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8:05

  本文关键词: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教育 供给 制度 效率 城乡一体化 福建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但目前“三农”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全面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农民素质不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关注和加强农民教育,农民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开展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社会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之道。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农民教育在发展中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尤其是供给渠道不畅、效率不高、供给形式单一等,这就给所有关心农民教育和农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在社会快速转型的今天,现行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与农民教育需求是否适应?如何实施有效的农民教育供给?如何在提升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创新农民教育供给制度? 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农村的任何发展最终都离不开农民的作用。农民教育开展的好坏不仅牵涉到社会资源的公正、合理配置,更直接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和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围绕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农民教育供给显然承载了许多我国政府对农村发展的重托和诸多农民群众的希望。毫无疑问,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仍将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而农民人口多、素质不高的现实必然又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水平。虽然农民教育的公共产品特征并不强,但农业的特殊性和农民的弱势性要求其供给必然是依靠政府为主来进行。加之,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中,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没有能够平等地享受到公共产品服务,因此政府理当为农民教育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在深入考察我国农民教育内在需求变化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研究不仅是对党和政府相关农民教育供给政策的进一步解读,而且也为提高农民教育供给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指导农民教育实践、推广农业科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农民教育在供给过程中目标和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一方面是由于农民教育价值观的工具主义取向,一方面是农民教育供给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加强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创新,更加关注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在综述国内外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假设、目标、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对本研究的创新和局限性进行了归纳。 第二章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包括农民教育、制度变迁、教育供给等相关概念界定,以及教育有效供给、人力资本理论、福利经济学等理论与农民教育的相关论述,并对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影响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对20世纪以来我国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简要总结归纳。结论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变迁均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根源,应验了严复先生的一句话“制无美恶,期于适时”。 第四章是在前三章的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对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阐述,主要围绕政府的责任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农民教育供给中的角色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是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相关调查资料、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民教育供给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民教育供给总量短缺、供给成本偏高、供给结构不合理,并对影响供给效率的因素作了分析。 第六章“农民教育供给的国际经验”,主要是选择部分有代表性、可借鉴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分析其农民教育供给的做法,以期为我国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创新提供借鉴。 第七章是选择福建省作为个案,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对福建省农民教育进行了探索。主要内容涉及农村社区的农民教育和城镇社区的“新市民”教育等方面,并对农民教育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以及培养农民社区意识促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探究,其中心是农民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八章是本论文的最后章节,在总结前述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原则以及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制度创新的特征和创新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五点建议:加强农民教育立法,保障农民受教育权益;基于有效需求表露,建立民主决策机制;保证地方政府权责对等,完善直接供给机制;创新“委托代理”关系,扶持第三方代理机制;倡导风险分担,强化多中心供给机制,等。 总之,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应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对农民教育供给给予足够的重视,探索农民教育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鉴于农民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应构建以政府供给为主体、以农民参与为主要决策形式、以服务农民教育的社会企业为平台、以农民内在教育需求为目的、以社区理念教育为主线的农民教育供给模式。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观上,对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和创新的探索尚不够深入,相关调查分析还不够透彻;客观上,调查广泛性不够、国外农民教育供给研究的资料匮乏,影响了研究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民教育与农民需求、农村实际的密切联系,从理论上强化农民教育工作指导,不断完善农民教育经济学研究等,是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民教育 供给 制度 效率 城乡一体化 福建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25
【目录】:
  • 中文摘要10-13
  • Abstract13-16
  • 第一章 导论16-35
  • 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16-20
  • 1.1 问题的提出16-18
  • 1.2 研究意义18-20
  • 2 国内外研究述评20-29
  • 2.1 国外关于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研究20-24
  • 2.2 关于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国内研究24-28
  • 2.3 我国农民教育供给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28-29
  • 3 研究假设、目标、内容与方法29-32
  • 3.1 研究假设29-30
  • 3.2 研究目标30
  • 3.3 研究内容30-32
  • 3.4 采取的研究方法32
  • 4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32-35
  • 4.1 本研究的特色和主要创新之处32-33
  • 4.2 研究存在的局限性33-35
  • 第二章 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理论基础35-67
  • 1 主要概念的界定35-44
  • 1.1 农民与农民教育35-38
  • 1.2 制度与制度变迁38-40
  • 1.3 教育供给40-44
  • 2 农民教育有效供给的理论依据44-57
  • 2.1 教育有效供给44-49
  • 2.2 人力资本理论与农民教育49-52
  • 2.3 第二代人力资本理论52-53
  • 2.4 福利经济学理论与农民教育供给53-57
  • 3 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分析框架57-62
