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尝试范畴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21:17
  本文立足于翔实的语言事实,运用普通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现代汉语的尝试范畴。重点考察动作行为尝试义在现代汉语中的编码形式,考察范围包括普通话和汉语方言。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尝试范畴语义性质分析;尝试范畴表达系统研究;典型尝试标记的历时演化研究;尝试范畴的类型学考察。首先,分析现代汉语尝试范畴的语义性质,认为尝试范畴具有典型的非现实性特征,体现了言者的主观性和目的性,在动作时间上指向将来时,同时还具有动量小的特征。并据此辨析了尝试范畴与时、体以及情态等范畴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尝试范畴具有的非现实性特征使其有别于体范畴,故不宜将其看作是体的下位范畴,尝试范畴与情态有着更为密切的倾向性关联。之后,描写、分析并比较了三类主要尝试表达形式:“看”类助词、动词重叠以及“V一下”结构。以“看”为代表的助词是尝试范畴的语法形式,可不依赖于语境的帮助,无条件地表达动作行为的尝试意义。动词重叠以及“V一下”形式是短时量的主要表达手段,但在一定语境条件也可衍生出尝试意义,尝试意义应该看作是这两种形式的语用推理义。本文据此构建了以“看”类助词为原型核心形式,以动词重叠以及“V一下”结构...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现状
        1.3.1 对尝试范畴界定和归属的研究
        1.3.2 对尝试范畴表现形式的研究
    1.4 研究意义
    1.5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1.5.1 点与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1.5.2 综合全面的比较法
        1.5.3 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
        1.5.4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1.5.5 多种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1.6 本文结构安排及语料说明
2 尝试范畴的语义性质
    2.1 对尝试的理解
    2.2 尝试范畴的语义特征
        2.2.1 非现实性
        2.2.2 将来时
        2.2.3 目的性
        2.2.4 主观性
        2.2.5 动量小
    2.3 尝试范畴与相关范畴的关系
        2.3.1 尝试范畴与时
        2.3.2 尝试范畴与体
        2.3.3 尝试范畴与情态
    2.4 本章小结
3 “看”类尝试标记(一)
    3.1 普通话的尝试标记——助词“看”
        3.1.1 助词“看”的句法分布
        3.1.2 助词“看”的使用限制
        3.1.3 “看”的语义特点和句法表现之间的关系
    3.2 尝试标记“看”在汉语方言里的分布
    3.3 汉语方言中的其他“看”尝试标记
    3.4 “看”类尝试标记的语法特点
    3.5 本章小结
4 “看”类尝试标记(二)
    4.1 方言中的“VP看”类结构
        4.1.1 江淮官话的“VP瞧”结构
        4.1.2 吴语的“VP看”结构
        4.1.3 汉语方言中的“V看”与“VV看”
    4.2 “V一下看”结构
    4.3 “VV看”的构式化
    4.4 本章小结
5 动词重叠与尝试表达
    5.1 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形式的判定
    5.2 对动词重叠性质的认识
    5.3 汉语方言中的动词重叠
    5.4 动词重叠与尝试意义
        5.4.1 动词重叠能表达尝试意义
        5.4.2 尝试意义是动词重叠的语用推理义
    5.5 汉语方言中的动词重叠与尝试意义
    5.6 本章小结
6 “V一下”结构与尝试表达
    6.1 普通话的“V一下”结构
    6.2 “V一下”结构与尝试意义
    6.3 方言中的“V一下”结构
    6.4 本章小结
7 “看”类尝试标记的共时变异和历时演化
    7.1 尝试标记——“瞧”
        7.1.1 两种用法
        7.1.2 内在关联
    7.2 尝试标记——“睇”
        7.2.1 两种用法
        7.2.2 “睇”的流变
    7.3 从视觉动词到尝试标记
        7.3.1 “看”的演变研究分析
        7.3.2 语法化语境理论简介
        7.3.3 “看”的演化动因考察
    7.4 本章小结
8 尝试范畴的类型学考察
    8.1 汉语方言的尝试表达
    8.2 境内民族语言的尝试表达
    8.3 境外其他语言的尝试表达
    8.4 本章小结
9 结语
    9.1 本文的主要结论
    9.2 本文的创新之处
    9.3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方言及民族语言介绍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说“瞧”——以江淮官话舒城方言为例[J]. 汤燕.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3)
[2]汉语(非)现实范畴的显赫性与扩张性——跨语言原型范畴化视角[J]. 于秀金.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05)
[3]超常组合与语义羡余——汉语语法化诱因新探[J]. 江蓝生.  中国语文. 2016(05)
[4]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何以会表量减[J]. 王姝.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5)
[5]山西文水话“给”及“□[kuA]给一下”的语法意义[J]. 刘艳.  兰州学刊. 2016(08)
[6]现代汉语“一会(儿)”与“一下”的对比分析[J]. 任海波.  国际汉语学报. 2015(01)
[7]“VV”和“V一下”的语义及句法差异[J]. 蒋湘平.  汉语学习. 2015(04)
[8]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范畴下的汉语副词研究[J]. 周韧.  世界汉语教学. 2015(02)
[9]“VV看”的再考察[J]. 陈颖,陈一.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4(08)
[10]汉语尝试态助词“看”的产生过程[J]. 楚艳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博士论文
[1]长治方言体貌助词及相关助词研究[D]. 刘芳.山西大学 2014
[2]皖北中原官话语法研究[D]. 侯超.南京师范大学 2013
[3]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 苏俊波.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 王红梅.暨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VV看”构式研究[D]. 陆佳玮.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现代汉语“VV看”格式研究[D]. 贺双梅.辽宁大学 2015
[3]整合:构式化的途径[D]. 刘倩.西南大学 2015
[4]广州话语法研究[D]. 冯杰.广西师范学院 2012
[5]陵县方言语法研究[D]. 刘敏.西北师范大学 2011
[6]湛江闽语动词形容词重叠的研究[D]. 吴妹.暨南大学 2011
[7]广西桂平粤方言动词重叠研究[D]. 谢蓓.上海师范大学 2011
[8]山西五台方言的重叠式研究[D]. 崔丽珍.山东大学 2010
[9]论现代汉语的“尝试”范畴[D]. 王佳.东北师范大学 2007
[10]禹州方言词汇研究[D]. 李淑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24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24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d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