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网络影视评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3 23:52

  本文关键词: 网络 影视评论 功能 传播 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毫无疑问,网络的出现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通讯方式和言说方式,其实改变的是整个的人类社会和我们自己个人的生活。网络不仅是人们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生存和消费方式。在传统媒体的影视评论式微的状况下,网络影视评论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一种十分抢眼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影响着观众的评价标准和影视作品的上座率,甚至直接影响到影视的创作走向和编导、演员的艺术选择。第一,网络影视评论的出现与构成; 网络影视评论是与电影的新时代的到来相辅相成的,其基本风尚也与电影新时代的观众构成、市场机制等紧密相关。就网络影视评论的主体、内容和形式的构成来说,具有不同的区分与功能。形成了专家批评、媒介批评与大众化网络批评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网络影视评论对传统媒体精英化的影视评论的主体地位构成巨大的挑战。第二,网络影视评论的媒介功能与批评生态; 网络影视评论从群体结构、话语方式、风格特征、传播路径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鲜明特征,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总结和梳理,从而建构一个更为理性、健康和专业化的网络批评生态。 首先,网络影视评论具有特殊的媒介功能与属性。对于网络影视评论来说,其既体现出网络媒体样式所具有的一般网络文化特性,同时,作为大众审美和思想评价方式,也具有自身的社会功能。虽说这种功能不都是正面的。包括全方位的互动性、批评的即时性和时尚性、感受的个人性与思想的民间性、信息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等。 其次,网络影视评论的自媒体属性赋予了每个人同等的话语权利,也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影视评论家。与此同时,在高度情绪化的社会,这也使网络影视评论出现了普遍的“话语暴力”现象。 再次,网络影视评论作为一种思想评判和艺术鉴赏的表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具有独特的生存态势。在内容上,存在着“五多五少”的失衡状态:情绪化宣泄多,理性分析少;具体作品关注多,整体创作关注少;当下作品评论多,历史作品涉及少;导演演员关注多,编剧摄影关注少;文化现象批评多,本体理论研究少。在表现形式上,网络影视评论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传统的文字形式与反传统的风格、个性短小简捷的篇幅与非规范的网络语言、语言的讽喻性与非主流的思想倾向等。特别值得珍视的,是网络影视评论的全媒体特征,即连环画式“图文影评”、拼贴戏仿视频与镜头组接式评论、观众网络问卷、排行榜、打分式评论、做客网站互动对话式评论等新形式的出现。第三,网络影视评论的社会功能及学术影响; 首先,网络时代接受者的广泛性和从众性,使网络影视评论对多数观众具有显著的引导性作用。无论是电影的在线观看和下载观看,网络影视评论的好与坏、电影本身分数的高与低,都能够直接影响网民观众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好恶和取舍。网络影视评论对于观众的这种引导功能是逐级扩大的,从个体到群体,从网络里到网络外,如同“蝴蝶效应”一样,层层递进,逐步扩大,很快就形成一种社会时尚。经过许多事实证明,网络影视评论对于作品具有批评与修正的功能。在当下网络盛行的时代,影视评论的网上传播规模已经具有了广泛性和普遍性,网友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对影视作品的优劣进行评价,同时包含对影视作品中的一些错误和漏洞进行批评和修正。 其次,网络影视评论作为一种勃兴的大众文化形态,在影视评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它的出现和兴盛不仅是影视评论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也是新世纪文艺批评中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其对中国影视评论基本理论和形式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其一是平民意识与精英意识融合的时代精神。立场的平民化与理论的简朴化,表达真诚朴实的思想情感和观点鲜明的判断,是网络影视评论带给中国影视评论理论发展的重要启示。网络影评人来自于民间,也表现出一种明确的平民意识。虽说从许多网络影视评论的帖子的内容上看,其思想观点是和精英意识、官方意识并不一致甚至是对立、对抗的,但是,从影视评论的思想发展上看,这又是对后两者的补充,实现了思想文化结构的完整性,促进了中国影视评论理论体系的发展。其二是网络影视评论率真简朴、日常化的文风。