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研究(1840-1949)

发布时间:2017-05-31 14:23

  本文关键词: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研究(1840-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建筑的近代化历程属于后发外生型,,因此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离不开对外来影响的关注,尤其是来自近代在华外国建筑师的影响。英国建筑师到华时间早、在华时间长、分布空间广、群体数量大、建筑活动多,所以其对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 本文以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为研究对象,第二至五章分析英国建筑师在近代中国出现的历史背景,描绘英国建筑师在中国近代主要城市的发展,对该群体之数量、时空分布、群体构成以及其流动性进行分析,按其任职单位不同将其划分为军队建筑师、政府建筑师、私人建筑师、商业建筑师和教会建筑师五类,分别对其在华的专业活动进行总结分析;第六至八章分别对其参与的建筑设计竞赛、其与行业组织以及建筑师行业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对行业竞争的规避、行业收入以及行业出版物三个方面;第九章从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建筑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分析在华英国建筑师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 在1840-1949年间,先后有不少于五百位英国建筑师在中国活动过。虽然他们主观上是英国殖民主义的“帮凶”,但客观上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及其运作机制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建筑师职业的诞生以及相关职业组织架构、行业标准及法律规范等的西方化进程,传播了大量的西方现代建筑知识并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现代专业人才。 本文的创新点和主要成果是在前人的基础上首次对整个英国来华建筑师群体进行全面分析,描绘出这一群体较为清晰的轮廓和较为详尽的发展过程;以建筑师为线索厘清了近代英国在华建造活动的生产运作机制及其主要建筑成果;依靠当今的科技发展,充分利用了数据库等资源发现了一些新的史料,利用这些史料述及了前辈学者未曾述及之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之建筑竞赛、建筑行业组织、对行业竞争之规避等内容;改变传统的以城市或建筑视角的近代建筑史研究,以建筑师为线索梳理中国近代建筑史进程中的英国影响,使其变得清晰,可以推及其他国家对中国近代建筑影响之研究。
【关键词】:中国近代建筑 英国建筑师 职业群体 专业活动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5;TU2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12
  • 主要符号对照表12-13
  • 凡例13-14
  • 1 关于外国译名问题13-14
  • 第1章 绪论14-31
  • 1.1 学科背景14-16
  • 1.1.1 欧洲的“欧洲殖民建筑”研究14-15
  • 1.1.2 日本的“亚洲近代建筑”研究15-16
  • 1.1.3 中国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16
  •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16-18
  • 1.2.1 研究对象16-17
  • 1.2.2 研究范围17-18
  • 1.3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8-25
  • 1.3.1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8-20
  •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20-22
  •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22
  • 1.3.4 国内外对近代中国建筑师和其它国家建筑师的研究22-25
  •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25-28
  • 1.4.1 文献阅读26-27
  • 1.4.2 网络数据库检索27-28
  • 1.4.3 档案研究28
  • 1.4.4 统计分析28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28-31
  • 第2章 英国建筑师在近代中国出现的背景31-49
  • 2.1 1840 年以前中英交流背景31-32
  • 2.1.1 以利为先——贸易、外交与战争31-32
  • 2.1.2 中华归主——宗教传播32
  • 2.2 英、中建筑师职业发展背景32-37
  • 2.2.1 英国建筑师职业的发展概述32-35
  • 2.2.2 中国建筑师职业的发展概述35-37
  • 2.3 近代外国建筑师来华的整体背景37-39
  • 2.3.1 中国近代建筑史与外来影响37
  • 2.3.2 外国建筑师来华的整体背景37-39
  • 2.4 英国在近代中国之建造活动39-42
  • 2.4.1 官方建造活动40-41
  • 2.4.2 洋行建造活动41-42
