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秦腔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09:54
  清代秦腔的传播具有广泛的人口基础和民间文化的土壤,但同时也有不利于长期传播的因素。陕甘晋一带可以视为秦腔的原生区,秦腔形成于明末是较为可靠的结论,其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但不限于陕西同州及其周边,即今陕西省东部大荔一带,这一带自然地理上位于华山以北,渭水、黄河沿岸,同蒲州(山西永济一带)联系密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梆子腔”的称谓,仅指一种声腔形式,并非独立、成熟的剧种,其与“西调”“秦声”等含义近似,或仅是“西调”“秦声”概念下的一个新生子集,而秦地“梆子腔”作为一种本土“乱弹”剧种引起士人的注意,则实际始自康熙中叶以后。故而,可将明末天启前后至清康熙初这段时间视作秦腔真正的形成时间,将康熙中叶视作秦腔的最早成熟时间。清代秦腔传播过程可以分作前期和后期两个时间段来考察,前期从康熙至嘉庆,以乾隆末嘉庆初为高峰,简称乾嘉秦腔,后期从道光至宣统,以同治、光绪时期为高峰,简称同光秦腔。乾嘉秦腔主要是沿水路和商路进行传播,北方以京师为中心,南方以扬州为中心,除演出中心外,秦腔传播多依靠伶人流动演出,范围甚广,以陕西为中心点,东抵山东,北抵直隶,南达江南、两广、江西、福建、浙江、四川、云贵等地,同时,... 

【文章来源】: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3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清代秦腔传播研究


图5.1秦腔剧目母题模块均值控制图??该控制图中,横轴最上端的横线即均值上限,横轴下端的横线为均值中心线,??横轴数字与上表母题标号对应,竖轴数字即本节统计表中的各母题均值数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牌发现郝天秀史料[J]. 张亭.  黄梅戏艺术. 1989(01)
[2]说《百戏竹枝词》[J]. 孟繁树.  戏曲艺术. 1984(03)



本文编号:3347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347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4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