文章不矫情做作,不故作高深,快意恩仇,表达畅快淋漓,而这又恰恰是传统影视评论特别是学院派评论所最为欠缺的。网络影视评论短小简洁、活泼多样的文体形式是与大众生活及其表达形式一同发展起来的。这对于影视评论形式的变革与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功能。从具体的学术价值来说,就是促使文字文本形式的向短小简洁和明白质朴转化。特别是网络影视评论的观众参与和市场调研的互动方式、图像视频评论形式等也进一步丰富了影视评论形式的构成。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坚持这样一种判断:网络影视评论与传统学院派影视批评之间,是一种文化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但不是文化等级上的差异。第四,网络影视评论的批评热点; 首先,对“清宫戏”质疑和批评。“清宫戏”是近年来影视剧创作中一个高烧不退的热点现象。在网络影视评论与主流媒体对其质疑和批判的声音逐渐合流,在喧嚣和复杂中形成集体呐喊和团体逼宫。从对“清宫戏”在史实、服饰、礼俗、制度、姓名、称谓等方面的错误和“穿帮”,进行知识考古和镜头分析式的考察。特别是对于“清宫戏”所传达的价值观念和产生的社会影响成为批评的焦点。 其次,对当下热播的“抗日神剧”模式化、荒诞化的批评。网络影视评论把这类剧作归纳和概括出已经形成的一整套叙事规则和成规,其中对“抗日神剧”批判的焦点集中在英雄人物的奇幻化和情节的荒诞离奇上。“抗日神剧”中的英雄人物在行为方式上超越了正常人类的极限,似乎在正常肉身中植入了超常态的力量,类似中国武侠小说中虚构的武侠人物,往往做出令人惊叹的“神奇”行为。 再次,网络批评对于“谍战片”诟病的焦点集中在“谍战片”叙事模式的雷同化和庸俗化上。网络批评将国内“谍战片”与美剧进行比较,对国产“谍战片”对美剧在剧情框架、人物命运、心理分析、美学风格等方面进行模仿、抄袭的弊病进行批判。第五,网络影视评论的三大批评主体评价。 首先,以学院派为主体的传统精英影视批评。由学院派影视批评主导,媒体人影视批评和网络影视批评从属的局面出现了颠覆式转换,学院派影视批评的主导性地位逐渐被网络影视批评所取代,专业知识分子逐渐处于焦虑和失语状态。这种现实情境对以专业影视批评报刊、杂志作为主要批评话语阵地的学院派知识分子形成倒逼态势,为了保持自己批评观念、思想的持续输出,以及维持知识分子话语权的有效性,学院派知识分子不得不或主动或被动的正视网络新媒体对影视批评的全新意义,在镇守传统专业影视批评阵营同时,纷纷在网络空间中重新开辟新的批评阵地,并以网络影视批评作为重建专业影视批评的重要参照,进行一次试探性的精神迁徙和文化挪移,学院派批评家对网络新媒体特征、网络文化特性、网络批评本质的精神体验和思想认知成为学院派网络影视批评生成的重要精神机制。也就是说,学院派网络影视批评并非是简单的批评载体的转换和单纯的批评空间的挪移,而是两种文化体系之间的交流与影响、输入与移植、转化与创造。 其次,影视从业者的批评。在网络影视评论的世界里,导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荣辱毁誉首先都集中到他们的头上。因此,导演们十分注意在网络上与观众进行交流,把这种交流视为推介自己作品、表达自己影视观念、沟通和征服观众的有效途径。几乎所有的导演都开设博客和微博,注意时时与观众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特别注意用自己的价值观和评价立场来吸引和说服观众。 再次,网络影评在中国电影批评场域中逐渐汇集成一支充满生命力和鲜活力的批评群体,在网络技术、影视营销、商业利益、市场运作等多种要素的合力推动下迅速成长和崛起,并逐渐分割了中国电影批评的话语权,使中国电影批评呈现出专业影评、媒体人影评和网络影评三分天下的局面。 最后,作为一种伴随着网络技术而生的网络影视评论,今后随着网络技术和影视艺术的发展,将会走向何方、走到哪一步,其前景都是难以估量的。也许,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些内容,,很快就会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但是我们的努力仍然会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当然,这些预想和努力是在一种正常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前提下,才是有意义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艺军;电影批评的黄金时代[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李道新;;网络影评的话语暴力及其权力运作的生产机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章柏青;;中国电影批评的困境与突围[J];当代电影;2011年02期

4 陈晓云;;电影批评的泛文化现象[J];当代电影;2011年02期

5 唐宏峰;;网络时代的影评:话语暴力、独立精神与公共空间[J];当代电影;2011年02期

6 聂伟;;电影批评空间的拓展与媒体化生存——以沪上影评栏目《光影随行》为分析基点[J];当代电影;2011年02期

7 王田;;中美电影批评比较[J];当代电影;2011年04期

8 柴s

本文编号:1458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458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8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