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大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02:06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疏离感指个体与自身、其他个体、社会和环境间的疏远、淡漠的关系,指个体与其他人和社会环境的联结状态的淡漠。存在疏离感的个体对自身缺乏关注,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孤独而不融入,忽略社会环境。大学生的疏离感是一种心理上的淡漠,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不关心,个体与周围的存在不和谐,是一种消极的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疏离感会对个体在适应生活和社会时有不良影响,而目前对大学生疏离感的研究还比较少。 本研究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大学生疏离感现状及大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功能及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利用本土化的疏离感问卷,以上海市某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疏离感的水平进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比较研究。第二,对被试同时进行家庭功能问卷和简版大五人格测试,并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技术探讨疏离感与家庭背景、家庭功能和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疏离感的三个一阶维度中,大学生的环境疏离感感受性最高,人际疏离感感受性最低。二阶维度上生活环境疏离感的得分高于中点分。 (2)研究中大学生的疏离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 (3)大学生疏离感及各维度的发展在年级呈现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 (4)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特征有显著相关性。家庭功能中情感介入、沟通、问题解决可以正向预测对大学生疏离感。大五人格中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疏离感,神经质可负向预测大学生疏离感。 (5)家庭功能和人格特征对大学生疏离感有显著影响,且家庭功能通过影响人格特征而影响大学生的疏离感,人格特征直接影响大学生疏离感,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疏离感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疏离感 家庭功能 大五人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1
  • 1 理论背景与问题提出11-25
  • 1.1 疏离感的研究11-15
  • 1.1.1 疏离感的概念及结构11-13
  • 1.1.2 疏离感的研究工具13-14
  • 1.1.3 疏离感的国内外研究14-15
  • 1.2 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15-19
  • 1.2.1 埃里克森的理念15-16
  • 1.2.2 发展的生态学理论16-17
  • 1.2.3 家庭系统理论17-19
  • 1.3 人格的理论研究19-22
  • 1.3.1 人格的涵义19-20
  • 1.3.2 人格的结构与测量20-21
  • 1.3.3 人格对个体的影响21-22
  • 1.4 问题提出22-25
  • 1.4.1 问题的抽出22-23
  • 1.4.2 研究目的23-24
  • 1.4.3 研究假设24-25
  • 2 研究方法25-27
  • 2.1 被试25
  • 2.2 研究工具25-26
  • 2.2.1 青少年疏离感量表26
  • 2.2.2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26
  • 2.2.3 简版大五人格量表26
  • 2.3 数据与统计分析26-27
  • 3 研究结果27-38
  • 3.1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的特点27-31
  • 3.1.1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的总体特点27
  • 3.1.2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的性别、年级及专业的差异27-31
  • 3.2 疏离感与家庭背景、家庭功能及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31-36
  • 3.2.1 疏离感与家庭背景、家庭功能及人格特征的皮尔逊相关研究31-33
  • 3.2.2 疏离感与家庭背景、家庭功能及人格特征的回归研究33-36
  • 3.3 大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特征的路径分析36-38
  • 4 讨论38-49
  • 4.1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的特点38-40
  • 4.1.1 大学生疏离感的一般特点38-39
  • 4.1.2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的年级特点39-40
  • 4.1.3 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的专业特点40
  • 4.2 大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功能及人格特征的关系40-44
  • 4.3 教育指导与启示44-48
  • 4.4 本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48-49
  • 5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4
  • 附录54-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书;;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2 方一红;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高校心理素质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蒋雅丽;齐亚静;;文理科大学生性格因素差异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消费导刊;2009年05期

4 孔祥娜;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的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杨森;谷传华;;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1期

6 孙红梅;试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及对策[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徐夫真;;关于青少年疏离感研究的理论分梳[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徐夫真;张文新;;青少年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张红静;;大学生的家庭功能与其情绪及人格的相关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王春光;;青少年疏离感研究概况和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娟娟;大学生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李艳华;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倩;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芳;医科大学学生的疏离感的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许学梅;大学生自我疏离感问卷的编制以及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6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