  • 2.4.3 教会建造活动42
  • 2.5 近代早期没有建筑师参与的英国建筑活动42-47
  • 2.5.1 英国商人指导中国工匠建造42-45
  • 2.5.2 英国传教士指导中国工匠建造45-46
  • 2.5.3 在华英国工匠建造46-47
  • 2.6 本章小结47-49
  • 第3章 英国建筑师群体在中国近代主要城市的发展49-138
  • 3.1 香港49-75
  • 3.1.1 1841-1902 年香港英国建筑师49-59
  • 3.1.2 1903-1941 年香港的英国建筑师59-75
  • 3.1.3 1841-1941 年香港“非居住”英国建筑师75
  • 3.2 上海75-115
  • 3.2.1 私人建筑师75-100
  • 3.2.2 政府建筑师100-115
  • 3.2.3 1841-1949 年上海“非居住”英国建筑师115
  • 3.3 广州115-116
  • 3.4 天津116-126
  • 3.4.1 军队建筑师116
  • 3.4.2 私人建筑师116-124
  • 3.4.3 政府建筑师124-126
  • 3.5 武汉126-133
  • 3.6 北京133-135
  • 3.7 其他城市135-136
  • 3.8 本章小结136-138
  • 第4章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群体透视138-160
  • 4.1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的群体数量与分布138-147
  • 4.1.1 数量138
  • 4.1.2 地域分布138-139
  • 4.1.3 时间分布139-147
  • 4.2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的群体构成147-151
  • 4.2.1 专业组织147-149
  • 4.2.2 教育背景149-151
  • 4.3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群体的阶段性特征151-154
  • 4.3.1 阶段划分151-152
  • 4.3.2 各阶段特点152-154
  • 4.4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群体的流动性154-159
  • 4.4.1 人员流入154-157
  • 4.4.2 人员流出157-158
  • 4.4.3 内部流动158-159
  • 4.5 本章小结159-160
  • 第5章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的专业活动160-206
  • 5.1 军队建筑师的专业活动160-162
  • 5.1.1 英国军事机构建筑(工程)部门概况160
  • 5.1.2 英国军队建筑师的职责及专业成果160-162
  • 5.2 政府建筑师的专业活动162-188
  • 5.2.1 为上海公共(英)租界公众建造——上海市政建筑师的专业活动163-175
  • 5.2.2 为英国在远东建造外交、司法和领事建筑——上海大英工部总署远东分部建筑师的专业活动175-178
  • 5.2.3 为中国海关建造灯塔及办公建筑——中国海关营造处建筑师的专业活动178-188
  • 5.3 私人建筑师的专业活动188-195
  • 5.3.1 概况189-192
  • 5.3.2 职责及专业成果192-195
  • 5.4 商业建筑师的专业活动195-198
  • 5.4.1 概况195-197
  • 5.4.2 职责及专业成果197-198
  • 5.5 教会建筑师的专业活动198-205
  • 5.5.1 概况198-199
  • 5.5.2 职责及专业成果199-205
  • 5.6 本章小结205-206
  • 第6章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与建筑竞赛活动206-232
  • 6.1 近代在华建筑设计竞赛概况206-213
  • 6.1.1 综述206-209
  • 6.1.2 形式209-211
  • 6.1.3 运作详细211-213
  • 6.2 案例一:上海工部局大楼第一次建筑设计竞赛(1871-1873)213-215
  • 6.2.1 缘起213
  • 6.2.2 竞赛设想、细则及相关问题讨论213-215
  • 6.2.3 参赛情况及评审结果215
  • 6.3 案例二:上海工部局建筑第二次竞赛设想及其两次论争(1910-1913)215-227
  • 6.3.1 缘起215-216
  • 6.3.2 第一届特别委员会报告及第一次争论216-219
  • 6.3.3 第二届特别委员会报告及第二次争论219-226
  • 6.3.4 结果226-227
  • 6.4 案例三:1896 年香港政府办公楼建筑竞赛设想227-231
  • 6.4.1 缘起227-228
  • 6.4.2 竞赛细则和条件228-230
  • 6.4.3 结果230-231
  • 6.5 本章小结231-232
  • 第7章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与行业组织232-250
  • 7.1 上海工程师和建筑师学会232-241
  • 7.1.1 缘起232-234
  • 7.1.2 协会的章程和规定234-236
  • 7.1.3 沿革、组织架构及主要活动236-237
  • 7.1.4 会员分析237-238
  • 7.1.5 历年会议中有关建筑的文章及相关议题238-241
  • 7.2 在华建筑师学会241-246
  • 7.2.1 缘起241
  • 7.2.2 成立241-243
  • 7.2.3 活动243
  • 7.2.4 在华建筑师学会与建筑师注册问题243-244
  • 7.2.5 在华建筑师学会与 RIBA 的联合问题244-245
  • 7.2.6 结局245-246
  • 7.3 上海地产估价师及测绘师学会246-249
  • 7.3.1 缘起246
