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副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3:50

  本文关键词:元代副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元代 副词 演变 发展


【摘要】:元代汉语是近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其他时代的汉语研究而言,元代汉语研究比较薄弱。本文以元代语料中的副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相结合、系统考察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元代副词的来源、元代副词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状况、元代副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沿用状况进行分析描写,总结元代副词的特点,试图勾勒出元代副词的总体面貌,探究副词发展演变的规律,为汉语词汇史发展提供一些资料。 本文一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分为四节,第一节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节,研究范围和语料,本文涉及整个汉语史,但重点范围为近代汉语时期。关于语料,本文尽可能全面地选择时代和作者都明确的作品,建立了120多万字的元代作品语料库,几乎涵盖元代所有口语资料;第三节,研究概况,本节对前辈和时贤关于近代汉语副词的研究进行总结概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本文研究做好铺垫;第四节,研究方法和相关问题说明,本节主要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法中的侧重点做出分析,并对文章中的引文条例、标注等相关问题做出说明。 第二章,元代副词的分类和来源。本章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元代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状方式副词、否定副词和语气副词六类。根据出现的时代不同,把每类副词分为上古中古和近代汉语两个时期,统计不同时期副词在元代副词中所占的比例,观察元代副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状况。就来源来看,元代各类副词的状况很不相同,有的副词全部来自上古或中古,如轻微度程度副词、类同副词、单纯否定副词等。有的大部分来自上古或中古,如:过去类时间副词、暂且类时间副词、徒然类情状方式副词等。有的则大部分来自近代,如:持续类时间副词、最终类时间副词、暗然公然类情状方式副词等;就发展来看,元代各类副词状况也很不相同,有的副词全部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如:轻微度程度副词、类同副词、现在类时间副词等。有的大部分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如:最高度程度副词、逐渐类时间副词、重复类情状方式副词等。有的则少部分沿用到现代汉语中,如:统计类副词、确认强调类语气副词、直接类情状方式副词。总之,一般来自上古或中古的比例越高,稳定性越强,反之亦然;沿用到现代汉语中的比例越高,稳定性越强,反之也亦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元代副词稳定性比较强。 第三章,元代副词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概况。首先,统计元代副词在元代同类词中的使用比率,寻找元代的常用副词。根据元代副词的实际使用状况,我们将常用副词的判定标准定为高于10%,除确认强调类副词之外,每个副词次类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常用副词。其次,统计元代副词在近代汉语各个时期的使用比率,并将这些使用比率进行对比,探究这些副词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变化,了解元代副词在近代汉语中总体概况。各个副词在近代汉语各个时期的使用比率很不相同,有的副词的使用比率在近代汉语时期呈上升趋势,如:颇、十分;有的副词的使用比率在近代汉语各个时期则呈下降趋势,如:方始、忽然;有的副词的使用比率在近代汉语各个时期呈平稳趋势,如:正1、已;但是绝大多数副词的使用比率在近代汉语各个时期发展很不稳定,在某个时期是常用成员,但在其他时期则成为边缘成员,如:元、早;有不少副词的使用比率在元代出现转折,如:也、亦。元代之前“亦”一直是同类词中最常用的成员,但是在元代,“也”的使用比率超过“亦”成为同类词中最常用的成员,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元代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总之,通过使用比率的统计,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副词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状况,从而对近代汉语副词发展状况有所把握。 第四章,元代副词的发展和演变。本章包括四节,第一节,元代常用副词,本节首先对元代常用副词产生的时代进行确定,其次探究元代常用副词产生的机制,再次,探究元代常用副词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状况,从而对元代常用副词的发展演变有所了解。第二节,元代新产生的副词,本节主要从音节数目、构词方式、来源发展三个角度对该类副词进行分析,试图寻找此类副词的特点,探究元代副词的时代特色。第三节,元代多义副词,本节主要对元代副词中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副词义项的副词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元代多义副词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各类副词义项之间的演变机制;第四节,元代兼类副词,本节对元代副词中兼类副词的数量、产生时代、各个词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寻找元代兼类副词的特点,探究兼类形成的原因机制等;第五节,本章小结,通过对元代几种副词的演变研究,我们对副词有以下三点认识: 一、元代副词的来源包括以下两种:(一)单纯副词的来源:1.