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03:07

  本文关键词: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地区 多元文化 和谐教育


【摘要】:作为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我国56个民族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上长期共存、在大多数历史时期共生共荣、和谐共处,其经长期历史演化而形成的“多元一体”发展格局尤其是多样性发展特征表现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层面,为探寻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和谐发展与教育传承提供了难得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样本。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化对我国民族教育与国家安全的现实挑战与我国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又对传承民族文化多样性特征基础上我国民族地区教育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因此,论文试图从教育与文化两个纬度,围绕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的目标进行跨学科的民族教育问题的综合研究,认真厘清这些关系的特征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力图构建一个充分体现多元文化时代特色、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的系统的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理论体系,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理论。全文坚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元”与“教育和谐”的基本理念,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下,充分汲取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和谐教育理论、我国古代“和合论”与当代多元一体化教育等理论的营养,比较、借鉴世界各国多元文化教育与和谐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借助国内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主要样本,在对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现状和民族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发展等各种非和谐现象及其成因,指出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学校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所存在的文化多样性缺失、主流文化中心倾向和少数民族儿童失学、辍学与学业失败问题、文化认同迷失问题以及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客观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的一系列实践策略和建议。作者认为,民族地区和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宏观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到中观的和谐学校建设再到微观的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等多个层面去整体建构。就宏观层面而言,民族地区教育的和谐、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教育并进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此,需要从政策制定、教育立法、资源配置、教师交流、监测评价、优化布局等层面,以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努力实现;就中观层面而言,从民族地区学校和谐文化建设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从基于文化理解的多元和谐的课程设计、实施到尊重差异、合作共享的课堂教学生态、切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民汉双语教学的开展以及拥有跨文化理念与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是和谐学校建设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再从微观层面而言,人的全面、充分、自由、和谐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理想目标,而基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具体目标是帮助不同民族的每一位学生在获得多元文化相应知识、拥有“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培养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同时,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辩证取舍、美人之美、和而不同之观念和消除偏见、歧视的情感、态度以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文化价值观,获得相应的消解文化冲突的社会行为技能,从而在享受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的普遍繁荣与和谐共处。为此,论文对立足多元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地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问题、从民族文化认同到中华文化认同的多层次文化认同的系统建构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民族地区 多元文化 和谐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59.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引论12-52
  • 一、研究缘起及背景12-18
  • (一)我国民族地区文化多元与中华民族一体发展的现实背景13-15
  • (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化对我国民族教育与国家安全的现实挑战15-17
  • (三)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民族教育失谐发展的现实矛盾17-18
  • 二、研究意义18-22
  • (一)研究的理论价值19-20
  •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20-22
  • 三、文献综述22-39
  • (一)国内研究文献的总体分布22-24
  • (二)国内相关主题研究的基本情况24-33
  • (三)国外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33-37
  • (四)已有研究述评37-39
  • 四、主要概念及其关系界定39-46
  • (一)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化39-41
  • (二)多元文化教育与民族教育41-44
  • (三)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44-46
  • 五、研究设计46-52
  • (一)研究思路46-47
  • (二)研究方法47-48
  • (三)研究目标48-52
  • 第一部分 现实考量: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52-116
  • 一、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与和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52-62
  • (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特征52-54
  • (二)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与和谐教育现状调查—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54-57
  • (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与和谐教育现状概析57-62
  • 二、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失谐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62-77
  • (一)我国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宏观现实62-64
  • (二)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失谐发展现状调查—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64-69
  • (三)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失谐发展的成因分析69-75
