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的科学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9 07:27
  科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科学教育不可忽视。其科学观的形成状况直接反映出科学教育和传统民俗文化对其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的科学观,反观其接受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分析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科学观的成因,能为凉山彝族地区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教育发展路向提出一些建议。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以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的科学观为调查对象,从科学态度、科学价值、科学精神三方面调查了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的科学观的现状。调查发现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形成了带有民族信仰特色的科学观。他们具备质疑、实证和开明的科学态度,也认识到科学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他们具备合理地怀疑的科学精神。但是,他们也处于彝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的复杂的矛盾之中。在此基础上,通过田野和访谈进一步分析了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科学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凉山彝族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应在贯彻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彝族地区生产生活的特色及需要,以提高彝族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彝族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保护和发展彝族地区的人文资源优势的能力;凉山彝族地区的校本课程要注重彝族...

【文章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9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对凉山州的科技发展滞后的思考
        1.1.2 基于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1.1.3 基于凉山彝族现代化适应的思考
        1.1.4 基于凉山彝族大学生对彝族传统仪式认同的思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已有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之处
2 研究设计
    2.1 科学观的诠释
        2.1.1 科学的内涵和本质
        2.1.2 科学观的分类
        2.1.3 本研究中科学观的界定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3 田野实施的过程
    2.4 田野的伦理问题
3 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的科学观
    3.1 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科学态度
        3.1.1 质疑的态度
        3.1.2 实证的态度
        3.1.3 开明的态度
    3.2 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科学价值观
        3.2.1 提供科学的方法
        3.2.2 提升个人的素养
        3.2.3 促进社会的进步
    3.3 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科学精神
        3.3.1 求真务实的精神
        3.3.2 开拓创新的精神
        3.3.3 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3.4 小结
4 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的科学观形成的学校因素
    4.1 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影响
    4.2 教学条件和教材设计好坏的影响
    4.3 同学语言行为积极的影响
    4.4 彝族文化进课堂差异的影响
5 凉山彝族在校大学生的科学观形成的家庭与社区因素
    5.1 家庭条件及民俗教育影响
        5.1.1 家庭条件差异性影响
        5.1.2 家庭对科学教育期望值影响
        5.1.3 家庭民俗文化教育影响
    5.2 社区成员毕摩文化认同影响
    5.3 小结
6 凉山彝族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路向研究
    6.1 课程目标要具体化
        6.1.1 我国现行的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
        6.1.2 凉山彝族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要实现具体化
    6.2 课程开发要校本化
    6.3 教师教学要多元化
        6.3.1 提升教师素养
        6.3.2 教学策略的多元化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整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优化小学科学生态课堂——以整合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为例 [J]. 李欣,恰特克·海拉提.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01)
[2]论民族院校数学专业教育的难点与对策——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J]. 李庆.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01)
[3]彝文文献中的彝族传统医药理论探讨——以“风邪染疾”理论为例 [J]. 蔡富莲.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4]小学科学教师中庸思维与科学观关系的实证研究 [J]. 曲铭峰,张红霞,陆琪,吕林海,万东升,郁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3)
[5]凉山彝族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J]. 王美英.  民族教育研究. 2017(01)
[6]彝族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的自然崇拜探析 [J]. 杨理解.  民族论坛. 2016(06)
[7]彝族毕摩文献中的生命孕育观研究 [J]. 蔡富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8]从自然科学的两大传统到科学教育的两大功能——简论如何上好科学课 [J]. 刘冠杰.  郑州师范教育. 2016(02)
[9]从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看凉山彝族的自然观 [J]. 王韦翔,蒋立松.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6(01)
[10]凉山彝族毕摩宗教仪式的教育功能探究:教育人类学的视角 [J]. 肖雪.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博士论文
[1]西南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科学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黄健毅.西南大学. 2017
[2]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 刘正发(阿里瓦萨).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论科学精神[D]. 秦元海.复旦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高中化学教育中渗透科学价值观的策略研究[D]. 卞琴芳.苏州大学. 2017
[2]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质问题研究[D]. 李璐.武汉理工大学. 2014
[3]中美科学教育理念与实践比较研究[D]. 高小童.陕西师范大学. 2014
[4]我国中学科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和研究对策[D]. 关亮亮.西南大学. 2013
[5]彝族古代教育思想初探[D]. 张晓蕾.中央民族大学. 2013
[6]论我国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政府责任[D]. 廖飞.湖南师范大学. 2012
[7]中美高中物理教科书科学观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D]. 马越.东北师范大学. 2012
[8]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D]. 范梦慧.贵州师范大学. 2007
[9]火光里的教育[D]. 尹正安.西南师范大学. 2005
[10]英国和澳大利亚中小学科学教育比较研究[D]. 阮晓菁.福建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44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544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8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