词性转变而来,包括以下几种:由名词转变而来、由动词转变而来、由形容词转变而来、多重转变而来(指某个词经过多次转变之后最终转变为副词)2.结构对应而来,3.转借而来,4.语境吸收而来。(二)合成副词的来源,包括:1.重新分析而来,2.附加而来,3.词性转变而来。 二、副词演变的原因、机制包括以下几点:1.使用频率是前提;2.句法位置是关键;3.语义变化是基础;4.隐喻和转喻是机制;5.类推和重新分析是必要环节。 三、副词演变中的遗留问题,主要指副词在演变中或多或少的保留着转变之前的意义,这种意义在该词发生转变之后,词义往往变为隐含意义,对该词新的组合和聚合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第五章,结论。本章对元代副词进行总结,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元代副词的特点:(一)元代副词数量多、体系完备;(二)元代单音节副词稳定性强,常用率高,双音节副词数量多;(三)元代合成副词数量多,附加式构词活跃。元代单纯副词数量比较少,绝大多数副词为合成词,其中附加式构词异常活跃,几乎所有近代汉语中的副词词缀,在元代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四)具有文词体特色的副词增加。杂剧和散曲在元代文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那些元代新产生的副词,很多是元代说唱文体特有的副词,如:子,子是等。 二、元代副词发展演变的特点:(一)继承性大于创新性,稳定性大于变化性。元代副词大多数是从前代继承而来,并且大都沿用到现代汉语中;(二)发展不平衡,元代副词不仅不同副词次类发展不平衡,同一次类,内部成员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同一副词内部各个义项发展也不平衡;(三)兼类副词数量多、种类丰富。元代兼类副词共48个,占总数的超过10%,可见数量之多;(四)多义词数量少,词义发展比较稳定。元代多义词仅有23个,相对而言,数量比较少,但是这些多义词发展都比较稳定,绝大部分都沿用到现代汉语中。 三、元代副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界限模糊,副词界限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同类词之间界限模糊;第二,词与非词界限模糊。(二)来源丰富,元代的副词有的来源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法化,有的来源于跨层结构词汇化,有的来源于句法结构的对应,有的来源于语境吸收等等。(三)发展不确定,影响元代副词发展的因素很多,因此元代副词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并不十分明显,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元代 副词 演变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8-12
  • ABSTRACT12-17
  • 第一章 绪论17-28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17-19
  • 第二节 研究范围和语料19-22
  • 第三节 研究概况22-25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相关问题说明25-28
  • 第二章 元代副词的来源和分类28-74
  • 第一节 程度副词28-32
  • 第二节 范围副词32-37
  • 第三节 时间副词37-48
  • 第四节 情状方式副词48-59
  • 第五节 否定副词59-64
  • 第六节 语气副词64-74
  • 第三章 元代副词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概况74-128
  • 第一节 程度副词75-80
  • 第二节 范围副词80-86
  • 第三节 时间副词86-98
  • 第四节 情状方式副词98-111
  • 第五节 否定副词111-115
  • 第六节 语气副词115-128
  • 第四章 元代副词的发展和演变128-200
  • 第一节 元代的常用副词129-149
  • 第二节 元代新产生的副词149-162
  • 第三节 元代的多义副词162-173
  • 第四节 元代的兼类词173-195
  • 第五节 本章小结195-200
  • 第五章 结论200-203
  • 参考文献203-211
  • 参考工具书和语料库211
  • 引用书目211-214
  • 谢辞214-21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215-21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21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简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3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4 高伟;敦煌变文中的双音副词[J];敦煌学辑刊;1985年01期

5 蒋绍愚;近十年间近代汉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古汉语研究;1998年04期

6 张谊生;近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探微[J];古汉语研究;1999年01期

7 宋洪民;;元代八思巴字文献所反映的浊音清化[J];古汉语研究;2010年03期

8 冯赫;;元刊杂剧与蒙式汉语文献方位词“上”特殊功能研究[J];古汉语研究;2010年03期

9 张振羽;;“好生”的来源与演变更替[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张晓传;;蒙元时期语言规划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耿军;元代汉语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20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820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2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