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尔的《工厂哲学》对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9 09:26

  本文关键词:尤尔的《工厂哲学》对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尤尔 《工厂哲学》 机器大工业 工场手工业 工厂制度


【摘要】:在马克思的思想渊源中,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基本都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等人。但在国内学术界,有一个人却被忽视了,那就是安德鲁·尤尔。尤尔是英国的工厂哲学家、化学家。他有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工厂哲学》。尤尔在《工厂哲学》中开启了研究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先河,并且他从本体论的高度,以自动化体系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那就是以制造业为基石,研究了以整个社会为主体的客观规律。在理论史上,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转向。据笔者研究,马克思的思想从早期关注人到后期关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尤尔的影响,尤尔的思想成为了马克思晚期著作的理论地平线。马克思在早期的《布鲁塞尔笔记》中就摘录了尤尔的这本著作,而后,尤尔就一直若隐若现地出现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直到《61-63手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大量摘录了尤尔的《工厂哲学》。尤尔的《工厂哲学》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马克思对尤尔思想的接受与超越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当马克思自身的思想还不是很成熟时,他是看不到尤尔的深刻之处的,随着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他的思想也在不断深化,直到《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才真正理解并超越了尤尔。本论文除导论外,分为四章,梳理了马克思对尤尔理论的简单理解到接受到超越的过程。第一章,阐述了当时的西欧学界关于资本主义特征的几种代表性观点。这一章的目的是要探讨在尤尔之前的政治经济学家斯密和李嘉图,以及与尤尔同时代的思想家拜比吉和舒尔茨对马克思产生的影响。通过对这样的原初背景做出分析,在思想史的背景下给尤尔做出准确的理论定位。第二章,分析了马克思在1844-1847年对尤尔的《工厂哲学》的解读。在这一章,首先分析了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尤尔的资产阶级的立场的批判;然后依据MEGA2的原文详细介绍了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笔记》中对尤尔的《工厂哲学》的摘录内容,从摘录内容中去窥见马克思此时的思想特征;接着分析了马克思在《评李斯特手稿》中以尤尔为理论武器来反对李斯特的理论;而后,探讨了尤尔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缺位的缘由;最后,分析了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又再次捡起尤尔,以尤尔为理论武器来批判蒲鲁东的理论。第三章,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在1848-1858年对尤尔思想的吸收与超越。首先分析了1848年革命给马克思所带来的触动导致马克思的思想发生转变。此时马克思的理论新发现体现在一些列的政治著作中,即《共产党宣言》《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随后,马克思转向经济学研究,写下了浩瀚的笔记——《伦敦笔记》。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再次关注尤尔,摘录了尤尔的《技术辞典》的相关内容。这些经济学研究促进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体现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在这一手稿中,虽然马克思只有一次提及尤尔,但是从他的文本中可以看到此时马克思开始理解尤尔并超越尤尔。第四章,进一步研究了马克思在《61-63手稿》和《资本论》中对尤尔的理论的超越。具体来说,马克思对尤尔的超越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马克思超越了尤尔对工场手工业的理解,表现在马克思对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的区分以及马克思准确地区分了两种分工;第二,马克思超越了尤尔对机器大工业的分析,形成了自己对机器大工业完整的理解;第三,马克思批评了尤尔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从资本主义客观的内在矛盾的角度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内在机理的分析;第四,马克思批判了尤尔所建构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对尤尔的思想的不断理解与超越中,马克思最终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准确分析,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机理。
【关键词】:马克思 尤尔 《工厂哲学》 机器大工业 工场手工业 工厂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论9-18
  • 一、选题缘由9-12
  • 二、尤尔的《工厂哲学》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12-16
