BC-A1协同前药抗肿瘤活性评价59-67
  • 1.1 实验材料59-60
  • 1.1.1 细胞株59-60
  • 1.1.2 实验动物60
  • 1.1.3 试剂60
  • 1.1.4 试剂配制60
  • 1.1.5 仪器设备60
  • 1.2 实验方法60-62
  • 1.2.0 APN酶活性测定60-61
  • 1.2.1 HUVEC二维管形成实验61
  • 1.2.2 大鼠主动脉环实验61
  • 1.2.3 抗侵袭作用61
  • 1.2.4 MTT实验61
  • 1.2.5 集落生成实验61
  • 1.2.6 昆明鼠皮下荷H22肿瘤模型61-62
  • 1.2.7 细胞凋亡测试62
  • 1.2.8 数据处理62
  • 1.3 实验结果62-66
  • 1.3.1 BC-A1对APN酶的抑制作用62
  • 1.3.2 BC-A1抑制血管生成作用62-63
  • 1.3.3 BC-A1抗侵袭作用63
  • 1.3.4 BC-A1体内外抗增殖活性63-65
  • 1.3.5 BC-A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活性65-66
  • 1.4 讨论与结论66-67
  • 总结与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4
  • 致谢74-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75-76
  • 部分化合物~1H-NMR,~(13)C-NMR,HRMS图谱76-8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双生;程俊;贾勇;谢复新;;新型铂(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化学试剂;2007年06期

2 李艳;江南;罗霞;清源;许晓燕;杨志荣;;藏药寨卡有效部位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05期

3 王海英;张丽萍;葛文中;;甾体肟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Lumonadio L;张新国;;Hannoa klaineana植物的苦木内酯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年03期

5 ;音乐能调动细胞的抗肿瘤活性[J];人人健康;2013年24期

6 ;青梅浓缩果汁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年06期

7 冯娟;李建其;;N-(氨基吡啶)苯甲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J];药学学报;2009年12期

8 张伟伟;陆茵;;丹参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0年03期

9 吴春华;陈艺勤;邱恬;姚闽娜;庞杰;;多糖微观构象与抗肿瘤活性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粮油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沅庭,周长林,楼基伟,林健;蜂胶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鑫;;天然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概述[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会成;曾名勇;董士远;刘尊英;李瑞雪;郭玉华;;海带多酚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胡人杰;;我国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岩;高世勇;季宇彬;;多糖结构修饰对抗肿瘤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A];第六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华会明;李占林;王丽莉;王业玲;王楠;孙彦君;;四种药用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岩;高世勇;季宇彬;;多糖结构修饰对抗肿瘤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吴琳娟;庞杰;;低分子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尚海;陈虹;郝飞跃;刘永峰;潘莉;程卯生;;新型吲哚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9 刘延成;刘丽敏;陈振锋;刘华钢;梁宏;;鹅掌楸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平兆华;许小娟;张俐娜;张琪琳;王凯平;;黑木耳β-葡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I:生物高分子与天然高分子[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毅;我国学者从有毒中草药中获得抗肿瘤活性成分[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aleb Kesse Firempong;天南星和王不留行中分离优选抗肿瘤活性先导化合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2 陈静;咔啉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李德海;深海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崔岩;Edenia gomezpompae的抗肿瘤活性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吴岳林;天然产物荜拔酰胺的结构优化、合成和抗肿瘤活性评价[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许文杰;Galaxamide的分离、及其类似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黄晓春;昆明山海棠总生物碱抗肿瘤活性及其主要成分分离分析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8 毕重文;新型N-取代槐定酸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9 韩小贤;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张颖杰;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叶;叶酸介导白蛋白包载长春碱纳米粒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评估[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彭锟;柔性苯并咪唑基配合物的结构、发光性能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陈骥;新型双核铂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侯金宁;APN抑制剂LJNK与基于APN的协同前药BC-A1的抗肿瘤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李敏;含噻唑并[3,2-b][1,2,4]三唑-6(5H)-酮等结构的考布他汀A4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6 王春兰;ATB-429和IMB-1506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7 左明星;拟诺卡氏放线菌抗肿瘤活性物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汪小慧;氨基酸导向伪肽化合物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9 王艳秋;2-取代-1,,4-二羟基-9,10-蒽醌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10 朱九滨;红树林生态环境抗肿瘤活性放线菌的筛选及太空诱变育种[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26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526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e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