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德国小表店折扣_谈德国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16-11-02 08:05

  本文关键词:谈德国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继 续 教 育 研 究
22 ji xu jiao yu yan jiu 2010 年第 4 期

谈德国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
王运宏
1

易志勇

2

(1.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南 长沙 410151) 摘 要:依托良好的继续教育环

境与职业教育环境, 德国职教师资继续教育不但具有良好的政策机制, 还健全 培训内容符合职业教育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无论是校本培训还是教师培训学院, 德国职 了良好的培训网络,, 教师资继续教育都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且企业积极参与了职教师资继续教育。 关键词:德国;职教师资;继续教育

德国非常重视继续教育且继续教育非常发达 。在 这样的国家, 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更加受到重视 , 各 “ 州的法律都有相关的规定: 在职教师须接受 第三阶 ”“ 段的师资培训 , 教师每年有 5 个工作日可以带薪脱 。 产进修” 如巴戈利亚州于 1977 年颁布的《 教师培养 法》 20 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做了以下规定: 教师继 第 续教育的目的是保持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和适应 经济和劳动界的发展;继续教育主要由相应的继 科学、 续教育机构实施, 教师有义务参加各种继续教育活动 。 对于那些参与有益于本职工作的继续教育学习的教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免正常工作量 ;继续教育的范 师, 围和内容由州文教部确定, 其规模还应征得州财政部 的同意。德国的继续教育有规范的激励措施、 具体的 操作办法和系统的进修内容。德国职教师资的继续教 育在这样的背景下,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一、 良好的继续教育政策机制 无论是承担实训的教师还 在德国职业教育内部, 是职业学校的教师, 都可以依据《职业教育法 》 《教 或 师培养法 》 的规定, 薪 参 加 各 种 形 式 的 继 续 教 育。 带 职教师资继续教育有规范、 系统的激励措施、 具体的操 他们一般参 作办法和进修内容。 对于实训教师而言, 加由教育培训部门定期举办的实训教师进修班和研讨 会, 着力提高自身教育管理、 人才管理和开发及新技术 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以适应企业管理、 技术发展的要 求。企业承担全部或部分学费, 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 爱好参加一些自费进修班并能酌情从劳动局得到部分 学费资助。职业学校的教师, 特别是专业理论教师的 相当受重视。 联 进修被政府看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邦政府倡导建立职教教师进修中心, 强化进修的国际 意识。职业教育教师进修后可获得更高一级或另一级 任教资格。职业学校的教师在 30 年内, 每两年进行一 次考核, 合格者自然晋升一级, 不合格者必须继续进 修。每个教师平均每年培训 5 天, 如特别需要, 由地区 培训局决定延长培训时间。同时规定教师每 5 年至少 有 2 周时间到企业实习。 为了保证职教师资继续教育的质量, 教师进修学 院会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调查,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 每两 年定期制定教师继续教育重点目录, 该目录会随着社 经济、 技术和学校实际状况的不断变化而调整, 以 会、 。德国政府还不断 确保继续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对接 改善培训条件, 如德国黑森州的教师进修学校, 不仅环 境优美设施齐全, 而且实验设备和设施也极为先进并 , 与业界保持一致 如最新的农业生产用具, 包括新型收 割机、 耕作机、 畜牧的饲料进食定量器、 新型猪舍框架、 新型蓄粪池解剖构造等, 这样教师在进修过程中了解 了新技术、 新工艺的原理及运用方法, 同时保证了教师 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 激励机制是促进职教师资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手 休假奖励、 研 段。德国各级政府主要是通过时间补贴 、 究生学习的费用赞助或为在职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等 措施来弥补加薪制度方面所缺乏的灵活性 , 同时吸引 和留住更多的人以稳定职教师资队伍 。作为职教师资 专业发展的一种形式, 教师可以离职进行研究, 这对教 师自己和整个学校来说都受益匪浅 。针对德国教师退 休年龄低龄化的问题, 对职教资深教师也采取激励机 以不断挑战其教学水平、 提高专业能力, 以获得新 制,

收稿日期:2009 - 12 - 20 “十一五” 2008 年度立项重点课题“ 两型社会’ ‘ 项目来源:湖南教育科学规划 建设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阶段性 “十一五” “两型社会建设与高职教育的发展对 成果, 项目编号:XJK08AZC005;湖南省教育科学 规划 2008 年度一般资助课题 , 策研究” 项目编号:XJK08BJM002。 作者简介:王运宏(1967—) , 湖南汉寿人, 男, 硕士,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 管理。