  • 三、研究的思路、难点与创新16-18
  • 第一章 当时的西欧学界关于资本主义特征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8-37
  • 第一节 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理解18-25
  • 一、斯密基于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的分工理论18-20
  • 二、斯密对机器的理解还未到达真正的机器大工业的层面20-23
  • 三、斯密理论的历史背景23-25
  • 第二节 李嘉图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理解25-31
  • 一、李嘉图对机器的理解打破了作为物的机器25-28
  • 二、李嘉图理论的现实历史背景28-31
  • 第三节 拜比吉和舒尔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理解31-37
  • 一、拜比吉的理论贡献及其理论局限性31-34
  • 二、舒尔茨的理论贡献及其理论局限性34-37
  • 第二章 马克思在1844-1847年对尤尔的解读37-76
  • 第一节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尤尔的批判37-44
  • 一、恩格斯对尤尔的批判与肯定37-39
  • 二、恩格斯关注尤尔的《工厂哲学》的缘由39-41
  • 三、恩格斯此时在解读方法上的局限性41-44
  • 第二节 马克思对尤尔的初识:《布鲁塞尔笔记》中对尤尔著作的摘录44-48
  • 一、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笔记》中对尤尔的《工厂哲学》的摘录44-46
  • 二、马克思对《工厂哲学》的摘录所呈现的思想特征46-48
  • 第三节 马克思在《评李斯特》中对尤尔的解读48-55
  • 一、李斯特——一个被马克思简单化的经济学家48-51
  • 二、马克思对李斯特的批评51-55
  • 第四节 尤尔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缺位55-63
  • 一、马克思对机器大工业的分析55-57
  • 二、分工理论——陷在斯密的理论漩涡中57-60
  • 三、尤尔缺席的原因——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解读尚未成熟60-63
  • 第五节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对尤尔的解读63-76
  • 一、蒲鲁东:一个经济学家眼中的哲学家和哲学家眼中的经济学家63-65
  • 二、蒲鲁东的分工理论和机器观65-69
  • 三、马克思以尤尔的观点为武器批判蒲鲁东69-76
  • 第三章 马克思在1848-1858年对尤尔思想的吸收与超越76-104
  • 第一节 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总结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76-85
  • 一、《共产党宣言》对现代大工业的分析76-78
  • 二、《法兰西阶级斗争》中主、客体双重解读线索的不断推进78-81
  • 三、《雾月十八日》对工人的观念拜物教的分析81-85
  • 第二节 《伦敦笔记》对尤尔著作的摘录及其理论意义85-91
  • 一、《伦敦笔记》的内容和写作背景85-88
  • 二、马克思对尤尔等人的摘录深化了对工艺学的解读88-91
  • 第三节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对尤尔思想的吸收与超越91-104
  • 一、马克思对劳动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区分91-93
  • 二、对机器大工业的分析:马克思对尤尔观点的吸收与超越93-96
  • 三、雇佣劳动概念——马克思的思想在主体向度上的深化96-99
  • 四、马克思对机器大工业进程的内在矛盾的初步分析99-104
  • 第四章 马克思在《61-63手稿》及《资本论》中对尤尔的超越104-147
  • 第一节 马克思超越尤尔对工场手工业的理解104-117
  • 一、马克思对工场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的深入区分104-109
  • 二、马克思对两种不同的分工形式的深入区分109-117
  • 第二节 马克思超越了尤尔对机器大工业的解读117-133
  • 一、尤尔对机器的准确判断117-120
  • 二、尤尔对机器大工业的论述——“选择性失明”120-122
  • 三、机器的运用不同于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122-125
  • 四、马克思超越了尤尔对机器大工业的分析125-129
  • 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科学与资本的结合129-133
  • 第三节 马克思批评了尤尔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133-142
  • 一、在尤尔的视域中机器给工厂主和工人带来的好处133-136
  • 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带来过剩人口136-138
  • 三、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对妇女和儿童的影响138-142
  • 第四节 马克思批判了尤尔理论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性142-147
  • 一、尤尔反对工人的暴力斗争142-144
  • 二、通过管理建立对工人的意识形态控制144-147
  • 结束语:尤尔之于马克思为何重要?147-151
  • 参考文献151-157
  • 后记157-159


本文编号:644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644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1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