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方言语法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20:05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方言语法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以哈尔滨方言中与普通话有差异的语法现象为考察对象,细致地描写其共时层面的用法,努力在文献中寻找历时的来源,并通过对比来加深我们对这些现象“特殊性”的认识。虽然文章定名为“哈尔滨方言语法现象研究”,但文中很多语法现象都广泛地分布于整个东北地区,只是由于作者本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去一一核实其使用范围,故以哈尔滨为调查点,希望能够以点带面,推动整个东北方言的语法研究。 本文第一章概述了哈尔滨的人文地理及历史发展情况,并以此为研究的背景材料,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文章的定名及研究范围作了说明;针对有人提出哈尔滨方言与北京方言的相似度很高,与空间分布存在矛盾的现象,,作者在第一章中尝试着通过自己的田野调查结果对此作了初步的解释;本章中还对文中语料的来源和行文体例进行了说明,概述了东北方言研究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果。 第二章主要论述哈尔滨方言中的实词,作者从人称代词、情态动词、状态形容词、副词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说明。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哈尔滨方言表现出了既有别于普通话又与东北方言“吉沈片”有所不同的特点,并且旁指代词“人家”在多方面原因的促动下还发展出了话语标记的用法。哈尔滨方言中常用的情态动词“带”具有表示情理上或规则上许可、推测判断某事一定发生、加强语气三种用法,但无论哪种用法,句末的“的”都是必现的成分。情态动词“得”在哈尔滨方言中除了与普通话相同的用法外,还常出现在动词之后,构成“V+得+了”形式,在第二章中作者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说明。关于“AB~(的)”式状态形容词前人已经有过一些说明,本文主要是对前人的看法重新做了分析和补充,对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认为该形式状态形容词只是“量化”的表现手段之一,广义来看可以认为是汉语的一种形态。关于哈尔滨方言中的副词,作者以例举的方式提出了较有特点的程度副词“贼”、“诚”、频度副词“一整”、“盯着”、时间副词“拿着”、“跟着”、语气副词“指定”、“左右”等,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对上面各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第三章论述哈尔滨方言中的虚词,主要从介词、语气词、拟声词三个方面展开。介词以例举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哈尔滨方言中介词“搁”、“奔”、“比”、“照”、“□[ua214]”等的句法语义表现,并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它们的语法化过程及相关动因,从方言对比和语音变化的角度说明了其不同义项之间的关系及其类型学意义。哈尔滨方言中的语气词“咋的”有表示“反问”和“确认”两种用法,表示反问的用法一般只适用于是非问形式,具有弱化疑问和增强肯定语气的双重作用,表“确认”的用法则主要用于应答句,从语气上来说有增强肯定的作用。拟声词在哈尔滨方言中也有两种较为特殊的用法,一种是拟声词所模拟的声音虽然能够与句中的主要动词相搭配,但从句中主谓语的搭配情况来看,根本达不到拟声词所表示的声音强度,另一种是语气词表示程度,通过模拟与句中主要动词没有联系的声音来实现其意义,可以认为是抑制拟声词的“能指”,并通过转喻等方式又凸出了拟声词的“所指”用法。 第四章介绍了哈尔滨方言中的三个特殊结构,分别为发生了语义偏移的“S+得+N+V+了”构式、应答语“可不咋的”以及能性结构“(能)V(C)了”形式。“S+得+N+V+了”构式中的名词会偏向“大量”义,这主要是由构式中“主语”的特点和句末“了”的意义共同促成的。应答语“可不咋的”在结构上应该是习用语“可不”与语气词“咋的”连用的结果,在哈尔滨方言中具有“赞成”、“确认”、“提醒”等功能,同时该结构还有一系列“家族”成员,文章对它们之间的区别也进行了分析。“VC了”式能性结构在北方方言中分布的非常广泛,本文对哈尔滨方言中“能”与“VC了”格式的搭配情况进行了考察,确定了其下属的各种形式所能表达的语义类型,并且通过与普通话中“能”所包含语义类型的对比,确定了“能”与“VC了”连用时整个“能性”结构的性质。 第五章主要是作者归纳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指出了本文的不足并对东北方言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哈尔滨方言 东北方言 方言语法 类型学 语法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2
  • 1.1 哈尔滨的人文地理概况12-13
  • 1.2 本文所研究的哈尔滨方言13-19
