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时序范畴

发布时间:2018-04-04 10:25

  本文选题:时序范畴 切入点:时序形式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世界是多维的,语言是一维的,语言的线性决定话语必须以时间方式结构。表达者将多维世界转换为一维世界时,必然要选择话语的先后顺序。本文将表达者表述的先后顺序称为时序范畴,而将标记并存于空间与时间的事物或状态的手段称为时序形式。这些形式作为“人类两种基本认知模型即并行模型(parallel model)和串行模型(serial model)的经典反映”是“一切非成分关系之源”。在传统研究中,它们被多数学者归入联合类别中的并列与承接。对其研究主要从结构形式入手,对标记自身的语义类别进行了分类,这种分类标准使同一标记也因“不同的义项归入不同的类别”,对于归入不同类别之间的形式标记的探讨,则集中在“词性由虚到更虚的轨迹的探讨”。前者割裂了形式标记作为一个整体的联系,后者虽说说清了虚化路径,但统摄从“基本义”到“程序义”的解释,使这一连续统之间缺乏一个合理的接口。因此,我们将研究视角从结构形式关注的标记本身转向“时序表达”,使这些形式可以在统一的研究范式内进行探讨。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引言。我们从具体现象入手,指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语料的来源。思路上,我们从两种时间角度进入,即事件的顺序与表述的顺序进入,证明时序范畴的存在,探讨时序的性质、范围、特征以及形式手段;方法上,结合语料库研究法与统计学分析法,结合宏观研究和微观分析,对时序范畴形式进行归纳和演绎;语料上,本文主要采用北京口语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北语汉语语料库语料。第二、研究综述。本章首先对国内关联标记与话语标记的认识进行简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标记时间和空间上并存的事物或状态的形式手段,从句法关联与篇章关联两个角度进行回顾,并对话语标记研究进行了简单梳理。通过以往研究的总结,我们发现这些标记研究多以结构形式出发,以原子式孤立分析标记自身的语义和功能,这种研究虽有效揭示了个体标记特征,但无法从整体深入探讨形式标记在系统中的地位。第三、汉语时序范畴的性质、范围、特征。时序范畴作为表达范畴,是表达者对语言的使用。换言之“时序范畴”研究的是“人使用语言”。目前,汉语学界研究的“语用”是“只跟句法有关的语用因素”。因此,我们在此区分“三个平面的语用学”与“莫里斯的语用学”,且将后者作为了时序范畴的理论基础。并以此为出发点,看表达者是如何将真实世界的事件折射到语言世界的。在证明表达层面存在的基础上,我们以表达者的维度,为进一步确定时序范畴的存在,探讨了时序范畴的性质、范围、特征。第四、汉语时序范畴的形式。首先,我们回顾了从语义上所划分的表示承接与并列的关联标记以及“依存于前言后语、划分说话单位界标”的话语标记。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本文研究的时序形式。其次,从事件关系,对本文探讨的时序形式进行了分类。第五、时序范畴形式与事件关系。根据前一章的分类,我们分析标记相关事件与非相关事件关系的时序形式。标记相关事件的时序形式探讨了顺序事件与非顺序事件,其中顺序事件,以事件观察的位置探讨了标记起始、承接、终结的时序形式;非顺序事件,探讨了标记顺序事件的非顺序表达和标记时间上重叠表达的时序形式。标记非相关事件的时序形式分析了关联事件与非关联事件。第六、汉语时序范畴在话语中的实现状态。根据时序标记实现的结构层面、位置、句类、语体,对其进行了分析。在结构层面上,分析了时序标记在复句和句组层面上的分布;位置上,时序形式可以全部位于句首,除少部分时序标记以外也可以位于“主后谓前”;句类上,时序形式可以实现在陈述、疑问、感叹、祈使等句类中;语体上,主要探讨了时序形式在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中的分布状况。第七、结语。我们从表达者视角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表达范畴,通过对时序范畴性质、范围、特征、形式的分析揭示了表达主体因素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性。但本文研究以语言事实的描述为主,深入的解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且作为一个问题的全面阐释,还应该建构一个时序的生成模式,因这个模式会涉及到相关的诸多因素,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study , they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semantic categories . In this paper , we find out the existence of the time series , the nature , the range ,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rm means of the time series . In the second part , we find out the characters , the range ,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rm means of the time series . In this paper , we discuss the sequence form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vent and the non - related event . In this paper , we discuss the sequence form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ark - related event and the non - related event .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orm of time series in formal and informal languages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言军;;“后来”的词汇化及其词义演变[J];汉语学报;2015年04期

2 杨国文;;句段的并列联结[J];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03期

3 饶宏泉;;篇章时间推进的相关研究综述[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01期

4 朱斌;;并列句关联标记模式的类型学问题[J];语言研究;2015年01期

5 杨荣祥;李少华;;再论时间副词的分类[J];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04期

6 曹秀玲;;从问到非问:话语标记的一个来源——以“怎么说呢”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李宗江;;“现在”:由时间标记到话语标记[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宋晖;;话语标记研究三题[J];外语教学;2014年04期

9 金晓艳;;汉语篇章中前时连接成分的隐现[J];汉语学习;2013年06期

10 郭家翔;;随行义动词“从、随、跟”的演变模式[J];求索;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尧;基于事件链的语篇连贯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3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咸菊;北京口语常用话语标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于海飞;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李秀明;汉语元话语标记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李明洁;元认知和话语的链接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蒋兴;现代汉语“这/那-”系话语标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 黄超;《杨澜访谈录》中的常用话语标记“然后”和“所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玉静;承接连词的话语标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李小玲;话语标记“X说”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5 温素平;“不是我VP”类话语标记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沈娉;话语标记语与元认知[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9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709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3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