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丧失生存信念、易怒封闭到接受: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6-12-20 18:55

  本文关键词: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容摘要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临,一瞬间发生的意外让一个健康人失去了双腿行走的能力,彻底改变了“行走”的方式,成为了截瘫病人,人生的轨迹也由此发生来转变,这个冲击是沉重而难以接受的。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进行探讨,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究脊髓损伤患者从丧失生存信念、易怒封闭到接受期的心路历程和社会支持对其的转变起到了怎样的效果。研究对象为13位胸椎、腰椎受损的脊髓损伤患者。通过运用定性研究的深度访谈法,发现脊髓损伤患者在受伤后面临身体健康受损、经济负担重、社会关系发生改变的困境和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需要其完成心理的重建,重新回归社会。

    从受伤初期,得知自己一辈子站不起来,使得一些患者丧失了生存信念。随之,进入易怒、封闭期,身体的原因导致了患者心理上的自卑情绪,拒绝和外界交流;当逐渐适应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自我的不断调节,社会网络提供的支持让其逐步走出阴霾,重新回归社会。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发生转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老病友的榜样作用有助于新病友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感,老病友的对生活乐观的态度积极影响和改变了新病友对身体、对生活的接纳态度;家人朋友帮助患者搭建起和社会重新联系的桥梁,打破自我封闭的状态,重新建立与社会的联系;社会支持发挥精神支撑的作用,尤其是在受伤的最初期,家人的支持是患者坚定自己生存信念的基石;社会支持效果在情绪疏导方面的作用次之,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在通过和家人朋友的倾诉中得到缓解。脊髓损伤患者在遭受意外,重新回归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压力,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故期望本研究基于社会关怀,能归纳重要的结论,让社会大众、社会福利单位对脊髓损伤患者有更深度的了解,,进而提供更适切的身心照顾措施,期盼为脊髓损伤患者,特别是新病友,顺利完成心理重建、回归社会提供借鉴和帮助。

+目录

第1章 导论 3 1.1研究背景与动机 3 1.2研究目标 4 1.3研究意义 4 1.3.1理论意义 4 1.3.2实践意义 5 第2章 文献回顾 6 2.1脊髓损伤的相关概念 6 2.1.1脊髓损伤 6 2.2悲伤五阶段理论 9 2.2.1悲伤 9 2.2.2悲伤五阶段理论 10 2.2.3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11 2.3社会支持 12 2.3.1社会支持的定义 12 2.3.2社会支持的来源 14 2.3.3社会支持的类型 14 2.3.4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 15 2.3.5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支持 17 第3章 研究方法 20 3.1研究架构与研究流程 20 3.1.1研究架构 20 3.1.2研究流程 21 3.2定性研究方法的适用性 21 3.3 研究对象 22 3.4 资料搜集与分析 23 3.4.1收集资料的方法 23 3.4.2资料的分析方法 23 3.5研究的局限性 23 第4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25 4.1 脊髓损伤患者的压力和挑战 25 4.1.1身体部分功能的丧失 25 4.1.2经济负担重 26 4.1.3社会关系受到冲击 26 4.2 脊髓损伤患者心路历程 27 4.2.1丧失生存信念 27 4.2.2易怒、封闭期 29 4.2.3接受现实,走出阴霾 30 4.3 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支持 32 4.3.1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支持来源 32 4.3.2脊髓损伤患者社会支持的类别 36 4.4社会支持促使脊髓损伤患者发生转变、回归社会的作用机制 41 4.4.1压力情景中 41 4.4.2一般情景中 47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0 5.1 研究结果 50 5.1.1脊髓损伤患者心路历程 50 5.1.2社会支持状况 52 5.2 研究发现 52 5.2.1脊髓损伤患者心路历程 52 5.2.2社会支持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发生改变的作用机制 53 5.3 研究建议 55 参考文献 61 致 谢 64+参考文献

