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人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07:22

  本文关键词:卓人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卓人月(1606-1636)是晚明时期一位终身未遇而又不幸早夭的文学奇才。他宛若流星般地划过夜空,瞬间迸发出耀眼的华彩又瞬间陨落。其生命虽然只有三十一年的短暂光阴,但是却为中国文学史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他以丰厚的著述、独特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高远的抱负连同他不幸的人生一同令人注目,被时人赞为“才情横溢”、“才命并同长吉”、“古今文人第一流”。这颗中国文学史上的沧海遗珠,不应被历史所遗忘。因此,出于对卓人月系统认知的需要,乃至文学史臻于完善的诉求,在卓人月著作尚无现代整理本、其生平资料还十分匮乏的情况下,笔者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和卓人月家乡杭州塘栖镇搜集到了与其相关的稀见文献,首次对卓人月的家世生平、文学主张和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研究共分四章。第一章:卓人月的家世与生平。作为晚明时期一位备受关注的知名才子,卓人月拥有令人钦羡的家世。明清之际江南卓氏家族已经发展成为声名显赫的文学望族。卓人月的人格和创作深受卓氏家族独特家学风尚的濡染。然而,相对于家族背景的通达,卓人月个人的人生经历却备遭挫折。他有侍母之累,兼及两顾之伤,又有丧子之痛,更添科举之厄。家学传统的力量支撑与个人的不幸遭遇共同塑造了一位既悲情痛苦而又深情豁达的卓人月。第二章:卓人月诗歌研究。卓人月是一位重视性灵、提倡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的诗人,他的诗学思想处处都彰显出这些特征,他反对前后七子的极端复古,亦反对竟陵派过分追求幽情单绪,对公安派虽然多有继承,但却不是人云亦云的全盘接纳。卓人月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立诗学思想的文人。他各类题材的诗歌处处体现出求新求变的真个性。比如他在明代是少数创作讽喻诗的文人,体现出卓人月极强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他的咏物诗在明代题材相对驳杂的大趋势下,虽固守传统题材,但却能从中翻出新意;他的酬唱诗特别是祝寿诗一洗传统应景式的套话,转而关注寿星的精神品格,为寿星昭传。他的诗歌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无论是哀婉深情的、奇丽新颖的还是大气豪宕的,卓人月都注重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展现独特的真性情与真个性,使得其诗歌佳作迭出。第三章:卓人月词作及词学思想研究。卓人月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古今词统》的编选与评点当中。《古今词统》作为明末大型词选,在词选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卓人月一统古今、豪婉并重、弃绝俚鄙、主情求真、尚趣尚奇、词曲融通、追求内涵等词学观念都可在与同时代稍早的词选——顾从敬本《类编草堂诗余》的比较中清晰可见。由于词作数量有限,卓人月的词作尚未能充分体现其词学观念,但是其词作体现出的活泼风趣、纵横慷慨、奇峭俊丽等特点亦是对其词学观的部分实践,这些特点在与徐士俊词作的对比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凸显。第四章:卓人月的戏曲观与戏曲创作。卓人月的戏曲观与戏曲创作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卓人月的文学观与人生观。其戏曲悲剧观的生发与其不幸的成长经历与人生遭遇密切相关,其喜剧《花舫缘》的创作又体现出他性情中乐观幽默与刚强的内里。卓人月在《新西厢序》中体现出的悲剧观,是他对人生的冷静思考,亦是他对晚明曲坛现状充满责任感的力挽狂澜,这些思想都在与同时代曲家金圣叹的悲剧观的比较中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凸显。在喜剧创作方面,卓人月将孟称舜的杂剧《花前一笑》改编成《花舫缘》,因此在两剧的比较中,可以更加显现出卓人月的喜剧精神与提倡通俗、主情求真、重视才学的戏剧观念。
【关键词】:卓人月 文学创作 文学观 悲剧 主情求真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6
  • 绪论16-31
  • 第一章 卓人月的家世与生平31-91
  • 第一节 明清之际江南仁和卓氏家族考述31-61
  • 一、卓氏家族的历史渊源32-41
  • 二、独特的家学风尚及其对卓人月的影响41-58
  • 三、卓氏家族在科举阴影下精神出路的寻觅58-61
  • 第二节 卓人月的生平与性格61-89
  • 一、“如处长晦久失晨”——卓人月的家庭之累61-67
  • 二、“六战文场毛羽摧”——卓人月的科举之厄67-76
  • 三、“君才未尽身先尽”——卓人月的早夭之谜76-79
  • 四、“君家自许月中人”——卓人月的性格特点79-89
