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0 05:27
  自从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礼貌模式以来,语言礼貌研究已然成为一门显学,布朗和列文森儿乎成了礼貌的代名词,国内外都是如此。虽然言语不礼貌广泛存在于交际中,却被视为处于人类交际的边缘而一直未受到研究者重视。近年来,礼貌研究领域出现了“不礼貌转向”,这位长期被忽视的“礼貌的穷表弟”逐步从幕后走向前台。多数研究者会认为不礼貌是对礼貌原则的违反,对社会规范的违背,是礼貌语言的阴暗面。对于不礼貌的研究曾被认为没有必要,从而导致了对言语不礼貌研究的严重失衡。尽管迄今为止已经开始关注汉语中的不礼貌语言现象,但是对汉语口语中的言语不礼貌的专著仍然付之阙如,即便是在屈指可数的专门研究汉语不礼貌的研究中也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澄清。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汉语言语不礼貌到底是什么?言语不礼貌的本质是什么?汉语言语不礼貌如何通过言语表达式表征?人们在听到不礼貌话语后作何回应?有哪些因素影响我们对于言语不礼貌的评价和判断?言语不礼貌除了会产生冲突导致不和谐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功能?这些问题的答案会让我们对言语不礼貌有崭新的认识。本文完全跳出现有理论框架的束缚,摆脱面子理论的影响,对言语不礼貌作出重新界定。系统梳理了和礼貌研究及不...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引言
    1.2 选题的缘由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本文概述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语料来源
        1.4.4 语料转写说明
        1.4.5 论文基本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社会心理学视角
        2.1.2 社会学或人类学视角
        2.1.3 社会语用学视角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评介、综述及应用
        2.2.2 不礼貌言语行为研究
        2.2.3 不礼貌言语理论研究
    2.3 存在的问题
    2.4 发展趋势
    2.5 小结
第三章 理论背景:社会心理语用视角
    3.1 从合作原则到利益原则
        3.1.1 合作原则
        3.1.2 礼貌原则
        3.1.3 目的原则
        3.1.4 利益原则
    3.2 从符号系统到联合共建模式
        3.2.1 符号系统模式:意义存在于词语
        3.2.2 信息传递模式:意义存在于信递
        3.2.3 互动交际模式:意义存在于互动
        3.2.4 联合共建模式:意义存在于协商
    3.3 从传统语用学研究到社会心理语用学
        3.3.1 传统语用学研究
        3.3.2 社会心理语用学
    3.4 从礼貌模式到不礼貌模式
    3.5 小结
第四章 解构言语不礼貌:界定及分类
    4.1 几个相关的术语
    4.2 言语不礼貌的界定
        4.2.1 面子观
        4.2.2 意图观
        4.2.3 得体观
        4.2.4 评价观
        4.2.5 简评与质疑
        4.2.6 本文的定义
    4.3 言语不礼貌的分类
        4.3.1 策略型不礼貌与非策略性不礼貌
        4.3.2 有意言语不礼貌与无意言语不礼貌
        4.3.3 真实言语不礼貌和虚假言语不礼貌
        4.3.4 显性不礼貌与隐性不礼貌
        4.3.5 第一层次不礼貌与第二层次不礼貌
    4.4 言语不礼貌的特征
        4.4.1 功利性
        4.4.2 层级性
        4.4.3 相对性
        4.4.4 语境性
        4.4.5 评价性
    4.5 小结
第五章 不礼貌言语行为的语言表征:实现与回应
    5.1 言语不礼貌的表征
        5.1.1 直接不礼貌言语行为
        5.1.2 间接不礼貌言语行为
        5.1.3 虚假不礼貌言语行为
        5.1.4 第三方言语不礼貌
    5.2 言语不礼貌回应
        5.2.1 言语不礼貌与相邻对
        5.2.2 言语不礼貌回应模式
        5.2.3 汉语言语不礼貌回应
    5.3 小结
第六章 言语不礼貌诠释:触发与识别
    6.1 言语不礼貌的触发
        6.1.1 活动类型因素
        6.1.2 交际参与者因素
        6.1.3 语境因素
    6.2 言语不礼貌的识别
        6.2.1 不礼貌言外之力与言后之果
        6.2.2 不礼貌元话语
        6.2.3 元话语与主体间性建构
    6.3 不礼貌话语意义的强化与削弱
        6.3.1 韵律与言语不礼貌
        6.3.2 体态语与言语不礼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超越言语不礼貌:本质与功能
    7.1 言语不礼貌的本质
        7.1.1 话语转向与不礼貌评价
        7.1.2 言语不礼貌评价的主体
        7.1.3 言语不礼貌评价的视角
        7.1.4 关于言语不礼貌评价的调查
    7.2 言语不礼貌的功能
        7.2.1 情感功能
        7.2.2 幽默功能
        7.2.3 和谐功能
        7.2.4 胁迫功能
    7.3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文的主要内容
    8.2 本文的主要结论
    8.3 本文的创新
    8.4 本文的不足
    8.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韵律与不礼貌话语意义构建[J]. 李元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2]On Verbal Impoliteness in Chinese Courtroom Interactions[J]. Li Yuansheng.  学术界. 2014(02)
[3]不礼貌语用策略的社会语用学研究[J]. 刘森林.  外语教学. 2014(01)
[4]污名身份对人际影响力和社会距离的影响[J]. 赵德雷.  心理学报. 2013(11)
[5]人际关系管理语用观下言语不礼貌的分析[J]. 赖小玉.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03)
[6]从常用骂詈语来看中国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J]. 杨琳琳.  青年文学家. 2013(08)
[7]意向性的认识论意义——从语言运用的视角看[J]. 徐盛桓.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02)
[8]不礼貌的评价本质[J]. 周静涵.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9]不礼貌理论应用于戏剧语篇的认知语用探析[J]. 刘风光,樊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10]语境创造论[J]. 廖美珍,韩大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博士论文
[1]汉语中不礼貌构式的社会与认知研究[D]. 严敏芬.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2]礼貌的实践转向[D]. 谢朝群.福建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汉语冒犯言语的语用研究[D]. 王潇.山西大学 2010
[2]汉语詈骂语研究[D]. 姜明秀.吉林大学 2007
[3]顺应理论对礼貌和不礼貌的阐释[D]. 王传奔.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4]汉语言语不礼貌的顺应性研究[D]. 杨子.山西大学 2005
[5]语用冒犯研究[D]. 赵强.湖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34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634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3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