1. Edward—Craighead W,Nemeroff CB.The impact of early trauma on response to psychotherapy.Clinical Neuroscience Research,2005,(4):405-411. 2. VassilikiH, NicholasT. Personality and peritraumatic dissoci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PTSD in victims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2001. 3. Boise L,Heagerty B,Eskenazi L,et al.Facing onic illness: the family supportmodel and its benefits[J]. Patient Edus Cous,1996. 4. Thompson N,Short D,The changing role of Private funders inspinal cord Injury research. Spine,2001,26(245):24一26. 5. Sekhon LHS,Fehlings MG. Epidemiology,demograph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spine,2001,26(245):2一12. 6. Dijkers Marcel. Quality of life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a me-ta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disablement components [J]. Spinal Cord,1997. 7. Larson J,Franzen-Dahlin A,Billing E,et al. Precdictions of quality of life among spouses of stroke patie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after the stroke event[J]. Scand J Caring Sci,2005. 8. Hammell KW.Quality of life among people with high spinal cord injury living in the community[J].Spinal Cord,2004. 9. 刘芳,姚旭东,杨柳.心理治疗对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36. 10.姜利人,刘宝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心理学特征.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49.151. 11. 郝定均,何立民,袁福镛. 脊髓损伤者后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2). 12. 李小金,方海云,王楚怀. 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6,(18). 13. 阮曾媛琪著,熊跃根译:《中国就业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研究一“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4. 李小金,王楚怀. 心理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4). 15. 徐艳文,唐 丹. 脊髓损伤 18 个月后患者残疾心理适应能力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 16. 陈银海, 靳安民, 姚红华. 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对功能恢复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27(6): 903-907. 17. 郭薇. 朋友在脊髓损伤患者社会支持网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8). 18. 徐洪明,牟光旭,赵先云.骨折并发应激性溃疡17例报告[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0(15). 19. 刘芳,王旭梅,李悟斌,范悦斌,姚旭东.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影响因素[J]. 精神医学杂志,2009(5). 20. 徐慰,尉玮,何丽,谢秋媛,王建平.创伤经历者的认知改变对社会支持与创伤负性后果关系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3). 21. 方植,韩霞.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 22. 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J].国外社会科学,2001,(1). 23. 湖南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肖水源综述.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第i卷. 24. 陈成文,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6). 25. 蒋长好,赵仑.悲伤及其应对的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2) . 26. 李秀.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J].社会工作,2014. 27. 李建军,周红俊,洪毅. 2002年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12一413. 28. 余 敏.脊髓损伤病人的舒适护理[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2):29-30. 29. 詹雪,张菁,杜杏利. 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建立家庭护理病房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 30. 刘芳,王旭梅,李悟斌,范悦斌,姚旭东.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影响因素[J]. 精神医学杂志,2009,(5). 31. 薛桂荣,杨明明. 115例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变化的动态研究[J].中国康复,1996(6). 32. 方忠,李锋,熊伟等.医源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6). 33. 丁宇,肖凌,郭文斌,黄敏儿. 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模型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3). 34. 刘晓,黄希庭. 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心理研究,2010,(3). 35. 范方,耿富磊,张岚,朱清. 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J]. 心理学报,2011,(12). 36. 李晓莲,肖智真,张 虹,叶慧婕,肖育卿. 50 例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社会支持情况调查[J]. 护理学报,2014,(5). 37. 宋杨,米国琳,刘中浩,截瘫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的综合干预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2). 38. 张友琴. 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J] . 厦门大学学报,2002,(3). 39. 李宗华,龚晓洁,丛晓峰. 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与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中国社会调查,2003,(3). 40. 辛自强,池丽萍. 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5). 41. 耿爱英. 社会支持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2008,(6). 42. 冯春,翟瑞. 汶川与唐山地震截瘫患者社会支持及身心健康状况[J].中国公共卫生,2014,(9). 43. 湖南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肖水源综述. 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i).


  本文关键词:失独者悲伤调适及其本土化干预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1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21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1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