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压抑与文化自主-B市Q村新生代农民工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07:34

  本文关键词:文化压抑与文化自主-B市Q村新生代农民工案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压抑 文化自主 自我否定 承认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社会与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往的研究中,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状况的考察比较少。因此笔者通过对B市Q村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试图探索这样一个问题,在户籍和阶层的双重作用下,,新生代农民工们发展出了怎样的一种文化,或者说,他们是通过怎样一种叙事表达自身的。除此之外,本文要探讨,在这种文化中、在这种话语他们自己处于怎样的位置?他们和社会上层、城市居民以及整个社会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本文发现,工友们的文化总的来说可以认为是一种否定和压抑的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和层次:首先,工友们主要通过弱化了的“道德经济学”描述他们和他们的老板以及工厂里的白领之间的关系;世界各个地区的体力劳动者的自发文化资源亦即“男性气质”也不再是他们的抗争资源,而是转变成压抑性质的了。这样一种状况本文也称之为“去社会化”。其次,工友们无法通过文化主张他们自身的“肯定性”,而是被动地跟随着否定与排斥他们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规范而自我否定。这个问题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1)工友们被动地跟随主流社会的价值规范,这尤其体现在他们对教育和文化资本的顺从,以及通过社会达尔文主义等价值观承认老板和白领等社会上层权力的“正当性”上;(2)工友们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能够主张他们自身价值和尊严的认同;(3)工友们无力组织一个能够主张他们自身价值和尊严的话语体系;(4)工友们的文化活动缺乏价值与规范维度,也无法成为工具,只是他们现实地位进行再生产的途径和手段。再次,在上述机制的作用下,工友们发展出了一种自我隔离、“退出”城市生活的倾向。同时,这种倾向也是一种自我强制。最后,他们的希望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极大束缚 本文认为,文化压抑与经济贫困、社会排斥相互作用,加剧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为了克服这种困境,笔者以为,除了他们应该被承认为城市社会的平等成员以外,文化自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定义了两个层面的文化自主: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并在结论中探讨了文化自主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文化压抑 文化自主 自我否定 承认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0-05;D41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8
  • 第1章 导论8-45
  • 1.1 问题的提出:“农民工外交部发言人讨薪”事件的思考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话语8
  • 1.2 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已有研究的回顾:工人的文化自主8-16
  • 1.2.1 跨文化的工人自发文化,作为价值规范来源的身体和体力8-12
  • 1.2.2 非自发性的文化:进一步强调肯定性12-16
  • 1.3 国内现有研究的回顾及相关背景16-22
  • 1.3.1 国内研究现状: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断裂16-20
  • 1.3.2 世界其它地区和中国大陆的工人文化比较的相关问题20-21
  • 1.3.3 我国工人文化的历史背景21-22
  • 1.4 核心概念:文化压抑与文化自主22-36
  • 1.4.1 文化理论的相关问题:工具论与价值论22-24
  • 1.4.2 文化压抑24-27
  • 1.4.3 文化自主27-30
  • 1.4.4 文化压抑的具体组成部分30-36
  • 1.5 研究方法:话语分析,主体和客体的结合36-37
  • 1.6 Q 村简介以及研究过程37-43
  • 1.7 全文主旨与篇章结构43-45
  • 第2章 压抑与去社会化45-75
  • 2.1 被压抑了的需要:“道德经济学”和不平等的承认45-55
  • 2.1.1 “道德经济学”、需要和权利45-48
  • 2.1.2 徘徊于弱化的“道德经济学”和市场规则之间:话语分析48-55
  • 2.2 被压抑的男性气质55-72
  • 2.2.1 男性气质的相关问题55-61
  • 2.2.2 压抑的男性气质(1):被压抑的体力文化61-66
  • 2.2.3 压抑的男性气质(2):服从性的家长66-69
  • 2.2.4 压抑的男性气质:小结69-72
  • 2.3 本章小结72-75
  • 第3章 自我否定的价值规范75-117
  • 3.1 文化和价值规范,文化自主与肯定:进一步讨论75-82
  • 3.1.1 文化和价值规范与社会阶层:进一步讨论75-80
  • 3.1.2 文化自主的肯定意义:进一步讨论80-82
  • 3.2 自我否定的价值规范(1):对教育、文化资本和市场的顺从82-99
  • 3.2.1 教育、文化资本与自我否定83-91
  • 3.2.2 老板和白领的素质与能力91-95
  • 3.2.3 本部分小结:95-99
  • 3.3 自我否定的价值规范(2):“新工人”认同的软弱无力99-106
  • 3.4 自我否定的价值规范(3):断裂、破碎的话语106-109
  • 3.5 自我否定的价值规范(4):非文化109-113
  • 3.6 本章小结113-117
  • 第4章 退出:失去意义与自我强制117-133
  • 4.1 退出、呼吁与忠诚,从物质利益计算到社会维度117-119
  • 4.2 物质生活的退出:退出城市119-122
  • 4.3 社会生活的退出(1):自我隔离122-126
  • 4.4 社会生活的退出(2):失去意义的城市生活和打工生活126-129
  • 4.5 本章小结129-133
  • 第5章 希望133-144
  • 5.1 城市主流社会与工友们的希望133-135
  • 5.2 通往希望之路:教育与社会发展135-141
  • 5.2.1 通往希望之路(1):社会发展137-138
  • 5.2.2 通往希望之路(2):教育和文化资本138-141
  • 5.3 本章小结:再生产 VS. 希望141-144
  • 第6章 结论:文化压抑与文化自主144-152
  • 6.1 现状:文化压抑与“去社会化”144-146
  • 6.2 承认、需要与主体性146-148
  • 6.3 从现状到未来,作为希望的文化自主148-152
  • 参考文献152-169
  • 致谢169-172
  • 附录172-179
  • 附录A 调查问卷172-175
  • 附录B 访谈提纲175-177
  • 附录C 30 名被访谈者的基本情况177-17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力;群体性偏见与歧视——农民工与市民的磨擦性互动[J];江海学刊;2001年06期

2 吴轶博;;毛泽东时代宣传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管志慧,彭兆祺;“我国城市农民工歧视”问题的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4年02期

4 薄松年;工彶革命运动初期的美圫宣P郴疃痆J];美术研究;1959年04期

5 周春霞;农民工与市民冲突的经济社会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陈晨;;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性建构:语言认同的视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李北方;;谁是新工人[J];南风窗;2012年21期

8 王守木;劳动的颂歌——北京工人画展观感[J];美术;1958年10期

9 施维;;呼吁将“农民工”称谓改为“新工人”[J];农家之友;2006年08期

10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1097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097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