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戏曲创作论

发布时间:2017-04-18 14:13

  本文关键词:田汉戏曲创作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原始的歌舞到汉代的角抵戏、唐代的参军戏,乃至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中叶之后的地方戏,戏曲,这种生长于中国特有文化土壤中的艺术形式,因为历代剧作家、演员以及观众的共同努力,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值得记取的文化成果,更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然而,由于文明戏的实践失败、五四先驱对于戏曲思想艺术方面的激烈批判,再加上受到西方文学史书写体例的影响,学界对于五四至今戏曲史的研究,要么局限于戏曲的专业领域,要么只是从余上沅的国剧运动到熊佛西的定县农民戏剧实验,再到抗战时期戏曲创作方面的探索、《逼上梁山》的戏剧改革直至建国后戏曲的“推陈出新”、“文革”的八个样板戏这种点状的、片段性的研究,往往缺乏一种连续的视角以及对于戏曲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互动性研究,这使得现代以来的戏曲创作、演出和欣赏对于中国社会发挥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得到全面、客观的认识,没有办法从民间文化的角度上切实解决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问题。 在这方面,田汉的戏曲创作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田汉在戏剧界的盟主地位、与戏曲艺人的密切关系、对话剧与戏曲一视同仁的态度,使得他的戏曲创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而且他的话剧中还有很多直接以戏曲艺人为主人公,他话剧创作中的“话剧加唱”等艺术手法显示了戏曲对他的影响,他还通过戏曲改革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持续实践为戏曲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所以,研究田汉戏曲创作的发展历程及思想艺术特色,对于全面了解田汉的创作,更好地理解现代作家的思想艺术发展轨迹,更为全面地把握近现代中国文化进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然而,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对于田汉戏曲创作方面的研究论文只有20多篇,硕士论文只有1篇,博士论文没有;董健、田本相等在田汉的传记中对于田汉戏曲的思想艺术特色都有公允的评价,但由于体裁的限制无法深入系统化,与田汉话剧研究的丰硕成果相比,显示了学术界有意无意的某些疏漏。正因为如此,本文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田汉戏曲剧本的分析上,希望通过对于田汉戏曲创作发展历程的梳理,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对于田汉创作的全面认识,总结其戏曲创作实践方面的有益经验,并有作用于今天的戏曲改革实践。 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介绍田汉戏曲的基本风貌。戏剧是冲突的艺术,一个剧本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冲突的设置。田汉戏曲在冲突设置方面具有“外化”的特征,《新教子》、《新桃花扇》等早期作品,人物之间不但不存在难以化解的矛盾冲突,并且由于外在侵略势力的存在,而能够尽释前嫌、化敌为友、同仇敌忾、相互激励,戏剧因此成为抒发主人公救国情感和唤醒民众的工具,在展现田汉一以贯之的希望戏剧有助于改变现实、积极入世、为民请命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田汉戏剧特有的抒情性和浪漫性特征,表现出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情感性特征(如《汉宫秋》)的恢复;在后期的戏曲创作中,如《金鳞记》、《谢瑶环》、《西厢记》,人物间产生矛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强大的封建势力和陈腐观念的存在,它们的解决也因此常常只能依靠外部力量的介入,不但反映了田汉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也反映了他希望借助文学作品弥补现实人生缺陷的美好愿望,体现出田汉剧作共有的理想主义特征。此外,“庙堂皆肉食、忠义问渔樵”,与传统戏曲更多关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不同,田汉戏曲着力塑造了豪爽侠义的底层人物和忠贞刚烈的女性的人物形象,不仅反映了田汉豪爽侠义的性格特征,还体现了时代主题的变迁。田汉对于灵肉一致的执着追求,既使他的戏剧具备了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也造成了他的作品中的一些固有缺陷。 第二章总结田汉戏曲在现代化方面的贡献。这首先表现为一种现代观念的注入,在田汉的重新解释下,崇祯的失败主要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指向制度的因素。他自杀前的各种行为与心理活动,乃至让孩子逃出去后作一个普通人的叮嘱,都使田汉戏曲带上了鲜明的“人”性色彩。此外,田汉的戏曲创作还有明显的文人性特征,这表现为他的戏曲作品中对于传统诗词的引用与改编、对于典故的运用与转化已经依声填词的实践,唱词具有强烈的音乐性,情节上具有很大的传奇性,从而改变了晚清以来戏曲与文学分离的局面。在戏剧的人物语言和舞台提示等方面,田汉的戏曲体现了对于话剧手法的借鉴,从而使戏曲更接近现代生活,开京剧现代戏改革的先河。 第三章探讨田汉戏曲在民族化、中国化方面的实践。传统戏曲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体裁,其编、导、演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因此,要满足观众的阅读期待,就必须使戏曲像“戏”的样子。田汉戏曲的民族化首先表现为他对于传统戏曲套路的借用,语言修辞方面所显示的民族文化基因,以及女扮男装、误会、巧合、插科打诨等手法的应用。其次表现为田汉对传统的忠奸对立、情义等观念的重新界定,为正义而与权奸殊死搏斗的行为因为现代性的国族观念的加入,带上了更多的大局意识;中国重情重义的文化传统在现代自由观念的烛照下,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和民主意识,显示了民族文化传统走向新生的可能,而这对今天我们如何应对京剧与地方戏的危机、如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如何寻找中国文化今后的发展路向以及文学研究的新的着力点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田汉 戏曲 现代化 民族化 “田汉气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3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2
  • 绪论12-27
  • 第一章 田汉戏曲创作概述27-62
  • 第一节 “外化”的冲突27-48
  • 第二节 崭新的形象48-62
  • 第二章 现代化:必然的选择62-80
  • 第一节 现代思想的注入62-70
  • 第二节 文学性的增强70-80
  • 第三章 民族化:持续的追求80-103
  • 第一节 戏曲化的实践80-92
  • 第二节 传统观念的生发92-103
  • 结语103-106
  • 参考文献106-109
  • 致谢109-11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10-11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星亮;论田汉话剧借鉴戏曲的艺术创造[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陈维仁;谈田汉戏曲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为纪念田汉同志诞辰八十五周年、逝世十五周年而作[J];剧本;1983年11期

3 董健;论田汉的编剧艺术——纪念田汉诞辰百年与逝世三十年[J];剧本;1998年12期

4 马焯荣;田汉的戏剧艺术与席勒[J];江汉论坛;1983年11期

5 刘绪才;;论田汉戏曲创作的“开放性”品格及当下性意义[J];兰州学刊;2008年S1期

6 董健;田汉论──纪念田汉诞辰一百周年[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谢雍君;;抗战时期田汉戏曲改革实践初探[J];戏曲研究;2002年01期

8 谭桂林;田汉早期文艺思想初探[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9 邓兴器;田汉与现代戏曲[J];文艺研究;1984年02期

10 叶朗;再说意境[J];文艺研究;199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田汉戏曲创作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15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