  • 3.1 制度分析的一般框架57-60
  • 3.2 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具体分析框架60-62
  • 4 影响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相关因素分析62-67
  • 4.1 公共财政制度62-64
  • 4.2 乡村治理结构64
  • 4.3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64-65
  • 4.4 农业生产特点65
  • 4.5 农村传统文化65-67
  • 第三章 我国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历史变迁67-85
  • 1 以社会精英主导供给的民国时期的农民教育67-72
  • 1.1 社会精英教育救国运动在乡村的实践(1911-1936)67-70
  • 1.2 以抗争与救亡为主题的战争时期农民教育供给制度(1937-1949)70-72
  • 2 政府主导下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72-77
  • 2.1 为新政权服务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1949-1957)72-75
  • 2.2 以培养民族接班人为主线的极左时期农民教育供给制度(1958-1976)75-77
  • 3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77-85
  • 3.1 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1977-1992)77-79
  • 3.2 改革与发展新时期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1993-2000)79-82
  • 3.3 税费改革后的农民教育供给制度(2001-2011)82-85
  • 第四章 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85-99
  • 1 农民教育供给中的政府分工与角色定位85-91
  • 1.1 农民教育筹资责任的确立85-87
  • 1.2 农民教育管理责任主体的确立87-89
  • 1.3 农民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89-91
  • 2 中央政府的供给行为逻辑91-94
  • 2.1 中央政府供给农民教育的动机91-93
  • 2.2 中央政府供给农民教育的行为——供给制度确立及变迁93-94
  • 2.3 对中央政府供给农民教育行为的逻辑思考94
  • 3 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94-99
  • 3.1 政绩观下地方政府供给农民教育行为分析94-96
  • 3.2 地方政府在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变迁中的行为缺失96-97
  • 3.3 地方政府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改革97-99
  • 第五章 我国农民教育供给的现状分析99-115
  • 1 关于农民教育及其供给情况的抽样调查99-106
  • 1.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100-101
  • 1.2 农民对参加教育培训的认识明显不足101-103
  • 1.3 农民对教育需求的内容多倾向于实用技术103-104
  • 1.4 关于农民教育培训的费用分担104-105
  • 1.5 参加过教育培训活动的农民的感知105-106
  • 2 我国农民教育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106-112
  • 2.1 我国农民教育供给总量短缺106-108
  • 2.2 农民教育供给成本偏高108-110
  • 2.3 农民教育供给结构不合理110-112
  • 3 影响农民教育供给效率的因素112-115
  • 3.1 供给方面的因素113
  • 3.2 需求方面的因素113-114
  • 3.3 简要的小结114-115
  • 第六章 农民教育供给的国际经验115-130
  • 1 发达国家农民教育供给制度115-122
  • 1.1 美国115-118
  • 1.2 日本118-120
  • 1.3 德国120-122
  • 2 发展中市场经济国家农民教育供给制度122-128
  • 2.1 韩国122-123
  • 2.2 印度123-125
  • 2.3 巴西125-128
  • 3 国外农民教育供给的共同特征及启示128-130
  • 3.1 建立农民教育的法律支持体系128
  • 3.2 注重改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128
  • 3.3 明确实施主体128-129
  • 3.4 建立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129
  • 3.5 支持农民合作组织129
  • 3.6 以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129-130
  • 第七章 城乡一体化与福建农民教育探索130-158
  • 1 福建省转型时期农民教育的发展探索130-136
  • 1.1 福建省近年来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131-132
  • 1.2 积极推进农民教育是福建省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132-133
  • 1.3 福建省农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33-135
  • 1.4 推进福建省农民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135-136
  • 2 加强福建省城镇“新市民”教育136-144
  • 2.1 开展新市民教育的必要性分析137-139
  • 2.2 福建省新市民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39-140
  • 2.3 构建福建省新市民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建议140-144
  • 3 农民教育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144-149
  • 3.1 作为农村社区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4-146
  • 3.2 发达国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我国农民教育的启示146-147
  • 3.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渴求农民教育的发展147-149
  • 4 农民社区意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149-158
  • 4.1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149-152
  • 4.2 培育居民社区意识是城乡一体化必须跨越的鸿沟152-154
  • 4.3 培养农民社区意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54-158
  • 第八章 农民教育供给的制度创新158-174
  • 1 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158-163
  • 1.1 创新农民教育供给制度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途径159-160
  • 1.2 创新农民教育供给制度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手段160-161
  • 1.3 创新农民教育供给制度是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的现实需要161-162
  • 1.4 创新农民教育供给制度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措施162-163
  • 2 创新农民教育供给制度的原则163-166
  • 2.1 政府供给为主体的原则163-164
  • 2.2 满足农民教育需要的原则164-165
  • 2.3 与农村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原则165
  • 2.4 更加关注公平的原则165-166
  • 3 当前农民教育供给制度创新的重要特征166-168
  • 3.1 政府投入的主体性166
  • 3.2 部分内容多元参与的可能性166-167
  • 3.3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民教育城乡协作167-168
  • 4 农民教育制度创新的主要路径168-174
  • 4.1 加强农民教育立法,保障农民受教育权益168-169
  • 4.2 基于有效需求表露,建立民主决策机制169
  • 4.3 保证地方政府权责对等,完善直接供给机制169-171
  • 4.4 创新“委托代理”关系,,扶持第三方代理机制171-172
  • 4.5 倡导风险分担,强化多中心供给机制172-174
  • 参考文献174-186
  • 附件1: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查表186-188
  • 附件2:新市民社区教育调查问卷188-190
  • 附件3: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190-191
  • 致谢19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闻竞;;基于层次结构的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模式研究:主体、角色与建设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8期

2 王佳;余世勇;;农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683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根芳;基于主体利益博弈分析的农业保险补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素铧;福建省农民教育供给及其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2 张豆豆;现代农民培育及扶持政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3 李曼;美国农民教育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41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641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1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