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0:06

  本文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今后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是要增强综合国力。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要想快速发展,不得不将这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提高整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要依靠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新时期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础教育新课改是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的教育变革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折射,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进步的体现,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契机。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小学教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倘若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自觉地投身于新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行为更新的过程中,就一定能成为新时期的优秀教师。新课程实施以来,为了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的课程体系,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十余年的时间过去,教师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一批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然而在培训过程中也反映出不少问题,现有的教师培训模式不能有效地满足大多数在职教师的学习需求。 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状况之后发现,国内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多数研究都力图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避免了单一培训模式所带来的教师培训实效性差等问题,而国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发展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本文在吸取国内外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改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课改实施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继续教育理念落后,与新时期教育改革实际不符;继续教育内容理论化倾向,难以满足教师实际需要;单一的培训机构不能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培训过程忽视成人学习的特点;不能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培训过程中的作用。当前新课程教师培训从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培训方式和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迎接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本研究在实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条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的指导下,以终身教育理论、成人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为基础,依据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和现有的培训资源重新确定了四种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①教师培训机构主导—新课程培训模式;②高校主导—教师职业发展模式;③中小学校主导—教师科研能力培训模式;④教师主导—自主发展模式。并具体探讨了这几种主要模式的实施情况。
【关键词】:新课改 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 模式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3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一、 研究背景10-11
  • 1、 问题的提出10-11
  • 2、 作者经历对本研究的影响11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 研究目的11-12
  • 2、 研究意义12
  • 三、 文献综述12-14
  • 1、 国外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12
  • 2、 国内的研究现状12-14
  • 四、 相关概念厘定14-16
  • 1、 新课改14-15
  • 2、 继续教育15
  • 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15
  • 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15-16
  • 五、 研究方法16-18
  • 1、 文献研究法16
  • 2、 比较研究法16
  • 3、 行动研究法16-18
  • 第二章 新课改给中小学教师带来的新挑战18-26
  • 一、 新课改的背景18-20
  • 1、 社会背景18-19
  • 2、 基础教育改革的国际背景19-20
  • 3、 时代精神的召唤20
  • 二、 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挑战20-23
  • 1、 观念的更新20-22
  • 2、 转换角色22-23
  • 三、新课改给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契机23-26
  • 1、 教师角色的变化带来的契机23
  • 2、 新课改推动教师知能结构的发展23-26
  • 第三章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评析26-30
  • 一、继续教育理念落后,与新时期教育改革实际不符26
  • 二、继续教育内容理论化倾向,难以满足教师实际需要26-27
  • 三、单一的培训机构不能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7
  • 四、培训过程忽视成人学习的特点27-28
  • 五、不能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培训过程中的作用28-30
  • 第四章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30-64
  • 一、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确定原则30-31
  • 1、 实效性原则30
  • 2、 针对性原则30
  • 3、 条件性原则30-31
  • 4、 灵活性原则31
  • 二、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31-34
  • 1、 终身教育理论31
  • 2、 成人学习理论31-32
  • 3、 人本主义理论32-33
  • 4、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33-34
  • 三、 培训机构主导——新课程培训模式34-38
  • 1、 培训机构34
  • 2、 关于新课程培训内容34-35
  • 3、 培训机构主导—新课程培训模式中的几种主要模式35-38
  • 四、 高校主导—教师职业发展模式38-44
  • 1、 概述38-39
  • 2、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容39-42
  • 3、 高校主导几种主要培训模式42-44
  • 4、 高校主导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优势44
  • 五、 中小学校主导——教科研能力培训模式44-52
  • 1、 中小学校主导的教科研能力培训模式的内涵及特征45
  • 2、 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45-47
  • 3、 几种主要模式47-51
  • 4、 中小学校主导——教科研能力培训模式的优势51-52
  • 六、 教师主导—自主发展模式52-60
  • 1、 教师自主发展模式的含义和特征53
  • 2、 教师自主发展模式的内容53-54
  • 3、 自主发展模式的几种主要形式54-59
  • 4、 实施自主发展模式应注意的事项59-60
  • 七、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60-64
  • 1、 继续教育模式职前职后一体化60-61
  • 2、 继续教育模式走向开放61
  • 3、 终身学习模式的建立61-62
  • 4、 教师自主发展模式的未来取向62-64
  •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2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长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初探[J];考试周刊;2011年58期

2 张文艳;;新课改:想说爱你不容易[J];快乐阅读;2011年16期

3 温家宝;;中小学教师同样能够出人才、出大家、出大师[J];辅导员;2011年18期

4 陈卫东;调适心态: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J];中学教育;2003年09期

5 王峰;新课改呼唤丁大卫[J];基础教育;2004年10期

6 黄兰芳;;新课改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3期

7 聂卫华;;中小学教师中不具备规定学历晋升职称难[J];干部人事月刊;1994年07期

8 ;《教师报》高中新课改专刊征稿启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06期

9 ;《教师报》高中新课改专刊征稿启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05期

10 刘建春;;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助推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树魁;关艳琴;;高师院校直面基础教育新课改挑战的对策探析[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2 汪昌树;潘建强;罗林佳;;珠海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探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3 薛俊玲;储芳;蒋宝泉;钟丕洪;何秀梅;刘洁;刘颖;周仕敏;;重庆市市区1345名中小学教师膳食食物摄入与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夯实基础 转变职能 顺应潮流抓研训[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5 翁文磊;林贻真;;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报告[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樊召锋;俞国良;曾盼盼;;中小学教师竞争态度与职业倦怠的对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马娟;陈旭;;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中小学教师课堂互动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储芳;钟丕洪;蒋宝泉;何秀梅;刘洁;刘颖;周仕敏;;重庆市市区1345名中小学教师膳食食物摄入与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A];第11届中国营养学会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胥兴春;张大均;;中小学教师工作价值观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鲁锦虹;;教师心理健康: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关于江苏省东台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聚新;不足三成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N];人民日报;2011年

2 周玲 王竞;两位委员激辩新课改[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卫华;政协提案建议:让“高考指挥棒”与新课改协同舞动[N];贵州政协报;2011年

4 樊香兰 孟旭;新课改在农村实施的阻力[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山东胶南市博文中学 薛立民;新课改创新:小处见春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胡国雄;新课改,,也可在静中求“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湖南省邵阳县长阳铺中学 胡国雄;新课改:把传统存盘?[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王小兵;新课改:向“说课”说不[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范通战;新课改,不要讳言迎考复习[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卜凡杰;新课改需要新教师[N];中国教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怀京;新中国中小学教师法规研究(1949—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陈韶峰;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及其纠纷的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李方安;论教师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杨新国;中小学教师工作敬业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曹俊军;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利;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陈强;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与现实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梅宝;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增益的问卷编制及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5 高志强;中小学教师教研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兆存;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艳霞;当代中小学教师能力的缺失与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伟;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自我规划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鲜良;我国中小学教师合法权利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庚顺;衡水市中小学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318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a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