  • (四)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失谐发展的负面效应75-77
  • 三、民族地区学校课程与教学中的主流文化中心倾向77-90
  • (一)宏观课程设计中多元民族文化的相对缺失77-79
  • (二)民族地区学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9-82
  • (三)以教科书为代表—教学内容中的主流文化中心倾向82-85
  • (四)民族语言在教学中运用的问题及分析85-90
  • 四、民族地区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问题90-104
  • (一)凉山民族地区学校教师队伍现状调查90-96
  • (二)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多元文化与和谐教育的理念与技能问题96-100
  • (三)民族地区缺乏民汉双语教师问题100-101
  • (四)民族地区代课教师的现状与分析101-104
  • 五、学业失败与认同迷失:民族儿童和谐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104-108
  • (一)少数民族儿童失学、辍学与学业失败问题的文化学分析104-106
  • (二)少数民族儿童文化认同的现状调查与分析106-108
  • 六、反学校文化:民族地区和谐学校构建中的不和谐音108-116
  • (一)“反学校文化”的涵义与类型109-111
  • (二)民族地区反学校文化的成因分析111-113
  • (三)反学校文化对民族儿童和谐发展的影响113-114
  • (四)研究民族地区反学校文化的教育意义114-116
  • 第二部分 研究依据:从理论基础、政策法规到国际比较116-152
  •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理论基础116-128
  • (一)从多元文化主义到多元文化教育理论116-120
  • (二)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20-122
  • (三)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到多元一体化教育理论122-125
  • (四)从和合论到和谐教育思想125-128
  •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政策法规依据128-134
  • (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文化与教育层面的解读128-130
  • (二)我国现行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法律和法规130-133
  • (三)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133-134
  • 三、国外多元文化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实践与比较分析134-152
  • (一)美国的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文化教育135-138
  • (二)冲突与融合:法国的多元文化和谐之旅及其现实困境138-139
  • (三)变革与发展中的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和谐教育139-142
  • (四)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的多元文化教育实践142-145
  • (五)印度的多层次种族社会与多元文化教育145-147
  • (六)各国多元文化教育与和谐教育政策、实践之比较分析147-152
  • 第三部分 均衡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和谐的宏观构建152-178
  • 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152-162
  • (一)公平、社会公平与教育公平153-155
  • (二)教育公平的历史与现实155-160
  • (三)民族教育均衡发展:基于教育公平的现实追求160-162
  • 二、均衡发展——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的环境建构162-167
  • (一)教育公平与和谐: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162-164
  • (二)均衡发展是民族地区教育公平与和谐的宏观前提164-165
  • (三)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分析165-167
  • 三、民族教育均衡与和谐发展的路径解析167-178
  • (一)民族教育均衡与和谐发展的政策建构167-170
  • (二)着眼民族教育均衡与和谐发展,,推动民族教育立法170-172
  • (三)促进教师良性流动,有效解决民族地区区域内师资配置失衡问题172-174
  • (四)构建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体系,促进教育资源和谐共享174-175
  • (五)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搭建民族地区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重要平台175-178
  • 第四部分 和而不同:民族地区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和谐建构178-226
  • 一、和谐取向的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178-187
  • (一)学校教育与学校文化178-180
  • (二)民族地区学校文化特征分析180-181
  • (三)于多元中求和谐: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181-187
  • 二、民族语言文字传承与民汉双语教学187-197
  • (一)语言文字与文化传承187-188
  • (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双语现象概析188-189
  •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少数民族和谐双语教学189-191
  • (四)双语教学的理论与政策依据191-194
  • (五)提高民汉双语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分析194-197
  • 三、基于多元文化的和谐课程建构197-206
  •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多元文化教育197-198
  • (二)民族学校课程文化与民族儿童和谐发展198-200
  • (三)民族学校多元和谐课程的建构策略200-206
  • 四、课堂教学中的多元文化与和谐教育206-214
  • (一)民族地区学校和谐课堂的基本特征207-211
  • (二)民族地区学校和谐课堂的建构策略211-214
  • 五、引领和谐:民族地区跨文化教师队伍建设214-226
  •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变215-216
  • (二)民族地区跨文化教师的专业化标准216-220
  • (三)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跨文化教师培养策略220-226
  • 第五部分 和谐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之鹄的226-262
  • 一、立足多元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26-235
  • (一)文化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226-229
  • (二)多元民族文化与学生道德教育229-231
  • (三)多元民族文化与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231-232
  • (四)多元民族文化与学生和谐人格养成(个性发展)232-234
  • (五)多元民族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234-235
  • 二、从民族文化认同到中华文化认同的系统建构235-243
  • (一)认同与文化认同、民族认同236-237
  • (二)关于民族文化的同质性237-239
  • (三)中华文化认同的历史与现实239-241
  • (四)从民族认同到中华文化认同:各民族学生多层次文化认同的建构241-243
  •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理念243-249
  • (一)多元一体243-245
  • (二)辩证扬弃245-246
  • (三)美人之美246-248
  • (四)和而不同248-249
  • 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教育的培养目标(个体层面)249-262
  • (一)认知(知识)目标251-255
  • (二)技能目标255-256
  •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256-258
  • (四)价值观目标258-262
  • 结语262-264
  • 参考文献264-273
  • 附录273-280
  • 后记280-282
  • 在学期间参与科研工作情况282-283

  本文关键词: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地区 多元文化 和谐教育




本文编号:512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512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b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