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略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发布时间:2016-11-23 16:01

  本文关键词:略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10年

略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朱黎芬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独有的精神财富,她一度受到冲击和质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再一次被人们谈论和关注,并兴起了一股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但是,冷静地分析这股热潮,我们发现,其中有不少商业化、功利性的目的和不理性、不科学的态度,这对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不利的。 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成学习习惯、形成文化人格的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全面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塑造人,塑造民族心理是非常必要的。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是普及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最好阵地,也是奠定学生传统文化基础的最佳阶段。然而因为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尤其是应试教育和考试制度的原因,传统文化教育在现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如何更好地在这一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普及,并对现代生活做出积极的影响,是十分值得我们讨论研究的。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本媒介。一套好的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既是教师开展教学、弘扬文化的基点,又是学生学习和复习的最佳资源。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总体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较全面地体现传统文化知识和精神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立足于这套教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各样综合学习,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获得知识,还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和课外实践和运用所学知识,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针对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也酌情提出一些编排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33.3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3
  • 一、本课题研究综述9-11
  • 二.理论意义、实际意义和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初中古诗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13-22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和初中语文教学13-17
  • 第二节 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17-22
  •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17-19
  • 二、现状产生原因的分析19-22
  • 第二章 传统文化教育在现行教材中的体现22-32
  • 第一节 古诗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22-29
  • 第二节 以“诗教”为目的的涵养方式29-32
  • 一、“每周一诗”中体现的“诗教”精神29-30
  • 二、“每周一诗”编排的不尽如人意之处30-32
  • 第三章 古诗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思考32-43
  • 第一节 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观的树立32-35
  • 第二节 传统文化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实践35-43
  • 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35-36
  • 二、采取丰富多元的课堂形式36-43
  • 结语43-44
  • 参考书目44-45
  • 后记4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江虹;现代汉语中的历史阴影——试析现代文学中的语言论争[J];唐都学刊;1999年01期

    2 张孔义;;三十年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太平;文化: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李忠萍;;浅析《吕氏春秋》蕴含的文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郭学信;论包拯崇拜的文化心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路丙辉;孔子孝文化辨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祁家能;;从“文化”到“文化生产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7 杨金豹;英汉姓名异同及其所蕴涵的文化底蕴[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傅炳熙;个性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于屏方;杜家利;;汉英动物词位派生义项的系统对比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梁书凤;;隐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魏春英;;加强中职生诵读能力的培养[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探析[A];中国商品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闫朦;;科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郭洁;;论文化与人类发展和音乐教育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吕淑梅;魏珍珍;;观照包装设计文化[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曾金金;;由“谢谢”的使用谈语言与文化教学[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刘波;治安社会化思想与模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5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田野;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澳门幼儿课程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熙民;生命节奏——宗白华美学的形上感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谢军;对我国人生信仰几个问题的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青;高中综合理科课程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彭江;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雯芹;贵阳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定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纪九利;中国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晓钢;论网络时尚对青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其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郑伟;高中研究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邹木荣;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再认识[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林勇成;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与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蒲莹晖;翻译时词义选择的语境根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董畹倩;暗示教学法浅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3 朱丹;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流派评述[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雷良启;论语文教育乃是言语交往教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曾洁,余应源;“科学世界”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吴佳娜;吴太平;;语境:一种科学阐释的尝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周福盛;试论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分类[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常江虹;现代汉语中的历史阴影——试析现代文学中的语言论争[J];唐都学刊;1999年01期

    9 张孔义;;三十年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元林;;古诗文教学三法[J];中学语文;1996年07期

    2 刘华,孙立权;古诗文教学纵横谈[J];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11期

    3 全桂香;;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J];语文学刊;2005年14期

    4 杨如东;;古诗文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拓展”[J];新课程(小学);2010年12期

    5 刘勇;黄明丽;;探寻古诗文教学的本真回归[J];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Z2期

    6 孔宪萍;盖桂华;;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初中古诗文的积累与运用[J];吉林教育;2006年05期

    7 尚俊英;;历史学科知识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02期

    8 韩学红;;创造古诗文学习之乐[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11期

    9 樊伟;;触摸作者灵魂 走进古诗文教学[J];教师;2011年02期

    10 曾瑞清;古诗文教学的新认识、新感悟[J];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长春;;在古诗文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彭忆;;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汪凯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教育现代化[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苏志春;;传承传统文化 提高幼教水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5 高琳;杨桢;卞一明;;小议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继承与发展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梅英;;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新型外语人才[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7 王应兆;;必须加强对干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熊士荣;肖小明;苟娇娇;;论科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公民国家意识的培养[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晓燕;;儿童茶学教育浅见[A];“大禹嶺杯”全国少儿茶艺研讨会暨少儿茶艺邀请赛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西定南县委宣传部 钟素平;[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杨葵花;[N];铁岭日报;2009年

    3 徐诗鹏 谢海燕;[N];安庆日报;2006年

    4 张贺;[N];人民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高杨;[N];济宁日报;2009年

    6 余长安 周龙;[N];光明日报;2007年

    7 记者 梁瑛;[N];深圳商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解成君;[N];中国教师报;2006年

    9 周逸敏 苏卜零子;[N];常州日报;2010年

    10 谢苗枫 王健;[N];南方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明玉;延边朝鲜族传统婚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秦中应;当代湘西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向帮华;符号哲学视野中土家族敬祖习俗育人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唐霞;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文英;模仿、自立与创新——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9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郑毅;冲突与调谐: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基本权利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黎芬;略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兰凤;语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皎雪;高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思维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政;高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雷秋云;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新明;藏区中小学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付云;初中古诗文教材选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洋;小学古诗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艳秋;从韩国传统文化教育看我国职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士峰;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略论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8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88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