  • 7.3.2 成立246
  • 7.3.3 组织机构及历届负责人246-248
  • 7.3.4 活动248-249
  • 7.3.5 协会对职业行为的规范249
  • 7.4 本章小结249-250
  • 第8章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行业研究250-263
  • 8.1 对行业竞争的规避250-253
  • 8.1.1 案例一:Scott & Carter vs. S. J. Halse,1906250-251
  • 8.1.2 案例二:Puenell & Pagett vs. Ernest James Berkeley,1907251-252
  • 8.1.3 案例三:Messrs. Atkinson & Dallas vs. H. G. Harmer,1909252-253
  • 8.2 行业收入253-260
  • 8.2.1 私人建筑师的建筑设计收费253-257
  • 8.2.2 私人建筑师的测绘估价收费257-259
  • 8.2.3 政府建筑师的收入——以上海工部局建筑师为例259-260
  • 8.3 行业出版活动260-262
  • 8.3.1 《中国建筑师和建造者汇编》260-261
  • 8.3.2 《中国建造者》261-262
  • 8.4 本章小结262-263
  • 第9章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263-345
  • 9.1 建筑风格样式方面263-313
  • 9.1.1 西式建筑风格的移植263-294
  • 9.1.2 英中式(Anglo-Chinese)风格建筑的探索294-310
  • 9.1.3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与中国近代建筑风格演进310-313
  • 9.2 建筑技术方面313-335
  • 9.2.1 建筑基础313-320
  • 9.2.2 建筑结构320-333
  • 9.2.3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与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发展333-335
  • 9.3 建筑人才培养方面335-344
  • 9.3.1 中、高等建筑教育335-340
  • 9.3.2 技术夜校340-342
  • 9.3.3 学徒342-343
  • 9.3.4 施工现场指导343-344
  • 9.4 本章小结344-345
  • 第10章 结语345-348
  • 10.1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与中国建筑的近代化345
  • 10.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主要成果345-346
  • 10.3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后续工作346-348
  • 参考文献348-365
  • 附图目录365-372
  • 附表目录372-374
  • 致谢374-376
  • 附录A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大事记(1840-1949)376-395
  • 附录B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名录395-464
  • 附录C 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事务所及其主要作品一览464-510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倩;;上海原公共租界建筑高度控制[J];上海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2 戴志恭;;原镇江英国领事馆建筑群[J];华中建筑;1987年02期

3 李治镇;;武汉近代建筑与建筑设计行业[J];华中建筑;1988年03期

4 赖德霖;;近代中国建筑师开办事务所始于何时[J];华中建筑;1992年03期

5 赵彬;谌彤;;武汉近代领事馆建筑[J];华中建筑;2007年08期

6 郑红彬;王炎松;;景明洋行及其近代作品初探[J];华中建筑;2009年01期

7 闫茂辉;朱永春;;福州仓山近代领事馆遗存考述[J];华中建筑;2011年04期

8 童乔慧;刘娅妮;;武汉近代领事馆建筑[J];华中建筑;2011年09期

9 李治镇;晚清武汉洋务建筑活动[J];华中建筑;1996年03期

10 朱英;;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研究的几个问题——侧重于律师、医师、会计师的论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钱海平;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南;中国近代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建筑活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路中康;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匉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近代在华英国建筑师研究(1840-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09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5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