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预制梁锚下预应力弹性波检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9 13:50
  伴随着预应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广泛应用于桥梁预应力混凝土、边坡预应力锚索、建筑预应力等许许多多的土木工程中,因此预应力与大多土木工程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息息相关。预应力主要控制着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质量,是其发挥正常使用性能的长久生命线。因此对预制梁锚下预应力进行检测的目的就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有效预应力进行检测与评估,通过检测所得出的具体数据和结果反过来也可以对预应力施工工艺的水平进行指导,这样以来,既可以对预制梁锚下预应力的施工质量起到一个很好的控制效果,也可以避免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不合格的梁体运用到实际的工程中去。本文在分析总结以往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弹性波理论的无损检测方法来检测预制梁的锚下预应力,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快捷、高效、经济、可靠等优点,其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阐明了预应力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指出了预制梁锚下预应力检测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指出基于弹性波理论的无损检测法是目前和未来预制梁锚下预应力检测的热门方向;(2)详细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弹性...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预制梁锚下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研究
        1.2.2 预应力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预制梁锚下预应力弹性波检测的理论研究
    2.1 无损检测技术简介
    2.2 弹性应力波的理论基础
        2.2.1 弹性应力波的基本性质
        2.2.2 弹性应力波的分类、选取产生以及基本要素
    2.3 弹性应力波的传播特性
        2.3.1 弹性波的传播速度分析
        2.3.2 弹性波的入射、反射和折射
        2.3.3 弹性波的衰减类型
    2.4 自由锚索振动频率与张力的关系模型
    2.5 振动频率法检测预制梁锚下预应力的理论模型
    2.6 振动波速法检测预制梁锚下预应力的理论模型
    2.7 等效质量法检测预制梁锚下预应力的理论模型
        2.7.1 理论模型的建立
        2.7.2 检测的流程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有限元模拟研究
    3.1 概述
    3.2 弹性波一维传播的有限元模拟
        3.2.1 问题的描述
        3.2.2 创建几何模型
        3.2.3 创建材料和截面属性
        3.2.4 设置分析步和边界条件
        3.2.5 划分网格
        3.2.6 结果后处理
    3.3 应力条件下弹性波在一维杆中传播的有限元模拟
        3.3.1 问题描述
        3.3.2 设置分析步和载荷工况
        3.3.3 结果后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弹性波信号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研究
    4.1 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4.2 弹性波信号的采集
    4.3 弹性波信号的预处理
    4.4 弹性波信号的分析
        4.4.1 信号的时域分析
        4.4.2 信号的频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制梁锚下预应力弹性波检测试验研究
    5.1 概述
    5.2 振动频率法和振动波速法检测的试验研究
        5.2.1 试验思路及方案
        5.2.2 试验中主要的设备与仪器
        5.2.3 试验的具体步骤
        5.2.4 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5.3 等效质量法检测的试验研究
        5.3.1 试验思路及方案
        5.3.2 试验中主要的设备与仪器
        5.3.3 试验的具体步骤
        5.3.4 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预制梁锚下预应力弹性波检测工程应用
    6.1 概述
    6.2 工程应用项目概况
    6.3 检测方案
    6.4 检测结果及分析
        6.4.1 振动频率法检测结果和分析
        6.4.2 振动波速法检测结果和分析
        6.4.3 等效质量法检测结果和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与意义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738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738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7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