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认知神经机制

发布时间:2017-12-24 02:30

  本文关键词: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认知神经机制 出处:《西南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情绪性记忆 主动遗忘 自我参照 抑郁 fMRI


【摘要】:过去的一个世纪,心理学对于遗忘的研究,大多关注遗忘发生的一些被动因素。这容易让人们产生一个观念,任何与遗忘相关的过程都是自动发生的,遗忘总是负面的,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但这一观点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我们所经历的事件并不都是愉快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不断努力地去遗忘让我们痛苦的记忆,这有利于我们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使我们更加幸福。此外,主动控制这些记忆也可以使我们更专注于当前的事情,更有效地完成当前的任务。研究者们在实验室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模拟,将这些现象称为动机性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动机性遗忘指的是自上而下控制不想要的记忆来增加遗忘,从而达到形成和保持情绪和认知状态的目的。研究者们主要采用定向遗忘范式(directed forgetting paradigm)和记忆压抑范式(memory suppression paradigm)来考察在记忆编码和提取阶段受到外界指令的影响,从而最终影响记忆的情况。在记忆编码过程中,停止编码会破坏对已经形成记忆的巩固,同时阻止在将来对该记忆的进一步复述,从而最终影响了记忆效果。而在记忆提取阶段,停止记忆的提取会破坏提取线索到记忆内容的连接,这种持续的效应会影响该记忆在将来的可获得性。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主动遗忘的神经机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希望忘记的是负性的情绪性记忆,那人们能否主动遗忘负性记忆呢?对于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结论。现实经验告诉我们,个体在主动遗忘情绪性记忆上存在很大差异,目前还没有研究从被试间的角度考察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认知神经机制。现实生活中,有些个体由于经常地不能有效抑制负性记忆,最终导致了心理疾病。例如,抑郁被试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负性记忆的反复出现,且个体不能有效控制负性记忆。那么抑郁个体主动控制负性记忆这一过程的神经机制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采用从基础到应用的研究思路,首先采用正常被试,用结构和功能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从个体差异的角度考察了情绪性记忆主动遗忘的神经机制。然后,为了使实验室主动遗忘研究可以更好地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主动遗忘情境,提高实验室主动遗忘研究的生态效度,我们将定向遗忘范式和自我参照范式相结合,进一步从被试内的角度探讨不同自我卷入度下的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及神经机制。最后,我们采用临床抑郁被试,进一步探讨抑郁被试在主动遗忘负性记忆过程中的神经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思路。研究一首先采用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方法从被试间个体差异出发,考察负性记忆定向遗忘的神经机制。功能指标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结构指标采用灰质密度(Gray Matter Density, GMD)。首先让被试完成经典的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在该范式中,被试首先完成学习阶段的任务,然后经过一个3分钟的分心任务,最后是再认测试。通过这一程序采集到被试的定向遗忘能力指标。然后将这一指标与个体的功能和结构像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找到与个体主动遗忘能力相关的神经机制。行为结果显示,中性项目和负性项目都出现了明显的定向遗忘效应,但是负性项目的定向遗忘效应比中性项目小。实验1中低频振幅的结果表明中性记忆遗忘能力与以下脑区的低频振幅存在正相关,主要包括右侧额中回、右侧顶下小叶;负相关的脑区有左侧颞下回;而与负性记忆主动遗忘能力正相关的脑区有右侧的额下回,顶下小叶和额上回,而和该指标负相关的脑区包括左侧角回,右侧颞上回以及左侧枕中回。实验2灰质密度的结果表明,中性记忆定向遗忘能力与以下脑区的灰质密度呈正相关,包括右侧额中回,而与中性记忆遗忘能力负相关的脑区包括左侧颞中回和颞上回。发现右侧额下回的灰质密度与负性记忆的主动遗忘指标呈正相关:而左侧的颞中回,海马旁回的灰质密度和负性记忆主动遗忘指标呈负相关。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无论遗忘中性还是负性记忆,个体在额中回和额上回的灰质密度和低频振幅与被试的定向遗忘能力分数呈正相关。这说明在该脑区上灰质密度越大,低频振幅越大,个体的定向遗忘能力越好。而颞叶等与记忆的编码加工过程相关的脑区的灰质密度与定向遗忘能力呈负相关。这一结果说明被试的主动记忆加工能力越强,那么利用抑制机制控制记忆就会更困难。相对于中性项目的遗忘,负性记忆遗忘能力可能与更广泛的额叶控制机制相关。研究二将自我参照范式和定向遗忘范式相结合,考察更符合现实生活的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实验3将经典的定向遗忘范式和自我参照范式结合,即被试在学习项目的时候需要同时进行自我参照和他人参照的判断。