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大学生偶然相似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13 11:58
  亲社会行为是指那些能使他人获益的行为,包括助人、分享、安慰、捐赠和合作等行为。人类作为群居性和社会性的生物,需要相互间的合作和帮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亲社会行为不仅能够促进个体适应社会,还能够维持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大量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等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大学生之间的偶然相似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旨在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求助者与被求助者之间的偶然相似性”作为自变量,“求助者的人际吸引力”作为中介变量,“求助者的外表吸引力”和“被求助者的归属需要”作为调节变量,“被求助者的亲社会行为意愿”作为因变量,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利用SPSS.25软件对三个实验得到的414份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偶然相似性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具体而言,当求助者和被求助者之间有着偶然相似的爱好/出生地/学校时,被求助者有着更高的助人/分享/合作意愿。(2)人际吸引力在偶然相似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外表吸引力对偶然相似性与人...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学生偶然相似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研究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少年归属需要满足与去个性化网络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陈云祥,王书剑,刘翔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6)
[2]道德情绪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田俊美,刘丹丹,卢富荣.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12)
[3]面孔可信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依恋安全的调节作用[J]. 王秀娟,王娜,韩尚锋,刘燊,张林.  心理学报. 2018(11)
[4]撞衫对消费者产品处置意向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J]. 宫秀双,蒋晶.  心理学报. 2018(03)
[5]大学生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 安连超,耿艳萌,陈靖涵,李春梅,赫英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09)
[6]谦逊领导的影响机制和效应:一个人际关系视角[J]. 毛江华,廖建桥,韩翼,刘文兴.  心理学报. 2017(09)
[7]社会排斥与个体助人意愿:归属感需求的调节作用[J]. 李沛沛,黄程,寇彧.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8]亲子依恋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王艳辉,李董平,孙文强,赵力燕,赖雪芬,周月月.  心理学报. 2017(05)
[9]自恋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J]. 丁如一,周晖,张豹,陈晓.  心理学报. 2016(08)
[10]个体嫉妒水平、受助者外表吸引力对助人行为的影响[J]. 李振莹,郝垒垒,王大伟.  心理研究. 2016(03)

硕士论文
[1]偶然相似性对助人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D]. 兰莉英.华中科技大学 2017
[2]服务人员的外表吸引力对顾客服务质量感知的影响研究[D]. 唐婧媚.长沙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86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586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2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