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动态理论下的汉语交际类型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4 15:56
  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复杂理论尤其是涌现理论的相关理念,提出了一个新的关于语言类型特征的系统涌现模式。我们首先将语言视作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并立足语言交际行为过程,以意义表达和理解为核心,从话语使用的典型模式、意义构建时的互动合作模式以及意义来源的具身体验模式三个层面对语言交际类型特征的系统涌现现象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性研究,以此希望打通语言类型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分野,并促进学界从语言运转过程对语言类型特征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本文还利用此分析框架,通过对比汉语学习者中介语语料库与汉语本族语语料库,对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视角下的动态汉语交际类型特征进行分析。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本文首先对传统语言类型学及类型特征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研究内容、方法和不足;(2)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即复杂理论,并通过讨论复杂理论与语言系统的关系,阐述语言是个复杂适应系统,为语言交际类型特征的论述奠定基础;接着从认知语言学、过程哲学、环境可供性理论、社会合作理论等角度对语言交际类型特征概念的内涵与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最后,结合涌现理论构建了语言交际类型特征的理论框架,分析讨论了语言交际...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复杂动态理论下的汉语交际类型特征研究


图2-?1语言类型特征涌现的主要机制??

过程图,语言类型,过程,话语类型


图2-?2语言类型特征浦现过程??下面我们分析语言交际类型特征的涌现过程的层次性:??第一阶段是,个体层面上的互动,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进行的言语交际行为??造就了个人的话语类型。个人的话语类型不是预先存在的,而是通过与其他交际??者非线性互动涌现出来的。个体在互动过程中,受到类似情境的刺激,逐渐形成??独特的意义表达方式。在现实交际行为中,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不是随机或完??全賴合的,而是局限于个体生存空间内的互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主动进行??大量的话语实践,通过不断地试错来适应其他个体的交际行为,并逐渐与其他个??体保持协调一致,实现个体间信息、知识、情感等沟通与共享,进而实现交际目??的。??第二阶段是,语言群体层面上的互动,可W是家庭、团体、工作场所等。在??特定的语言社区,不同个体使用自身独特的话语类型与其他个体进行言语互动,??

示意图,语言交际,类型特征,交际行为


图2-?3交际行为中语言交际类型特征体现的H个层面示意图??-、语言意义体现的话语使用模式??人际互动中涌现出的语言形式结构或话语是语言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语言复杂动态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是语言交际类型特征涌现的终点。话语是对??语言使用实例抽象后的象征符号,不同的形式结构在人们大脑中有不同的固化程??度,一般而言,使用频率越高的形式结构其固化程度越高。我们认为一种语言中??被高频使用的话语形式结构是最直观的语言类型特征,是被固化下来的适应人们??表达习惯和语言情境的类型特征。虽然有些形式结构并不一定符合严格的语法规??贝!|,但是由于使用频率的增高也会逐渐变得合法。??语言交际类型特征理论把语言形式结构特征与互动交际模式从及具身体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外华文教材研究状况述评[J]. 陈晓蕾.  海外华文教育. 2015(02)
[2]复杂动态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 郑通涛.  国际汉语学报. 2014(02)
[3]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四[J]. 郑通涛,蒋有经,陈荣岚.  海外华文教育. 2014(04)
[4]差比句肯定否定形式不对称现象考察[J]. 崔维真,齐沪扬.  汉语学习. 2014(06)
[5]延伸型虚拟位移表达的类型学研究[J]. 李秋杨.  现代外语. 2014(06)
[6]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介词语序特征——兼论汉藏语系语序类型[J]. 王磊,徐玉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7]汉藏语系语言区域性特点形成机制初探[J]. 黄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8]声调类型学大要——对调型的研究[J]. 朱晓农.  方言. 2014(03)
[9]语言类型学视野下语言、思维与文化关系新探[J]. 李锡江,刘永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10]从语序类型的角度重新审视“X+相似/似/也似”的来源[J]. 杨永龙.  中国语文. 2014(04)

博士论文
[1]语料库研究[D]. 何婷婷.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4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94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f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