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的眼光—欧美学界对非洲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17-04-18 12:03

  本文关键词:变迁的眼光—欧美学界对非洲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方学界对非洲艺术的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人类学家最初关注这一领域,并以不同的理论方法,尤其是功能论、象征—结构论和历史特殊论,,来进行解读,他们的根本目标在于关注社会或文化结构,而且对后来的非洲艺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艺术界学者才真正研究非洲艺术,尽管20世纪初期非洲雕刻的形式已经被西方现代艺术界广泛欣赏和接受。 非洲艺术研究进入艺术史的视野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从不被接纳到艺术史界开拓者的努力,欧美对非洲艺术的研究逐渐丰富。这些开拓者如道格拉斯·弗雷泽、罗伯特·汤普森和罗伊·西贝尔,既有学院艺术史的背景,又受到了人类学的影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创了非洲艺术研究从人类学到艺术史领域的转变。他们培养了一批去非洲做田野研究的学生,其影响延续至今天。同时,非洲艺术研究进入艺术史的视野也折射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史的方法不断丰富、视野逐步拓展的趋势,如体现在视觉人类学领域。 欧美对非洲艺术的研究有着鲜明的方法论色彩,而且不断变化,学者们从最初试图拼力了解非洲到最后发现自身思维定式的问题,经历了从走进非洲到反思自身的过程,如体现在从产生“部族—风格”范式到打破这一范式的种种讨论,以及从鉴别“真实”的非洲艺术到发现一切只是自己的想象与文化霸权问题。反映出欧美学界在不断反思与推翻中前进的特点。 国内对非洲艺术的认知来自欧美,同时又不了解这一研究过程,往往是断片式的同时接收欧美百年的研究成果,而不知其演变顺序,由此造成了千篇一律、断章取义以及认知滞后的现状。了解欧美研究非洲艺术的情况,不仅能为国内对相关领域的认知与研究在方法上提供借鉴,而且也展现出艺术史学科的一片热闹景象。
【关键词】:艺术史 非洲艺术 人类学 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0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9
  • 引言9-17
  • 一.罗杰·弗莱对非洲雕刻的评价及其意义9-11
  • 二.从弗莱的相关评价到本研究关注的问题11-13
  • 三.西方非洲艺术研究史略13-15
  • 四.相关概念与说明15-17
  • 第一章 最初的非洲艺术研究与人类学范式17-59
  • 一.功能论与非洲艺术的社会功能和背景18-27
  • 二.象征和结构论与非洲艺术的象征和结构27-41
  • 三.历史特殊论与非洲艺术的动力41-59
  • 第二章 进入艺术史的非洲艺术研究59-97
  • 一.非洲艺术研究进入美国艺术史界的过程60-68
  • 二.艺术史视角中的非洲艺术论题68-87
  • 三.非洲艺术研究与艺术史的发展背景87-97
  • 第三章 从走进非洲到反观自身97-118
  • 一.持续的方法讨论与认知更新98-101
  • 二.卡斯弗对“一个部族,一种风格”的分析与批评101-110
  • 三.艺术的真假虚实与西方想象110-118
  • 结语118-127
  • 一.民国时期的名士评介118-121
  • 二.建国后的政治色彩121-122
  • 三.新时期的认知问题122-127
  • 参考文献127-133
  • 后记133-1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承志;原生的本能 现代的范式——论非洲木雕艺术[J];雕塑;2001年S1期

2 向红;;遥致刚果河的英雄儿女们——纪录片《刚果(利)人民必胜》观后[J];电影艺术;1964年Z1期

3 黄平;;非洲木雕人像中的性意识[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段圣君;非洲雕刻艺术的特点[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胡佳莹;孙哲;;充满诱惑的非洲艺术[J];美术大观;2008年11期

6 卜维勤;;加纳的木雕艺术[J];世界知识;1964年18期

7 方李莉;;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5期

8 罗易扉;;资本的渗透——克里斯托弗·斯坦纳与《流通中的非洲艺术》[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章利国;与乔治·库布勒的谈话——罗伯特·约瑟·霍维茨[J];新美术;1990年02期

10 曹意强;欧美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J];新美术;200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变迁的眼光—欧美学界对非洲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4810.html

上一篇:卓人月研究  
下一篇:田汉戏曲创作论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5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