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民歌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8:10

  本文关键词:科尔沁民歌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尔沁 科尔沁民歌 文化研究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简述“科尔沁”一词和蒙古科尔沁部的发展史,广泛搜集和充分利用科尔沁民歌歌词文本及与之相关的传记、故事传说资料,并辅之以蒙古族传统民俗、文化心理为基础,运用文化学、民间文艺学、宗教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比较系统地梳理、挖掘了科尔沁民歌中蕴含的蒙古族宗教信仰文化、风俗习惯文化、语言文化和象征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影响,凝练科尔沁民歌的历史文化价值,文艺欣赏价值等,提出保护、发展科尔沁民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文由导论、正文(共四章)、结语等五部分组成。导论部分论述了科尔沁民歌的研究价值和目标、研究方法、参考文献及研究概况。第一章由两部分构成,着重探讨了科尔沁民歌与科尔沁历史文化以及与其它艺术之间的关系。其中第一部分综述了科尔沁的历史文化,即“科尔沁”这一词的来历及科尔沁人的历史,科尔沁部落的形成及发展,科尔沁文化圈及科尔沁民歌的概况;第二部分着重探寻了科尔沁民歌形成及发展的根源,探讨了科尔沁民歌与科尔沁口传艺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科尔沁民歌及科尔沁民俗传统的研究,继而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即科尔沁民歌是在众多口传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的。第二章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探讨了科尔沁民歌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其中主要阐述了科尔沁民歌所呈现出的宗教信仰的概况,并通过论述科尔沁民歌与萨满文化、科尔沁民歌与佛教文化的关系,力图阐示宗教信仰在科尔沁民歌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民歌的内容和形式的重要影响。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科尔沁民歌所呈现的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概况。结合民歌的内容和宗教信仰的思想,主要论述了蒙古族的火祭、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腾格里崇拜、崇信灵魂及地狱、观音菩萨崇拜、关公(loyo burhan)崇拜等习俗;第二部分着重探寻了科尔沁民歌中的萨满教(boo)习俗、萨满教(boo)疗术文化,继而论述了萨满教对科尔沁民歌的重要影响;第三部分主要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科尔沁民歌中所出现的正面的僧侣及喇嘛形象,并肯定了佛教对科尔沁民歌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对民歌中所出现的负面的僧侣及喇嘛形象也予以分析,并揭示了佛教对科尔沁民歌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第三章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分析探讨了科尔沁民歌中的民俗文化,从婚姻习俗、商业文化、教育文化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从科尔沁民歌中所呈现出的婚姻习俗入手,试图从科尔沁民歌所传递的信息中构拟出当时科尔沁人的媒妁习俗、包办婚姻习俗、订婚习俗、彩礼交换习俗、叩头妈(murgulsen eej)习俗、大婚之日选定习俗以及结婚习俗与禁忌等习俗的完整图画,同时,将这些习俗及仪式同蒙古族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并加以深入分析;第二部分主要从科尔沁民歌所呈现的商业习俗入手,深入分析了科尔沁商业文化与科尔沁民歌中所出现的商人形象;第三部分以科尔沁民歌中的教育习俗为研究对象,主要对科尔沁民歌所传递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即蒙古族尊老敬老美德、为人处事之道、保护动物及与之和谐相处之道等。第四章由四个部分组成,主要探讨了科尔沁民歌中的特殊词汇及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第一部分从科尔沁民歌中的特殊词汇着手,重点分析了科尔沁民歌中与农耕定居生活相关的词汇及汉语词汇、满语借词、与佛教相关的词汇及藏语词汇。通过对反映农耕生活的词汇、汉语借词、蒙汉混合语以及具有科尔沁特色的特殊词汇的查找与整理,着重研究科尔沁民歌中出现的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满语词汇和与制度文化相关的满语词汇、藏语借词等词汇,力图揭示民歌与语言之间的重要关系;第二部分将科尔沁民歌中出现的人名从文化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出的结论是:科尔沁人是基于蒙古族传统文化思维基础之上赐名、取名的。通过对科尔沁民歌中所出现的人名进行分类整理的基,探寻了科尔沁人取名时的文化思维,即基于蒙古族传统思维的“九愿”(yisun husel,这九个愿望是指永恒、幸福、祈子、知识、健康、慈爱、和谐、福气、富裕)。与此同时,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科尔沁民歌中出现的具有佛教色彩的人名或藏族人名或与汉文化相关的人名进行分析探讨;第三部分主要基于文化思维,对科尔沁民歌中出现的带有谩骂、诅咒等性质的词汇进行分析。笔者将科尔沁民歌中所出现的带有谩骂(haral)、诅咒(jugel)等性质的词汇,根据其词语色彩分为:怒骂、贬斥、诅咒、教导训斥等几种类型,从而探寻这些词汇形成的历史根源,研究这些词汇的运用形式,探讨其使用目的及价值,由此申明了将这些词汇的积极而富有活力的特征突显出来并加以有效利用的主张;第四部分主要对科尔沁民歌中出现的黑车(harterg)、乌鸦、驴等意象进行分析研究,试图阐示这些意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例如,将黑车(harterg)这一意象置于考古学、文献学、民俗学以及民歌等广阔的文化空间,从而阐示了科尔沁民歌中的黑车(harterg),不仅仅是充当婚俗仪礼中的送亲车,同时更是旧社会权利、地位及封建婚姻制度的象征。总之,本文将科尔沁民歌置于科尔沁人民宏阔的历史文化空间背景上,从科尔沁民歌与科尔沁宗教信仰、科尔沁民俗、科尔沁蒙古语方言及其象征意义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刻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到,民歌作为民间口头传统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是科尔沁历史文化的浓缩和重要载体,是民众思想感情的积淀及审美需求的集中体现。同时,力图阐明作为蒙古族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的科尔沁民歌,在蒙古族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尔沁民歌是科尔沁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尔沁 科尔沁民歌 文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4-8
  • 中文摘要8-12
  • Abstract12-18
  • 目录18-21
  • 正文21-282
  • 参考文献282-297
  • 附件297-2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世瑜;钟敬文、民俗学与民众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何星亮;象征的类型[J];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3 巩文;;汉代戒指的考古学考察[J];四川文物;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迎春;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文本和历史记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图力古日;蒙古民歌中的生态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赵伟晶;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及其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27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527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1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