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贵广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3 21:00
  区域要素流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过程。交通运输的发展通过改变沿线城市的区位条件,引发区域要素流动。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全面实施,我国高速铁路网络布局持续地扩张,高铁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高速铁路的发展必将对沿线区域要素的流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贵广高铁沿线站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就沿线区域要素的流动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高铁对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研究成果,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归纳整理;其次,对高铁影响下沿线区域可达性、关联性进行测度分析;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高铁对区域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有”“无”对比的思想,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结合因子分析,实证研究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最后,依据高铁对要素流动的影响,提出有利于促进区域间资源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实现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的对策建议。基于贵广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研究,通过逐层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高铁建设显著提高了沿线各城市之间可达性与关联性水平;(2)高铁开通前后要素流动趋势大体不变,各要素仍大量向经济实力较强的...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高铁对区域要素流动影响的文献梳理
        1.2.2 高铁对沿线区域发展影响的文献梳理
        1.2.3 要素流动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文献梳理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之处
2 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机理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高速铁路
        2.1.2 区域要素流动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运输通道理论
        2.2.2 新经济地理理论
        2.2.3 点-轴理论
        2.2.4 比较优势理论
    2.3 高铁对要素流动影响机理
        2.3.1 高铁对要素流动的影响
        2.3.2 高速铁路的要素流动效应
        2.3.3 高速铁路对要素流动的影响机理
3 高铁对沿线区域可达性和关联性的影响分析
    3.1 贵广高铁与沿线三省发展概况
        3.1.1 贵广高铁基本概况
        3.1.2 贵广高铁沿线三省基本情况概述
    3.2 高铁对沿线区域可达性的影响分析
        3.2.1 可达性衡量方法
        3.2.3 可达性格局及变化
    3.3 高铁对沿线区域关联性的影响分析
        3.3.1 引力模型
        3.3.2 联系格局及变化
4 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
    4.1 社会网络分析法
    4.2 高铁对沿线区域劳动力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
    4.3 高铁对沿线区域资本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分析
5 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实证分析
    5.1 贵广高铁沿线城市层级划分
    5.2 高铁对沿线区域劳动力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指标界定
        5.2.2 “有”、“无”高铁情形下城市劳动力吸引水平指标比较
        5.2.3 高速铁路对沿线代表城市劳动力吸引水平的影响
    5.3 高铁对沿线区域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5.3.1 指标界定
        5.3.2 “有”“无”高铁情形下城市资本吸引水平指标比较
        5.3.3 高速铁路对沿线代表城市资本吸引水平的影响
    5.4 高铁对沿线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促进城市配套服务建设,增强要素集聚力
        6.2.2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优化高铁沿线产业结构
        6.2.3 建设城际快速发展通道,扩大高铁辐射效应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30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830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e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