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环境学视阈:1910-1920年间《小说月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4 19:19

  本文选题:媒介环境学 + 《小说月报》 ; 参考:《辽宁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本文立足于媒介环境学的理论与视角,以1910-1920年间的《小说月报》作为典型对象加以研究。旨在通过文学媒介在时代中的变迁及其与政治、文化及文学的互动与共生关系的考察,得以管中窥豹般透视文学媒介如何在环境中对文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文学媒介与政治时局、文化及文学的关系是本文关注并体察的焦点,希图在媒介环境学的视阈观照下,通过对1910-1920年间《小说月报》的个案分析,探得文学媒介与政治的互制互应,文学媒介与文化的互融共生,以及文学媒介与文学往来相生的一般性规律。本文将媒介环境学理论引入文学研究的原因在于,媒介环境学理论所提供的媒介视角大大改变了文学研究中对于媒介主体性认识的不足,其对于媒介主体性的确立将带来文学研究的新的改变,进而拓展文学研究的研究视野。本文运用媒介环境学理论分析1910-1920年间的《小说月报》所处的具体政治状况、文化状况及文学状况,将宏观视野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力图说明在这种共存交互的共时结构下,文学媒介对时代政治、文化与文学的应答,而文学在与文学媒介的互文共生中产生的变化与发展。本文首先对媒介环境学理论进行学术缘起的梳理与理论要点的归纳。重在对媒介环境学要点的整理:“媒介即讯息”理论旨在指出媒介的性质,“媒介偏向”理论旨在探求媒介与政治的关系,“媒介与文化的关系”理论旨在提出媒介与文化的互融共生状态,“作为生命体的媒介”的观点旨在确立媒介主体性。以上理论要点的提出与讨论,为本文1910-1920年间的《小说月报》的具体分析提供理论支撑与给养。其次,本文从媒介与政治的关系入手,以媒介的政治偏向论分析并阐释《小说月报》对于政治的疏离与贴近。结合《小说月报》所置身的政治时局,对于“小说界革命”的呼应与克制,从其政治偏向及变化,政治表达及作用等方面,分析政治与文学间的互制与互应关系,及其导致的对于文学的影响。再次,论文从媒介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文化之于媒介的建构,媒介与文化的互融共生状态,结合《小说月报》身处的西学东渐以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时代文化特征,考察《小说月报》对西方文化的翻译与传播,对时代文化的张扬与播撒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而阐释文学与文化间的互融共生关系,及其对于文学的影响。第四,论文从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入手,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确立媒介的主体性地位,由此将对于文学与媒介的观照拉入对于两者的主体间性考察。通过对《小说月报》与作家作品、文学刊物及读者的多种关系的考察,阐释《小说月报》与以上关系间的共存交互,以及相互构成的交互空间,在共时性结构中形成对于文学与媒介的多元、互文本关系的认知。从而在对文学与媒介的主体间性观照中,分析确立主体性的媒介之于文学的影响。论文的最后一章对于从媒介环境学视闽研究《小说月报》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启示给予学理观照。其一,媒介环境学介入文学研究,有利于拓展文学的研究视域,如文学媒介的政治偏向问题导致的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研究、媒介的文化取向问题引发的文学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媒介介入的文学批评标准与批评态度问题的研究;其二,有利于开阔文学理论建构的思路,提出媒介环境学引入文学研究领域带来的文学理论建构的新问题;其三,有助于文学与媒介的互文性研究。通过对于文学与媒介的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建构关系的探讨,提供文学与媒介互文性研究新的研究空间与取向。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39.29;I206.6


本文编号:1750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1750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