最后采用再认任务作为记忆测试的方式,再认判断之后要求被试再进行R/K(记得/知道)判断。实验3同时采用了正、中、负性三种情绪材料,但在该实验中,自我参照并没有对不同效价的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产生不同影响。可能原因是测试的方式是再认,若采用回忆作为测试方式也许会出现前言所假设的“自我参照对不同效价的情绪性记忆产生不同影响”的情况。因为在回忆测试中,个体需要自己去构建并提取线索,那么自我参照就更容易对记忆信息造成不同的影响。在实验4中,我们采用回忆作为记忆测试的方式,考察了自我参照对不同效价的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实验流程和实验3相同,但被试不进行再认判断,而是进行回忆测试。结果发现,在自我参照方式下,负性词和中性词出现了定向遗忘效应,而正性词未出现定向遗忘效应。但在鲁迅参照(即他人参照)方式下,正性词出现了定向遗忘;中性词和负性词未出现定向遗忘效应。这一结果说明参照方式会影响中性记忆的定向遗忘,自我参照条件下的中性记忆会发生定向遗忘,而他人参照下的记忆不会发生定向遗忘,自我参照条件下材料间的区辨性高可能是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此外,自我参照对不同效价的情绪性记忆的定向遗忘的影响不同:自我参照下的正性词语不会定向遗忘,而负性词语会发生定向遗忘,自我提升效应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自我卷入度的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神经机制,实验5采用fMRI技术考察了不同自我卷入度下的负性记忆定向遗忘的神经机制。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希望忘记的记忆大多是负性的,所以本研究的实验材料主要选择负性词语。研究范式采用经典的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只是在被试学习项目的时候加入自我参照和他人参照的判断。行为结果发现,自我参照和鲁迅参照下的负性项目都能引起定向遗忘,但是自我参照下的负性记忆的遗忘效应比他人参照下的遗忘效应小。fMRI的结果显示,自我参照下的负性信息的遗忘在额叶诱发了更大区域的激活,这一结果说明个体需要动用更多的抑制控制资源来遗忘自我参照下的负性项目。遗忘自我参照的负性项目是一个更困难的过程。研究三考察了抑郁个体定向遗忘负性记忆时的神经机制。以往的研究采用定向遗忘范式和压抑遗忘范式在行为上考察了抑郁被试的主动遗忘效果,但是结果并不一致。且没有研究考察抑郁被试在主动遗忘负性记忆时的神经机制。实验6a首次采用了临床抑郁被试来考察他们在定向遗忘负性记忆过程中的认知神经机制。实验中让临床抑郁被试完成经典的项目法定向遗忘任务。行为结果发现抑郁被试不能遗忘负性记忆。fMRI结果发现抑郁被试在定向遗忘负性记忆过程中,以下脑区有更强的激活,包括:双侧额下回,右侧额上回,右侧顶上小叶,以及右侧颞下回。这一结果说明虽然抑郁被试动用了更多的额叶控制资源和顶叶的注意资源去抑制负性项目,但由于负性项目在加工上的优势,导致了定向遗忘的失败。实验6b采用多变量的分析方法,利用实验6a收集的fMRI数据,考察抑郁被试在定向遗忘过程中的异常神经活动模式在个体水平上判别/区分被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抑郁被试定向遗忘负性记忆过程中的异常神经活动模式可以准确地在个体水平上判别被试,准确率达到75%。这一结果可以为临床的抑郁个体诊断提供一些基础研究的初步证据。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采用了结构像和功能像相结合的方法,从被试问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定向遗忘的神经机制;同时还考察了现实生活中不同自我卷入度的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效果及神经机制。随后从应用的角度,采用了特殊的被试群体,考察临床抑郁被试在定向遗忘负性记忆过程中的异常神经活动模式以及这些异常神经活动模式在个体水平上判别抑郁被试的准确性。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认知神经机制,证明了定向遗忘是一个主动的控制过程,将选择性编码理论和抑制控制理论结合能更好地解释定向遗忘效应。同时,本研究还提示定向遗忘理论的构建需要同时考虑遗忘材料的情绪性、自我的卷入度以及抑郁心境状态对于定向遗忘的不同影响。这些因素会影响选择性编码和抑制控制过程,最终影响定向遗忘效应。从理论上,本研究可以为遗忘理论增加有关主动遗忘的科学解释;在应用上,本研究也许可以为临床上的抑郁症治疗和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希庭,张蜀林;562个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好恶度、意义度和熟悉度的测定[J];心理科学;1992年05期

2 杨文静;杨金华;肖宵;张庆林;;负性情绪材料的定向遗忘及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2012年01期

3 杨红升,朱滢;自我与提取诱发遗忘现象[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4 李文娟,吴艳红,贾云鹰;自我与有意遗忘现象[J];心理学报;2005年04期

5 杨红升;黄希庭;;中国人的群体参照记忆效应[J];心理学报;2007年02期

6 杨文静;张庆林;伍泽莲;贾磊;;情绪性记忆的主动遗忘[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7 白学军,杨海波,沈德立;材料性质对有意遗忘影响的实验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年04期

8 杨文静;刘培朵;崔茜;郝鑫;肖宵;张庆林;;自我参照对情绪性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1326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326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b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