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普遍价值思想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09:14

  本文关键词:文化遗产普遍价值思想历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出了“突出普遍价值”,却并未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加以界定,质疑即由此而起——其焦点集中于“突出”与“普遍”这对相反的范畴上——按照经验层面的理解,越是突出的,就越特殊,于是也就越不普遍。相较于“突出性”这一诉诸感官的经验结论,“普遍性”显然无法仅凭简单的归纳或推衍直接得出。因此,就必须从事实与逻辑两个层面加以证明:既要回答遗产价值是如何走向普遍的,又要回答遗产价值为什么是普遍的。鉴于已有研究多专注于对72年之后的各种国际保护文件或具体实践案例的分析与归纳,且任何概念与意涵结构的演变动因都内隐于最初的源流之中,故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就必须从价值视角出发,梳理72年之前的遗产保护运动发展史,以探寻遗产价值普遍化的历史路径——这一路径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遗产价值普遍性的认识藉由“岁月价值”超越了时间的维度;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后意大利学派通过使遗产价值“人化”来抵抗蔓延于保护领域的科学主义,并奠定了现代保护理论的价值基调;20世纪50至70年代,随着保护运动的全球化,遗产价值显现出泛地域化色彩,并最终走向多元化与主体化。由此可见,遗产价值普遍化进程以超时间性为开端,之后分别沿着两条路线前进:一条是经过“泛地域性”达到“多元性”的外化路线;另一条则是通过“人化”实现“主体化”的内化路线。最终,两条路线将合而为一,共同臻于遗产价值普遍性的最高的、也是最纯粹的形式——在逻辑范畴上的普遍性。另一方面,遗产价值的逻辑内涵先后经历了感官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及神圣价值等不同的构造阶段,最终呈现出由自我确证为指向的工具价值和以主体性为依归的内在价值所共同组成的价值结构。因此,遗产价值的“普遍性”筑基于人的主体性价值,而“突出性”则取决于自我确证这一功能的充实程度,实为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事实与逻辑共同指向了遗产价值的最后归宿——能够于现代性的沉沦之中拯救人类精神世界的普遍人性。
【关键词】:文化遗产 普遍价值 遗产保护运动 反修复 意大利学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3
  • 1.1 研究背景与基本问题10-12
  • 1.2 问题展开与论证思路12-16
  • 1.3 研究方法与相关术语16-19
  • 1.4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9-23
  • 第二章 文化遗产普遍价值理念的萌芽(19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23-50
  • 2.1 欧洲的古迹修复与保护路线之争23-35
  • 2.1.1 风格式修复23-29
  • 2.1.2 反修复运动29-32
  • 2.1.3 历史性修复32-35
  • 2.2 修复与保护背后的价值冲突35-41
  • 2.2.1 美先于真:“风格式修复”的实质——复古的折衷主义35-38
  • 2.2.2 真先于美:罗斯金主义的内核——历史的自然主义38-41
  • 2.3 价值普遍性对时间的超越41-48
  • 2.3.1 “反修复运动”中的价值解构41-44
  • 2.3.2 从“岁月价值”到《雅典宪章》44-48
  • 小结48-50
  • 第三章 文化遗产普遍价值理念的发展(20世纪30-50年代)50-66
  • 3.1 意大利学派的价值扬弃50-55
  • 3.1.1 艺术独立主义的崛起50-52
  • 3.1.2 意大利学派的价值扬弃52-55
  • 3.2 价值的“此在化”:布朗迪的“两极统一”55-64
  • 3.2.1 “双重极性”的“潜在统一55-61
  • 3.2.2 “历史时间”与“价值此在化”61-64
  • 小结64-66
  • 第四章 文化遗产普遍价值理念的确立(20世纪50-70年代)66-94
  • 4.1 普遍价值理念的泛地域化66-82
  • 4.1.1 遗产保护的国家化:波兰与美国66-73
  • 4.1.2 遗产保护的国际化:UNESCO与“突出普遍价值”73-82
  • 4.2 多元化:价值的后续发展82-92
  • 4.2.1 “突出普遍价值”概念的讨论83-87
  • 4.2.2 走向多元化的普遍价值87-92
  • 小结92-94
  • 第五章 文化遗产普遍价值理念的逻辑构造94-112
  • 5.1 遗产价值的历时结构94-101
  • 5.1.1 实事价值阶段96-98
  • 5.1.2 人格价值阶段98-101
  • 5.2 遗产价值的共时结构101-111
  • 5.2.1 遗产的工具价值101-106
  • 5.2.2 遗产的内在价值是否可能106-111
  • 小结111-112
  • 第六章 文化遗产普遍价值理念的现实启示112-133
  • 6.1 从“合理利用”走向“传承共享”:《文物法》价值取向的反思112-117
  • 6.1.1 “合理利用”的提出及其问题112-113
  • 6.1.2 “合理利用”的语义分析113-114
  • 6.1.3 国际文件中的“use”114-115
  • 6.1.4 “合理利用”的文化与思想渊源115-117
  • 6.1.5 走向“传承共享”117
  • 6.2 传统城镇中心的价值重建:米脂古城保护规划中的探索117-132
  • 6.2.1 基本理念与方法118-119
  • 6.2.2 米脂古城历史格局分析119-128
  • 6.2.3 基于价值的文化空间叙事性重构128-132
  • 小结132-133
  • 结论133-136
  • 参考文献136-145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45-146
  • 致谢146-1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吕舟;;论遗产的价值取向与遗产保护[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01期

2 阮仪三;旧城更新和历史名城保护[J];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05期

3 乔治加亚·皮奇纳托;周静;彭晖;;二战后意大利的城市规划简史[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3期

4 葛承雍;;唤醒大遗址废墟中的审美记忆[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文化遗产普遍价值思想历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92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6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