2010 年第 4 期

继 续 教 育 研 究

23

任务或是新岗位的机会, 使其继续留任学校, 为教育事 业贡献力量。许多经验丰富的职教教师都能够从新的 如初任教师的导师、 学校项目统筹规划人 工作岗位, 等, 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并能在其中获得显著进步 。 二、 健全的职教师资继续教育网络 覆盖面广, 德国职教师资继续教育网络组织性强 , 结构严密, 足以保证教师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德国 职教师资是分级分类培训的, 职教师资继续教育的主 要途径有正规的教师进修培训学校 、 职教教师联合会、 教师自我发展和企业培训。 既有州一级的培训, 又有 地区和学校一级的培训, 也有大学或州研究所的培训。 州一级的培训是脱产的, 学校和地区一级的培训是在 业余时间进行的。培训课程由州继续教育和课程开发 教师可以自行选择。进修结束后, 给接受 研究所提供, 培训者一个进修证明, 作为晋升工资、 职称的依据之 由地 一。地区级的教师进修是相邻学校的联合培训 , , 区培训局负责 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该地区教师的 教师培训分 6 个地区, 其中 3 个地区 培训。如黑森州, 的培训点是可以提供住宿的, 每个培训点下面还分设 , 若干个教学点 其中有专门培训校长和管理人员的培 训点。 德国职教教师要学习一门新专业的课程, 可到大 , 。 参加此类 学或州研究所培训 获得授课的资格证书 培训, 教师是要付费的, 而且是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 在大学参加进修的, 由大学提供课程, 学习时间是 3 , 。 在州研究所参加进修 年 并必须参加每门课的考试 的, 由州研究所提供课程, 对这类教师的培训有一定的 规定, 其入学条件:属于本州职业学校的教师, 大学学 , ;被培训对象必须自己承担食宿 历 必须参加入学考试 培训结 费和交通费。不管是通过哪种途径进修提高, 束时, 必须写出论文和参加答辩。凡考核合格者, 在大 学参加进修的颁发全国承认的可上该门学科的教师专 业资格证书;在州研究所参加进修的颁发本州内承认 的可上该门学科的教师专业资格证书 。 德国还提倡不同机构、 不同部门进行合作, 共同培 养职教教师, 教师的培训途径也多种多样。 这种严密 的培训网络结构覆盖到每个职业学校 、 每个教师, 为职 。正是因为政府一 教师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客观条件 贯重视教师的进修问题, 所以几乎不存在不合格教师 的情况。 三、 实用的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职教师资继续教育内容的设置并不是严 在德国, 格的、 固定的, 而是根据进修教师的需要来安排 。各州 , 法律都规定 职教师资应该接受新技术知识、 新规范的 继续教育。通过培训, 帮助教师们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和形式。地方一级的培训课程由州继续教育和课程开

教师可自行选择;而学校培训则是根据 发研究所提供, 学校自身的情况, 缺什么培训什么。 州范围内的职教师资继续教育注重教师各方面能 力的提高, 如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等。 他们 认为, 欧洲社会经济的变化是动态的, 经济、 货币一体 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工艺技术的变 化的扩展趋势、 对劳动对象、 劳动方式、 劳动者都产生了深刻的影 化, 响, 从而对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 对 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他们根据新概念制订教学计 划, 重点突出教学论和方法论。 他们还要求理论课教 师到企业实践一段时间, 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 掌握新 的工艺技术, 更好地改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 促进 职业教育发展。 地区一级的职教师资继续教育, 每个教学点都有 一个培训课程目录, 这些培训课程都是根据本地区的 实际提出来的。每个培训点和教学点的培训课程是不 一样的, 各有侧重点。作为负责培训教师的教师, 首先 然后才可担任培训 要按专业划分参加州一级的培训, 点和教学点的教师。 学校内的职教师资继续教育, 不同的职业学校有 不同的进修课程。 学校内的进修是按专业组进行的, 由专业小组将州进修的内容框架与学校内教师的实际 需要紧密结合, 编制进修的内容、 形式和方法, 选定培 训教材并组织考试。 培训过程是互动的, 培训者与被 培训者之间、 被培训者之间相互探讨并交流经验。 同 时学校非常重视对新进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 。 四、 注重特色的校本培训 职业院校校本师资培训活动的范围及程度因各学 校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别。一方面取决于负责安排本校 全体教师或教师小组培训活动的校长本人是否态积 极, 另一方面在于各学校的经费情况。 如德国巴州各 职业学校每学期举行一至两校本培训 。 德国职业院校校本培训的特点在于既能切合学校 的工作目标和实际情况, 又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自 , 身的潜力 还能见缝插针地安排活动, 与学校和各项工 作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管理。这种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 发的培训活动正是解决职教师资培训的内容 、 形式之 , , 不足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自主性 提高教师培 训实效性的一条良好途径。 德国教育管理部门认为, 校本培训可以有效地把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 结合起来, 用理论指导实践, 用实践检验理论, 这样也 就容易把各种先进的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自身的能 力水平, 优化学校内部资源的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 , 开展校本培训 可以更好地进行继承和创新, 特别是对 于那些有传统优势的学校, 它们的经验本身就是一笔 通过校本培训, 可以把本校的优良传统得 不小的财富,

