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变迁与调适:苗族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小茅坡营村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2:23

  本文关键词:变迁与调适:苗族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小茅坡营村的个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苗族学校教育 小茅坡营村 文化变迁 文化选择


【摘要】:以鄂西南小茅坡营村为例,探讨社会转型时期苗族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问题,认为学校教育应当在保持"乡土本色"的基础上,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和使学生适应现代主流社会的双重任务,从而促进民族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湖北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苗族学校教育 小茅坡营村 文化变迁 文化选择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一般项目(08JC850001)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教育人类学把学校教育作为研究的核心部分,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学校教育是反映人类教育关键特征的先进形式,是现代教育中一个不可替代的部分。在中国乡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经常可以看见诸如“治贫先治愚”、“农村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之类的大型标语,这是官方力量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滕星 ,杨红;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山区拉祜族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秦红增;乡村社会两类知识体系的冲突[J];开放时代;2005年03期

3 王铭铭;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4 孙杰远;黄李凤;;民族文化变迁与教育选择——对广西龙胜侗、瑶民族地区的田野考察[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昀峰;;浅议历史人类学与田野调查——从早期西方人类学起源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吕韶钧;;试论龙舟竞渡文化的精神内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郭建如;国家—社会视角下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教育政治学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4 阎光才;;教师“身份”的制度与文化根源及当下危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张利平;;月村社会变迁与传统文化保护——一个撒尼人村落的人类学考察[J];才智;2009年32期

6 郑瑞涛;;社会转型期农村的非正式公共空间:集市[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李新坚;;贺开山区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5期

8 洪瑕思;李春忠;;“多元一体教育”理论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建设的启示[J];沧桑;2009年06期

9 贺飞;;非正式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作用——以皖南汪村为个案的社会学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杨浩;;以传播人种学的视角观照作为媒介内容的群体形象[J];东南传播;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王海英;;农村小规模学校“存废”之辩——兼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价值坚守[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姚子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宗族的角色——以福建省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黄海德;;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民间信仰”概念的认知与检讨——附带论及中国社会中宗教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6 刘佳燕;邓翔宇;;权力、社会与生活空间——中国城市街道的演变和形成机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第五届求是理论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7 蒙本曼;;原生态文化的未来图景探析[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8 张咏;高前;;灵验的遗产——宗教生态论视域下的河北深州“香门”信仰研究[A];宗教与民族(第七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9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菊萍;我国传统民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贤军;广西白裤瑶村落体育文化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原春燕;平山木柄瑶的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尚奎;133团九连维吾尔族文化变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窦烨明;制度化宗教的本土化实践[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涛;川北S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蔡伏虹;信由何生?歪脖老母民间信仰的人类学考察[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申梦博;民间信仰与村落生活[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丹芳,刘莉;科技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2003年中国科技人类学研讨会综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秦红增;村庄内部市场交换与乡村人际关系——科技下乡中的人类学视野之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莫金山;潘远益;;瑶族石牌制及其在南方民族习惯法中的地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李怀宇;;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认识[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5 王亚鹏,李慧;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及其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李复新,瞿葆奎;教育人类学:理论与问题[J];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7 王铭铭;文化变迁与现代性的思考[J];民俗研究;1998年01期

8 周大鸣,秦红增;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方式[J];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9 滕星;民族教育概念新析[J];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10 冯建军;教育即生命[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良国;台湾平埔族与高山族文化变迁之比较研究[J];民族研究;1990年05期

2 郑淑杰;;论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再社会化[J];心理学探新;1993年02期

3 孙竞昊;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熏染下的文化变迁述略[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徐淑凤,陈桂英,伊焱;文化变迁与现代教育价值观的理性选择[J];理论月刊;2004年09期

5 张河清;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解读[J];求索;2005年01期

6 方本新,孙启贵;创新文化建设的制度审视[J];江淮论坛;2005年05期

7 罗春寒;;台湾平埔族群文化变迁及其原因试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8 李天雪;;民族过程——文化变迁研究的新视角[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1期

9 严墨;;文化变迁的规律——碎片化到重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许传静;;民族志视野中的武陵土家族村落文化研究——以百顺村饮食服饰变迁为个案[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高成强;;基于文化变迁与习俗演化的城乡体育发展理念[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任容;;透过文化变迁审视价值观念更新[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黄福东;;当代社会的文化变迁的突然加速与调适浅析——以龙胜各族自治县细门寨红瑶群众的春节活动为例[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4 王红光;;对清代贵州民族文化变迁的思考[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5 许良国;;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6 赵溢洋;;满族原生态体育文化变迁的解读——以阿城料甸满族聚居村落为个案[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杨正军;;从盘瓠形象变化看畲族文化变迁[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8 文必汉;;闲话文人取名并姓氏探源“名”“字”辨证[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袁媛;;城市生产方式转变、文化变迁与历史环境保护——对珠江三角洲历史环境保护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耿云志;;清末思想文化变迁的几个大趋势[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文杰;“照顾生意”的乡亲文化变迁[N];中国经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潘黎明;喀克勒克的文化变迁[N];喀什日报(汉);2009年

3 本报记者 唐红丽;“三少民族”文化变迁与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余西云;能动性:文化变迁的内在动力[N];中国文物报;2011年

5 王东峰;西部开发中的文化变迁[N];学习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黄天香;第三届文博会集中展示文化变迁30年[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怓存磊;私人阅读折射时代文化变迁[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李银兵;和而不同:戛洒花街节的文化变迁[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杨扬;后“新时期”文化变迁[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田夫;熠熠生辉的珍宝[N];中国文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孙东方;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陈文祥;新疆东乡族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潘秋荣;文化变迁与认同—赛夏族与基诺族的考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陆焱;村落社区的傩仪与象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罗春寒;清代台湾平埔族文化变迁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刘伦文;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与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严墨;碎片化到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志斌;散居回族农村社区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宋晓慧;当代文化变迁与青少年社会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斯琴;那音克乡蒙古族文化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春;文化变迁中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夏雄峰;当代文化变迁与作文命题的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换军;近代文化变迁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旺旺;墨脱门巴族文化变迁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唐晴晖;湘西苗族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芳芳;提升学生文化的育德效能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汤淑红;试论全球化下的文化变迁[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22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622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9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