  • 1.2.1 本文的研究对象13-14
  • 1.2.2 本区域方言的形成14-19
  • 1.3 东北方言语法研究概述19-20
  • 1.4 本文的语料来源20-21
  • 1.5 行文体例21-22
  • 第2章 哈尔滨方言中的实词22-96
  • 2.1 哈尔滨方言中的人称代词22-31
  • 2.1.1 哈尔滨方言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22-23
  • 2.1.2 代词“人家”在哈尔滨方言中的演化及其动因23-31
  • 2.2 哈尔滨方言中的情态动词31-41
  • 2.2.1 哈尔滨方言中的情态动词“带”31-35
  • 2.2.2 哈尔滨方言中的情态动词“得”35-41
  • 2.3 哈尔滨方言中的状态形容词41-50
  • 2.3.1 状态形容词在哈尔滨方言中的表现形式41-42
  • 2.3.2 “AB~(的)”类状态形容词的本质42-44
  • 2.3.3 “AB~(的)”类状态形容词的格式意义44-48
  • 2.3.4 关于“AB~(的)”格式中的“的”48-50
  • 2.4 哈尔滨方言中的副词50-96
  • 2.4.1 哈尔滨方言中的程度副词50-67
  • 2.4.2 哈尔滨方言中的频度副词67-80
  • 2.4.3 哈尔滨方言中的时间副词80-85
  • 2.4.4 哈尔滨方言中的语气副词85-96
  • 第3章 哈尔滨方言中的虚词96-118
  • 3.1 哈尔滨方言中的介词96-112
  • 3.1.1 “搁”96-103
  • 3.1.2 “奔”103-106
  • 3.1.3 “比”与“照”106-110
  • 3.1.4 “[ ua214]”110-112
  • 3.2 哈尔滨方言中的语气词和拟声词112-118
  • 3.2.1 哈尔滨方言中的语气词“咋的”112-114
  • 3.2.2 哈尔滨方言中拟声词表程度的用法114-118
  • 第4章 哈尔滨方言中的特殊结构118-138
  • 4.1 哈尔滨方言中的“S+得+N+V+了”构式118-120
  • 4.1.1 “S+得+N+V+了”构式的特征118-119
  • 4.1.2 该构式意义的形成119-120
  • 4.2 哈尔滨方言中的应答语“可不咋的”120-129
  • 4.2.1 应答句“可不咋的”的结构分析121-123
  • 4.2.2 “可不咋的”在哈尔滨方言中的篇章功能123-127
  • 4.2.3 “可不咋的”类应答句的家族成员127-129
  • 4.3 哈尔滨方言中“(能)V(C)了”式能性结构129-138
  • 4.3.1 “能性”范畴的内部类别130
  • 4.3.2 哈尔滨方言中“(能)V(C)了”类“能性”结构及其意义类别130-135
  • 4.3.3 从所包含语义类型看“(能)V(C)了”格式的性质135-138
  • 第5章 结语138-142
  • 5.1 本文的创新及意义138-139
  • 5.1.1 本文的创新之处138-139
  • 5.1.2 本文的意义139
  • 5.2 本文的不足和展望139-142
  • 5.2.1 本文的不足139-140
  • 5.2.2 对东北方言研究的展望140-142
  • 参考文献142-150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50-151
  • 后记151-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铭;关联推理中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王红梅;吉林洮南方言中的后缀“的”[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3 王光全;;东北方言的几个语法问题[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4 邢娜;叶回苏;;东北方言之“整”字探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5 盛丽春;韩梅;俞咏梅;;东北方言的语义分类——以东北方言中带后缀“巴”的词语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6 王凤兰;;谈东北方言中的万能动词“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7 瞿建慧;;论“著(着)”语法化的南北差异[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吴福祥;;语法化的新视野——接触引发的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9 汪如东;;江淮泰如片方言的“V+啊+处所词”结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孙也平,冯文洁;黑龙江方言多音后附式形容词探源[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德文;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方言语法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1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1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