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宗教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07:01

  本文关键词:赫伯特宗教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英国最重要的宗教诗人之一,乔治·赫伯特深入探究17世纪基督教徒的灵魂状况,在社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思考基督教对于基督教徒的真正意义。他诗歌创作技巧纯熟,思想深厚,给后世诗歌乃至文学创作带来深远影响。西方学术界对赫伯特及其诗歌的研究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研究成果丰硕,几乎涉及到了诗歌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但是,专门研究赫伯特诗歌的宗教属性与美德思想之间关系的成果非常少。因此,本文把对《圣殿》的文本细读与对历史语境的考察相结合,在分析赫伯特诗歌宗教属性的基础上,尝试探究赫伯特诗歌中所蕴含的独特的美德概念与宗教思想,探寻赫伯特的宗教价值取向。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导论部分借用柯勒律治评价赫伯特的语句“自成一格的诗人”指出赫伯特在英国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并简要梳理西方的赫伯特研究史。第一章“《圣殿》中的宗教情感及‘天道”首先分析诗人在《圣殿》中流露出的复杂的宗教情感。通过对比上帝对待植物与对待人类的不同方式,认为在赫伯特看来,“谦卑的自制”是基督徒应该具备的心灵状态,唯有如此,基督徒才能认识到自身的罪过,才有获得上帝救赎的可能。接下来,本章对《圣殿》中揭示的宇宙秩序“天道”进行分析,发现赫伯特继承了传统的毕达哥拉斯一托勒密宇宙论,认为和谐与秩序是整个宇宙存在的状态,人作为上帝的“秘书”,就应该去发现、认知和歌颂这理想中的“和谐”状态。第二章“《圣殿》中人与上帝关系的玄学解读”探究人与上帝之间的情人关系、主仆关系和父子关系,其中主仆关系与父子关系是两个传统的基督教概念,不过这二者都被赫伯特赋予了新的含义.此外,赫伯特还把世俗爱情诗的创作主题与创作形式移植到宗教诗的创作当中,因此,《圣殿》中人与上帝之间的情人关系颠覆了中世纪宗教作品中表现出的人类灵魂对上帝的主动追求关系。赫伯特认为,上帝主动地追求人类的灵魂,设法救赎人类。由上帝之子基督的身体演化而来的圣餐、上帝抛给“我”的“丝巾”以及天国音乐的和谐曲调是上帝拯救人类灵魂的方式。圣餐的甜美特性是对受到上帝眷顾的灵魂状态的描绘,因此“甜美”("sweet")成为《圣殿》中人与上帝关系的代名词。不仅如此,圣餐作为一个重要符号,还使《圣殿》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第三章“个体的救赎与宗教美德”认为美德是一种意识形态,对人的存在状态与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在西方文化的基督教背景下,美德的发展与基督教的道德观点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融合在一起,据此,赫伯特认为上帝的恩典为基督徒个体灵魂的救赎提供了可能,只有处理好教义、生活、他人与自我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模仿上帝过一种拥有德性的生活,基督徒个体才能够获得灵魂的救赎.由此可见,赫伯特重视基督教徒在社会活动中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唯有如此,基督徒才能实现最终的幸福。因此,赫伯特的美德概念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第四章“宗教伦理与社会变革”从“美德”主题入手,结合赫伯特的名诗《美德》,指出美德是赫伯特对基督教伦理观的独特理解,它以关注基督徒个体在基督教共同体生活中的行为为主要特征。在散文集《乡村牧师》中,赫伯特以乡村牧师为考察对象,对其行为举止提出了全面要求。赫伯特心目中理想的乡村牧师形象具有十七世纪英国“绅士”的一些普遍特征,同时,他还强调牧师对社会的管理作用,他似乎希望通过乡村牧师恢复都铎王朝时期的社会秩序,强调牧师,乃至教会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进而对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影响。最后,结论部分认为在诗歌中,赫伯特就美德、信仰与改造个体的关系表达了独具一格的见解,他试图用诗歌维系传统的基督教信仰与美德思想,使美德思想在17世纪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使宗教诗的创作艺术得到了发展和超越。因此,《圣殿》是一部优秀的基督教抒情诗集。
【关键词】:赫伯特 宗教诗 救赎 美德 个体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2
【目录】:
  • 致谢6-8
  • 内容提要8-10
  • ABSTRACT10-15
  • 导论15-36
  • 第一节 “自成一格的诗人”16-19
  • 第二节 赫伯特诗歌在中西方的传播与研究概况19-34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34-36
  • 第一章 《圣殿》中的宗教情感及“天道”36-66
  • 第一节 谦卑的自制:诗人对上帝的情感体验38-50
  • 第二节 秩序与和谐:《圣殿》中的“天道”50-66
  • 第二章 《圣殿》中人与上帝关系的玄学解读66-141
  • 第一节 虚构场景的转换:人与上帝关系的动态变化67-94
  • 第二节 《圣殿》中圣餐的多重意义阐释94-113
  • 第三节 《圣殿》中的玄学意象与巧智113-141
  • 第三章 个体的救赎与宗教美德141-174
  • 第一节 美德与基督教:西方美德思想的流交142-151
  • 第二节 上帝的“恩典”与个体的救赎151-156
  • 第三节 “标志人”:教义、生活与他人156-168
  • 第四节 教义、纪律与自我168-174
  • 第四章 宗教伦理与社会变革174-210
  • 第一节 行为与美德:《圣殿》中的宗教伦理175-187
  • 第二节 个体行为的“神圣特性”与“绅士风度”187-196
  • 第三节 个体行为与灵魂拯救和社会变革196-210
  • 结语210-214
  • 参考文献214-229
  • 附录 赫伯特生平年表229-231
  • 作者简历2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楼育萍;;矛盾与升华——乔治·赫伯特《正义》一诗的文体学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2 胡家峦;论弥尔顿的《黎西达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3 冷宁;;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美德》的艺术魅力[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王卓;;别样的人生历程,不同的情感诉求——解读赫伯特诗歌中上帝与人之间的情人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舒小昀;;英吉利民族绅士风度解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6 陈唏;诗中的教义:纵观宗教与中英诗歌[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向荣;文化变革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读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J];世界历史;2000年03期

8 王彩云;中西古代和谐观辨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胡家峦;第三种类型的“亚当”——读约翰·邓恩《病中赞上帝》[J];名作欣赏;1994年06期

10 张亚蜀,申玉革;美德的热情颂歌——乔治·赫伯特《美德》赏析[J];名作欣赏;2005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包桂影;乔治·赫伯特宗教诗中独特的象征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申玉革;乔治·赫伯特诗歌中的张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瑾;乔治·赫伯特诗歌中的上帝形象[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卓;乔治·赫伯特诗歌中的人神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薇;乔治·赫伯特诗歌中的基督精神[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赫伯特宗教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23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8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