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风景:《教务杂志》与传教士汉学知识传播

发布时间:2017-06-20 01:09

  本文关键词:边缘风景:《教务杂志》与传教士汉学知识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务杂志》(1867-1941)是近代新教来华传教士创立的一份颇具影响的教会刊物,其中刊载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文章,具有很高的汉学研究价值。长期以来,杂志作为19-20世纪传教研究的资源,其自身的汉学价值尚缺乏很好的开掘。本研究从期刊研究的视角,关注《教务杂志》的汉学知识传播网络、进程及特点,力求以一种新视角查探传教士汉学的实况与传统。由于《教务杂志》整体性研究的缺乏,文章首先重建《教务杂志》的总体办刊历史,同时以期刊为主线,阐释《教务杂志》的汉学知识传播网络。通过杂志的社会风俗、历史、地理、语言、文学、地理、宗教哲学等分类主题的建立与数据分析,与典型汉学期刊、目录进行比照和文本研究,力求在研究视阈、内容和方法上有所突破。一是开放视野,通过传播学、历史学方法,将传教士汉学作为全球知识传播文化网络的一部分,关注来华传教士汉学研究与西方汉学研究的交互影响;二是量化比较,通过期刊、文献(目录)学方法,对传教士汉学研究的主题内容和观念进行综合思辨,总结反思;三是动态分析,借助文化研究与话语分析方法和理念,结合东方学向汉学研究、传统汉学向中国学研究的过渡,中西学术互动中的学科生成与知识转换,探究传教士汉学传统的嬗变。论文以传教士汉学为中心、以汉学知识传播为要点,梳理传教士汉学脉络,勾连诸汉学期刊,关注传教士汉学的演进、发展、功能和作用,评价其在西方汉学演进中的地位与贡献;从期刊媒介的视角审视《教务杂志》,对其“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特性”做链式考察,除序言与结语外,相应以四个章节进行探讨:第一章“传播网络”,研讨汉学知识的地缘性传播状态;着眼期刊视域与汉学背景,勾勒西方汉学知识传播的网络空间,明确传教士汉学刊物的定位;总体描述《教务杂志》创立前后传教士在华办刊发行情况及其办刊环境;介绍《教务杂志》筹办、创立发展事宜与总体办刊情况,同时厘析早期在华西文刊物及代表性汉学期刊与来华传教士之关系。第二章“传播主题”,查考传教士汉学知识分类与知识传播的主要议题;着眼刊物内容及汉学知识,介绍《教务杂志》栏目设置情况,特别结合其文本内容的分类量化分析介绍,对于同时对刊物各个时期的栏目设置、刊行及影响做总体汉学资源介绍。导入汉学索引分类方法,为便于整理杂志的汉学研究内容,从目录索引的角度切入,梳理汉学史资源,探索其与西方汉学的关系。第三章“传播主体”,探访历史中知识主体的抉择与知识变迁;着眼编撰群体与汉学走向,介绍《教务杂志》的编撰群体和主要汉学研究者与刊物的汉学关系。以人物为线索,考察办刊各时期汉学研究的比重与影响,探讨汉学研究的内容及走向,概括传教士作为汉学“过渡者”的边缘身份与历史状态。第四章“传播话语”,分析知识在传播文本中的权力结构,并关注近代传教士汉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着眼汉学文本特色与知识传统。结合具体《教务杂志》汉学文本案例,经由文本研究和话语分析,以历史中的典型问题为线索,考查传教士汉学传统,厘定传教士汉学研究中的地域性特征——游历传统;教化特征——启蒙传统;宗教特征——索隐传统,兼涉传教士汉学引发的东方主义与汉学主义之辩,以求对传教士汉学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通过对《教务杂志》作为传教士代表性期刊的传播研究,文章呈现出在继承明清耶稣会传教士汉学的传统上,近代新教传教士与前者相区别,在专业汉学崛起之时,退向汉学边缘的历史过渡性状态。以《教务杂志》汉学知识在传播网络、内容、人物、果效上的“边缘性”状态为关切,在叙事话语与学术话语之间、在东方主义与汉学主义之间、在中西文化的对话与互动之间,其代表的传教士汉学显现出新的特色及意义,研究将给予较为客观、全面的再评价。
【关键词】:《教务杂志》 传教士汉学 期刊 知识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07.8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序论11-20
  • 一、选题意义与价值11-12
  • 二、学术史回顾12-16
  •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16-20
  • 第一章 传播网络20-52
  • 第一节 《教务杂志》汉学知识传播背景20-37
  • 一、近代传教士汉学知识传播的时空格局20-28
  • 二、《教务杂志》的先声28-37
  • 第二节 《教务杂志》办刊出版网络37-52
  • 一、组织38-41
  • 二、出版41-47
  • 三、发行47-52
  • 第二章 传播主题52-75
  • 第一节 栏目设置与汉学知识53-58
  • 一、专题类栏目55-56
  • 二、互动类栏目56-57
  • 三、资讯类栏目57-58
  • 第二节 《教务杂志》目录索引与汉学主题58-75
  • 一、《教务杂志》索引目录58-62
  • 二、《教务杂志》主题内容与知识分布分析62-75
  • 第三章 传播主体75-98
  • 第一节 各时期编辑者办刊宗旨与汉学导向76-92
  • 一、福州:初创至兴起(1867-1872)77-81
  • 二、上海:鼎盛与转向(1874-1914)81-88
  • 三、上海:暗涌与落幕(1914-1941)88-92
  • 第二节 作者群体与汉学走向92-98
  • 一、总体状况92-94
  • 二、群体特色94-98
  • 第四章 传播话语98-118
  • 第一节 文化案例:“风水”研究98-105
  • 一、散论文本考察99-101
  • 二、专论文本考察101-105
  • 第二节 文化分析:话语谱系105-118
  • 一、以传教之名:游历-地域传统106-110
  • 二、以文明之名:启蒙-教化传统110-113
  • 三、以上帝之名:神学-索隐传统113-118
  • 结论:所传为何?118-121
  • 附录121-239
  • 一、《教务杂志》历任主编发表文章一览121-128
  • 二、《教务杂志》编委会成员变更情况一览128-136
  • 三、《教务杂志》汉学研究文章一览136-187
  • 四、《教务杂志》汉学文章作者对照索引187-215
  • 五、《教务杂志》主要交流期刊一览215-223
  • 六、罗恺玲《教务杂志》索引一级主题索引一览223-239
  • 参考文献239-256
  • 一、工具书239-240
  • 二、期刊及连续出版物240-241
  • 三、专著241-255
  • 四、未刊硕博论文255-256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立强;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建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绍祥;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4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边缘风景:《教务杂志》与传教士汉学知识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4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64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7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