  • 本章小结89-91
  • 第二章 卓人月诗歌研究91-172
  • 第一节 卓人月的诗学思想91-104
  • 一、从卓人月对前后七子和竟陵派的态度看其诗学观91-93
  • 二、卓人月的诗学主张——兼与袁宏道比较93-104
  • 第二节 卓人月诗歌的题材内容104-139
  • 一、讽喻诗与咏怀诗:对现世的讽刺和怀才不遇的慨叹104-111
  • 二、咏物诗:对大自然馈赠的灵性捕捉和趣味观照111-125
  • 三、酬唱诗:对人物品格的观照与情感交流的见证125-139
  • 第三节 卓人月诗歌的艺术风格139-171
  • 一、“一种幽恨喁喁在耳”——哀婉深情140-153
  • 二、“如游名山洞壑,奇花异草往往而遇”——奇丽新颖153-163
  • 三、“俯仰间自然成声”——大气豪宕163-171
  • 本章小结171-172
  • 第三章 卓人月词学思想及词创作研究172-239
  • 第一节 卓人月、徐士俊与《古今词统》172-184
  • 一、卓人月与徐士俊交往始末172-182
  • 二、《古今词统》的词学史价值182-184
  • 第二节 《古今词统》所蕴含的独特词学观184-217
  • 一、《古今词统》较明代《草堂诗余》之突破性184-210
  • 二、《古今词统》中所体现出的词曲融通观210-217
  • 第三节 卓人月词的艺术特点——兼与徐士俊比较217-237
  • 一、纵横慷慨:融入豪放元素的次韵词和怀古词的创作218-223
  • 二、活泼风趣:融入曲化元素的小词创作223-230
  • 三、奇峭俊丽:卓人月的爱情词及其他题材的词作230-237
  • 本章小结237-239
  • 第四章 卓人月戏曲观与戏曲创作研究239-297
  • 第一节 从《新西厢序》看其戏曲悲剧观——兼与金圣叹比较240-256
  • 一、对待人生悲剧的体认不同241-245
  • 二、对悲剧的功能认识不同245-248
  • 三、反对大团圆结局的出发点不同248-252
  • 四、卓人月《新西厢》失传之原因252-256
  • 第二节 从《花舫缘》看其戏曲创作及喜剧观256-296
  • 一、从《花舫缘》看其戏曲创作特点——兼与《花前一笑》比较258-278
  • 二、从《花舫缘》看卓人月的喜剧观278-296
  • 本章小结296-297
  • 结语297-301
  • 附录一:顾本《类编草堂诗余》被《古今词统》继承与舍弃情况表301-313
  • 附录二:《古今词统》对顾本《类编草堂诗余》增补情况表(唐宋部分)313-344
  • 附录三:卓人月年谱补正344-363
  • 参考文献363-3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372-373
  • 致谢373-3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永明;;冯小青其人真伪考述[J];文化遗产;2014年04期

2 马晓虹;张恩普;;袁宏道性灵文学思想与心学的渊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刘建欣;;戏曲“宗元”思想与明清戏曲选本[J];学术交流;2014年02期

4 李淑岩;;法式善怀人组诗与乾嘉文坛生态[J];社会科学辑刊;2013年04期

5 张仲谋;;论《古今词统》的词史建构[J];阅江学刊;2013年03期

6 陈丽丽;;《草堂诗余》成书年代及编者再考辨[J];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02期

7 张仲谋;;论明代词选的发展与分期[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郎净;;再论卓人月之悲剧人生及其戏曲悲剧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胡元翎;;依时曲入歌——“明词曲化”表现方式之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10 吕肖奂;张剑;;酬唱诗学的三重维度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金晶;独孤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孙杰;竹枝词发展史[D];复旦大学;2012年

3 许秋群;中晚明词的传承与新变[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海涛;明代词坛与词风嬗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庆晏;孟称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岳淑珍;明代词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凌天松;明编词总集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德娟;明清塘栖卓氏家族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卓人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4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b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