24

继 续 教 育 研 究

2010 年第 4 期

以延续。 校本培训给每个教师提供了机会, 使他们能在自 己的工作岗位上与同事们一起探讨和处理本校及本校 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他们不仅可以在小组讨论 过程中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而且可以借此机会 减轻个别教师的负担。 促进与同事的长期共处关系, 在德国巴伐利亚州, 校内培训活动一般都以教育会议 的形式在课余时间展开, 在别的州则以官方正式批准 和资助的方式进行为期一整天的专题项目活动 , 如教 育日、 教育考查会议等。 五、 企业参与的职教师资实践能力培训 在德国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理论课与实践课尽 可能在同一个或相邻的地点进行 , 使实践、 实习中碰到 , , 的问题 能及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理论问题又通过实 践操作来加深理解, 他们的实践、 实训场所尽可能与社 培训内容也要求与 会上实际的生产或服务场所一致, 、 。 这种方式既加深了教育与 生产流程 业务流程挂钩 也实现了职教师资与培训之 实训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间的协调与合作, 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非 , 常必要的 客观上要求企业积极参与。 德国的职教师资培养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企业的生 产活动, 职业院校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企业培 训机构和自由经济组织都积极参与职教师资的培养 , “ 这正体现德国 双元制 ” 职业教育模式的特色。 他们 十分注重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 充分发挥校企双元的 。从地理上看, 职业院校的周围总有一些企业, 如 作用 Esslingen 高等技术学院的周围有奔驰、 Bosch 与 AEG Mannhiem 高等技术学院紧邻德国三大化学企业之 等, BranWolfenbiittel 高等专业学院离大 一的 BASF 公司, 在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中, 教 众汽车公司不远。另外, 师去企业实习进修是一项重要内容, 这样就能让教师 及时把企业中的最新信息带到教学中去 。同时职教教 师也会利用其长期工作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企业提 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 , 在德国 大型企业一般设立培训机构并定期举办 职教实训教师进修班和研讨班, 许多企业安排实训教 师和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同步进行, 以保证学生实训 。 一些中、 内容与企业实际技术水平一致 小企业则根 据实训需要派实训教师到相应机构去接受培训 , 并承 担学员全部或部分学费。有的实训教师还根据自身的 兴趣以改善职业的需要参加自费进修班 , 并积极争取 得到部分政府资助。 六、 规范的教师培训学院 以狄林根学院来说明德国教师培训学院制度 。狄 林根学院历史悠久, 数十年来一直承担德国巴州的教 师培训任务。针对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

该院不断地更新培训的内容, 探索有效的培训 新要求, 方式。参加培训的教师要面对不断改革的课程、 学生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变化的特征和职业发展的实际, 在培训上如何创新, 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乐于参与, 对 培训的内容是否有兴趣, 这需要培训学院深入地去了 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吸引学员前来培训 。 解, 经过多年的实践, 狄林根学院将制订培训计划作 , “ 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明确提出面向 客观需要 ” 和 “主观愿望” 相结合的方针, 一方面分析教师已经掌握 目前应当学习什么; 另一方面, 了解全州教师 了什么, , , 培训的愿望 通过大范围的学校问卷 将教师的不同要 作为制订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 提前半 求分类整理, 年将办班计划发到各级学校, 由教师根据需要选择。 30 多位培训教师的狄林根学院, 仅有 近年来每年办班 700 余个, 受到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 狄林根学院教师培训的另一个成功经验是面向实 通过一 践的培训模式。它要求从实践出发提出问题, 定的理论指导解决问题。 因此, 在培训中创设实际情 境, 学员积极参与其中, 用多种活动方式促使学员经历 “做方法” 的过程; 给学员自主性, 结合自己的实践比 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实 教师以方法为线索, 不断地应用、 发现和创造新 践中, “ 的方法。比如在 能源经济与环境 ” 培训班的学习和 参与的专题讨论中, 经历了系统考察、 现场访谈、 技术 咨询等活动, 学习了低成本简易实验的操作、 习题纠 、 设计 错、 “认知图” 循环学习等多种方法。 总而言之, 培训必须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需要主动参与, 参与就是 亲自实践, 实践离不开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 陈慧. 德国职教师资模块化培训及继续教育[ . 职业 1] J] 2002, 2. 技术教育, [ 牛晓燕.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及特点[ . 中国职业 2] J] 2007, 9. 技术教育, [ 郑春荣.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模式分析[ . 3] J] 2001, 7. 职业技术教育, [ 曲铁华, 4] 艳芬. 德国职业教师培养培训及其对我国的启 — J] 2007, 12. 示——以农业职业教师为中心[ . 外国教育研究, [ 张杰.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及借鉴[ . 辽宁 5] J] 2003, 1. 高职学报, [ 王姬. 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模式与特点[ . 中 6] J] 2006, 21. 国职业技术教育, [ 张可创. 德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思潮[ . 外国教育研究, 7] J] 2004, . 5) [8 ]NationalActionPlanagainstPovertyandSocialExclusion2003 - 2005, StrategiestoEnhanceSocialIntegration. 2003. [ 谌启标. 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国际比较研究[ . 福建教 9] M] 2008:123 - 124 育出版社,



  本文关键词:谈德国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1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61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